「社保新規」7月份正式施行:不繳、漏繳、最低基數繳社保,直接影響企業貸款和投標!
“老子就是不給你繳社保,隨便你去告!”“按最低基數繳社保已經是給面子了!”這些話曾是一些企業老板的“口頭禪”。但從2025年7月1日起,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納稅繳費信用管理辦法》正式生效,社保違規行為將直接與企業信用、貸款、招投標掛鉤。不繳、漏繳、低繳社保的企業,這次真的要被“拿捏”了!
一、社保違規=信用破產,企業貸款投標“寸步難行”
新規首次將社保繳費納入稅務信用評價體系,企業若存在以下行為,將面臨信用扣分甚至降級:
- 繳費基數不實:未按實際工資申報基數,按最低標準繳納(如月薪1.2萬只按4000元基數繳);
- 延遲繳費:逾期補繳即使完成,仍會被扣分;
- 漏繳群體:試用期員工、兼職人員不參保;
- 虛構勞動關系:偽造員工身份騙保或掛靠參保。
信用評級直接決定企業生死線:
- D級企業(評分低于40分):增值稅發票限額供應,無法參與政府招投標,銀行貸款門檻大幅提高甚至被拒;
- A級企業(90分以上):享受優先退稅、高額度發票、低息貸款等紅利。
深圳某科技公司因長期按最低基數繳社保,信用分被扣12分,直接喪失投標資格并需繳納30萬元信用修復金。
二、稅務“智能眼”上線,違規操作無所遁形
新規下,稅務部門通過大數據比對工資流水、個稅申報、社保數據,精準識別異常:
- 工資與社保基數不符:如工資流水5000元,社保基數卻顯示3000元,系統自動預警;
- 跨地區用工漏洞:多地社保繳納主體不一致,直接觸發稽查;
- 歷史欠費追溯:多地明確不再處理歷史欠費,企業需一次性補繳當前及未來費用。
浙江某制造企業因拆分工資逃避繳費,被系統識別出17處違規,補繳社保費及罰款超46萬元。
三、企業“求生指南”:合規才能活下去
- 立即自查:核對近三年社保繳費基數與工資流水,修正誤差;
- 調整用工模式
- 全日制用工必須全員參保,靈活用工需通過平臺企業繳納工傷保險;
- 避免“陰陽合同”,工資、個稅、社保數據必須一致;
- 應對員工維權
- 首次溝通:“工資條和社保基數不符,可能是財務填錯了,咱們核對下?”
- 二次施壓:“7月起社保納入信用評級,D級企業連貸款都貸不了,咱們得趕緊改!”
- 終極手段:發送《告知函》,附勞動合同、工資流水,要求限期整改。
四、員工維權“武器”升級,企業違法成本飆升
員工若發現企業違規,可采取以下行動:
- 向稅務部門舉報:社保違規同時涉及稅務違法,處理速度更快;
- 申請勞動仲裁:要求補繳社保并索賠滯納金(每日0.05%);
- 聯合舉證:收集工資條、考勤記錄等證據,通過集體訴訟施壓。
五、新規背后的深意:倒逼企業轉型
過去企業靠“低繳社保”壓縮成本,如今信用懲戒將倒逼其提升管理:
- 人力成本透明化:社保基數與工資掛鉤,員工權益更有保障;
- 行業洗牌加速:勞動密集型企業需轉型,靈活用工、股權激勵或成趨勢;
- 信用經濟崛起:企業信用成為比抵押物更重要的融資憑證。
結語
社保新規不是“狼來了”,而是企業合規經營的“生死線”。從7月1日起,別再心存僥幸——今天少繳的社保,明天可能變成壓垮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唯有合法經營,才能在信用時代贏得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