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12日下午,云南大理氣溫降至零度。昆明軍區第11軍軍部機要室收到加急電報,命令全軍即刻向中越邊境金平方向開進。
截至1978年底,第11軍為簡編軍,僅轄第31師(原49師)和第32師(邊防部隊改編),總兵力不足1.2萬人,重型火炮缺口40余門,滿編率僅58%,部隊當時主要承擔滇西邊防巡邏任務。
在同年12月8日中央軍委首次作戰命令中,第11軍沒有被列入參戰序列。但因越南軍事介入柬埔寨,12月31日軍委緊急會議后決定增調部隊,1979年1月11日正式命令第11軍參戰。
命令下達六小時后,云南省軍區獨立師整建制劃歸11軍指揮。從受命到開戰僅36天(1月12日至2月17日),11軍需要完成兵力集結、裝備補充、臨戰訓練三大任務。
同時,11軍下轄各師由乙種師緊急擴編為甲種師,按計劃每個師的兵力將從6000人擴至11000–12000人。各步兵團的直屬連從2個增至5個(新增特務連、通信連、100迫擊炮連等),步兵營新增炮兵連、重機槍連。炮兵團新增榴彈炮營、火箭炮營和85加農炮營。
1月14日5時30分,全軍分12個梯隊出動2373臺車輛,沿紅河峽谷蜿蜒行進,晝夜兼程開赴金平,車隊長長達19.7公里。為規避敵空中偵察,車隊實行嚴格燈火管制,駕駛員在擋風玻璃內側粘貼黑布。哀牢山路段遭遇塌方時,工兵第13連連長率67名戰士跳入冰冷河水,用七小時架設臨時橋梁。
2月2日6時15分,最后一批彈藥車抵達金平那發口岸。全軍提前六小時完成集結,最遠的32師94團繞行哀牢山路段,實際行程達1124公里。官兵在泥濘坡地搭建帳篷時,后勤部門已開始分發單兵三日份炒面干糧。
邊境擴編在持續降雨中進行。1月15日至21日,從云南、貴州征召的18763名新兵補入部隊,其中85%為農村戶籍青年。補充新兵之后的11軍共計38947人。
新配發的420門火炮(含54式122榴彈炮96門)露天停放在集結地,炮兵團長趙世雄組織技術骨干冒雨組裝,重要瞄準部件用軍用油布三重包裹。新增的710匹軍馬出現應激反應,飼養員用炒面混合青飼料進行安撫。
叢林適應性訓練于2月5日全面啟動。工兵在訓練場復刻越軍雷區與火力點配置,官兵們使用越語口令磁帶教學,訓練“攻打火力點”“三防”(防炮、防化、防特工)等課目。戰士練習紅土坡地構筑單兵掩體時,新配發的防刺鞋日均磨損率達23%。2月10日軍部巡查記錄顯示:僅31師偵察連就磨斷攀巖繩索11副,消耗繃帶47卷。
2月17日7時整,85門火炮齊射打破拂曉的寂靜。工兵第2營在藤條河架設門橋浮橋時,湍急水流沖毀三節門橋組件。31師93團2營率先涉水過境。軍長陳家貴制定“沿公路突擊、側后迂回”戰術,要求炮兵與坦克協同突破越軍防線。
工兵班長李水波,奉命在云南邊境代乃東南側無名高地執行布雷任務。戰斗中,他所在的連隊遭越軍猛烈進攻。李水波帶領戰友多次擊退敵人,身負重傷后彈藥耗盡。面對包圍上來的越軍,李水波拒絕投降,拉響爆破筒沖入敵群,與6名越軍同歸于盡,年僅22歲。戰后李水波被追記一等功,并被授予“楊根思式的戰斗英雄” 稱號。
19日11時,巴南棍越軍核心陣地的暗堡群擋住91團推進。我軍以火箭筒、噴火器輪番攻擊均未奏效,部隊傷亡在增加。三連爆破手陶少文主動請戰,他把兩節爆破筒捆綁后增大威力,迂回至地堡側翼。將爆破筒塞入射擊孔,越軍拼命外推。為阻止爆破筒被推出,陶少文用左肩頂住爆破筒,右手揮示意戰友沖鋒,最終與地堡內越軍同歸于盡,年僅23歲。戰后中央軍委授予其“董存瑞式的戰斗英雄”榮譽稱號。陶少文的事跡也被載入八十年代小學課本。
至20日17時,部隊已突破邊境12公里縱深。在這一階段共摧毀越軍火力點37個,繳獲完好蘇制機槍9挺。傷亡人員中,68%為首次沖鋒時觸雷所致。
3月1日9時,無線電傳來獨立師攻占561高地的捷報,萊州至封土的6號公路被徹底切斷。3月3日14時15分,六輛62式輕型坦克撞開封土縣城東門竹制障礙物。
針對封土縣城攻堅戰,陳家貴部署91團穿插王寶地區斷敵退路,92團主攻縣城。3連在進攻縣政府大樓時,遭三樓機槍火力壓制。火焰噴射器手王友全在抵近至30米處時,背部燃料罐被子彈擊穿起火。戰友撲滅火焰后發現,其右手仍緊握噴射器點火閥。
17時整,鮮紅戰旗在封土縣府旗桿升起。城北化肥廠守敵依托氨水池繼續抵抗,工兵實施定向爆破后,池內53名越軍因氨氣中毒喪失戰斗力。
擔任預備隊的32師在二十天內機動1567公里。3月4日,94團2連在郭參地區攀越85度絕壁,用40火箭筒摧毀巖洞火力點。
3月8日14時,電臺傳來撤離命令。工兵在封土城區布設58式反步兵地雷時,運輸連正將599具烈士棺槨轉運藤條河北岸。擔架員用軍用綁腿固定松動的棺木,浸透河水的帆布罩滲出深褐色水痕。
3月11日10時整,11軍后衛部隊通過那發口岸邊界碑時。官兵回望身后34公里縱深的作戰區域,被炮火引燃的橡膠林白煙未散。
三周后在大理舉行的慶功會上,陳家貴展示繳獲的越軍作戰地圖,十一個增援老街的紅色箭頭旁,均標注著“被第11軍遲滯”的越文批注。
第11軍從緊急擴編后,在22天的作戰中突入越境34公里,攻克封土縣城,殲敵2901人,并牽制越軍王牌316A師東援老街。
同時全軍戰斗減員2489人(犧牲599人),11軍完成了從“邊防架子軍”到“攻堅鐵拳”的蛻變。
第11軍的緊急擴編反映出解放軍在極限條件下的組織能力。通過“簡編師甲種化改造”“新兵骨干混編”“裝備快速列裝”三大措施,為后續兩山輪戰及軍隊現代化積累了實戰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