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輝華(中國人民大學)
每年6月底到7月初,正是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總有人會向我這個大學教授咨詢選大學或選專業的問題。不過,跟前些年相比,這幾年奇葩問題越來越多了。比如,有家長問,文科是不是靠死記硬背?還有家長問,聽說家里沒背景就不適合學經濟管理?我不知道(其實知道)這股污名化文科的歪風從何吹來,但總希望有一些專家出面澄清這些對文科的誤讀甚至是褻瀆。
前幾天,我拿到馬亮教授的新書《學術祛魅:實證研究十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5年版),覺得這可以成為一本為文科“正名”的著作,雖然作者的本意可能是為文科“祛魅”。這本書從實證研究的角度,詳細地介紹了社會科學是如何做研究的。簡單地說,解釋了為什么社會科學可以稱為“科學”。這里說的社會科學,是狹義的“文科”,包括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管理學和政治學等學科,不包括文史哲等人文學科。
在內容安排上,本書先介紹了什么是實證研究方法,然后順次介紹如何尋找好的研究選題,如何撰寫文獻綜述,如何構建理論,如何測度變量,以及如何進行研究設計和數據分析,最后還介紹了學術規范與研究倫理。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這些都是科學研究必備的技能,不僅適用于社會科學,其實也適用于自然科學。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文科中的社會科學,是可以稱為“科學”的,因為它是靠邏輯和數據說服人的,不是靠死記硬背的!
這樣說也許有點抽象,讓我舉個例子。馬亮教授在書中提到,中國基層很多單位,正式編制可能有20個,但是雇傭的編外人員(勞務外包或臨聘)可能有上百個,這就有點令人奇怪。更令人奇怪的是,稀缺的20個編制還沒有用完,只用了15個。為什么在編制高度稀缺的體制內單位,有正式編制不用,卻大量雇傭編外人員呢?這個編制倒掛的現象蘊含了一個有趣的政治經濟學問題。我一向認為,“”。試問,這樣的社會科學問題,能用死記硬背來分析嗎?
當然,實證研究或者量化研究并非新方法,介紹量化社會科學方法的書應該不少。但馬亮教授撰寫的這本書,我認為值得信賴、值得推薦。原因如下。
第一,馬亮教授學術水平高,學術發表好。研究水平高的人,才有資格寫教人如何做研究的書。馬亮原來是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算是我的前同事,去年調入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國際公共管理學界有所謂的TOP 5期刊,馬亮教授在其中的四本頂級期刊(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Management Review、Governance)上都發表過論文,這是國際一流的發表水平。他還兼任知名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的聯合編輯,《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副主編以及《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編輯。毫無疑問,一個不僅自己能發論文,還能挑選好論文的人,在做研究和寫論文方面一定有過人之處。
第二,馬亮教授文筆好。研究做得好,還(更)要寫得好。暢銷書《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說過一句有意思的話:社會科學理論的命運取決于其傳染性,而不是其正確性。換句話說,文筆好,能引人入勝,才能做到“文以載道”。馬亮教授不僅發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而且發表了幾百篇評論文章。當年,我們一起在某國家高端智庫共事時,我戲稱他為“神筆馬亮(良)”。因為他寫的文章太多了,以至于某年獎勵評論文章(非學術文章)時,我不得不專門規定一個獎金上限。這個上限,就是為了給馬亮教授“限薪”。
第三,馬亮教授長期講授相關課程,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雖然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的人不少,但是能給別人講清楚如何撰寫并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馬亮在人大和北大任教時,都曾給本科、碩士和博士三個層次的學生講授《學術規范和論文寫作》課程。我相信,他一定收獲了很多好評以及反饋意見。
第四,馬亮教授擁有很好的跨學科背景,因此本書的通用性很強。論量化分析,經濟學肯定在社會科學中獨占鰲頭。但馬亮教授不是經濟學者,他是公共管理學者,其研究領域涉及數字政府、政府創新和績效管理。如果公管學者都能成功地普遍使用實證研究方法或量化分析方法,那么其它社會科學的學者也可以成功借鑒。從這個意義上講,非經濟學者傳播如何進行量化研究,比經濟學者傳播更有說服力。
當然,本書除了量化分析,其實還介紹了定性研究。例如,他在本書中介紹了如何使用“定性比較分析方法”(QCA)來進行多案例研究。他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什么不同地方對于網約車的管制程度不同?以我的觀點,會將地方政府對待網約車的現象解讀為政企關系,那么為什么有的地方出現了政企合作,而有的地方出現了呢?有興趣的讀者,請查看本書相關章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