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今年,教育部更新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增列29種新專業,納入2025年高考招生。其中,布點在北京高校、與科技領域直接相關、今年招收本科生的有3個專業,分別是智能視聽工程、碳中和科學與工程、低空技術與工程。
“智能視聽工程專業在教育部專業目錄中屬于電子信息大類,與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專業同屬此列。該專業設立的背景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視聽行業成為信息傳播和文化消費的核心領域。”中國傳媒大學智能視聽工程專業負責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亞娜表示,智能視聽工程專業是教育部于2025年特別設立的,旨在以人工智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其最大特點是人工智能與視聽工程的多學科交叉、多技術耦合、多領域滲透。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國內以網絡視聽業務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存續企業有66萬余家,市場規模巨大。目前,視聽技術全產業鏈對以數字化、網絡化為關鍵技術的視聽技術人才的需求量每年以數萬人的速度增長。
“目前,AI賦能視聽產業的應用已初見端倪,例如智能拍攝設備已開始出現。此外,國內外眾多視聽龍頭企業也在逐步布局智能視聽產業。因此,未來五到十年,國家及全球社會對該產業的人才需求非常大。”張亞娜說。
今年9月,北京科技大學將作為首批高校之一開設碳中和科學與工程專業。據北京科技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長侯新梅介紹,作為新設立的本科交叉工程類專業,“碳中和科學與工程”專業以“低碳設計—綠色制造—循環再生”為主線,緊密依托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兩大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深度融合計算機、環境、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等優勢學科,設置了可持續材料和低碳冶金兩個專業方向。
“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致力于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要求學生系統掌握低空飛行器設計制造、低空導航與控制、低空交通管理等多學科交叉知識。學生畢業后應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夠熟練運用先進設計軟件和實驗測試手段研發低空飛行器;擁有良好的創新思維,可以針對低空復雜環境下的技術難題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案;同時要有嚴謹的工程倫理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能在低空產業相關企業、科研單位中勝任技術研發、項目管理、設備維護等核心崗位,為低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責任教授蒙志君介紹。
“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涵蓋理論與實踐教學。理論課程包括低空飛行器總體設計、氣動設計、能源與動力系統、低空飛行原理、結構設計與制造、自動控制原理、飛行控制系統、人工智能及其航空應用,以及全英文授課的城市空中交通管理。實踐教學環節比重較大,包括低空飛行器項目認知實踐、進階實踐和綜合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強化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蒙志君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