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她的歌聲曾隨電視熒幕廣為流傳,那是國內聽眾最早認識烏仁娜·察哈圖姬。歷經多年,她的歌聲遍布世界,演出足跡超過90個國家,是當代當之無愧的“游牧藝術家”。7月5日,這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將攜三位歐洲知名音樂家,在光明文化藝術中心帶來“聲之靈”烏仁娜2025音樂會。演出前夕,烏仁娜接受了深圳晚報獨家專訪。
現場將和深圳觀眾即興“共創”
本輪音樂會命名為“聲之靈”,烏仁娜解釋道,人類出生時就用我們的聲音問候了這個世界,所謂“聲之靈”,其實是想鼓勵大家更多去聆聽自己的聲音、自己的內心。用音樂開啟跨越地理與心靈疆界的音樂旅程,重新聽見來自大地的脈搏與蒼穹的回響,這也正是2025光明文化藝術中心世界音樂季的初心。
和近年來每次音樂會一樣,“聲之靈”的現場,烏仁娜也會和現場觀眾一起演唱、共同孕育一曲獨屬于本次演出的新旋律。“我覺得每個地方每個演出場地,和每個來聽我演出的人,都是一次幸運的相遇。”所以,烏仁娜堅持用這種“共創”的方式,給大家留下一份美好的禮物,一個難忘的夜晚。“也許未來有一天我會突然想起這首歌,然后就錄到我的專輯里。”
“即興”是烏仁娜創作的核心,即便來到深圳這座“科技之城”,即使AI正席卷音樂行業,這一切并沒有動搖她。“21世紀,大家忙忙碌碌趕著時間跑,而忽略了我們身體里很多感性的東西,這些才是真正躍動的生命力。”
堅持在世界舞臺用蒙語演唱
烏仁娜的個人生活經歷深深地影響了她的音樂創作。她出生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這片被稱為“歌海”的土地對她的音樂根基產生了重要影響。上世紀90年代,烏仁娜開始受到國際樂壇矚目,她的音樂不僅保持了對蒙古族傳統音樂的傳承,更通過與世界各地音樂家的合作,融入西方音樂、爵士樂和即興演奏的元素,呈現出多元而豐富的音樂風格,展現不同文化的交流與碰撞。近年,她又通過與電影《臍帶》《成吉思汗的兩匹馬》的音樂合作,進入更多中國年輕觀眾的視野。
盡管旅居多國,但她堅持用蒙語演唱。曾有德國記者問她德語說得這么好,為什么不用德語唱歌?烏仁娜回答他們,自己非常尊重每個人和每種語言,但一個人用母語去表達,是最真誠最扎根,也是最珍貴的。她也真誠建議年輕音樂人,找到自己內心的根,找到自己擁有天賦的那片宇宙空間,這樣才能走得很遠。
烏仁娜也與記者分享了音樂道路上最感動的故事。幾十年來一直有媽媽們與她分享欣喜,說寶寶哭鬧或晚上不睡時,聽到烏仁娜的音樂就會安靜下來。然后過了十幾年,這些長大的孩子們給她寫信,他們說“你肯定不認識我,但是從嬰兒時期媽媽就經常給我聽你的音樂,現在我長大了,我想去蒙古看看。”音樂,幫助烏仁娜完成了與聽眾更深層次的情感鏈接。
7月5日,烏仁娜將攜手匈牙利小提琴演奏家佐爾坦·蘭托什、法國吉他演奏家凱文·塞迪基以及法國打擊樂大師比讓·謝米拉尼同臺共演,他們將重塑音樂的維度,讓東西方音樂文化碰撞出別樣的火花。
深圳晚報記者 趙偉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