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2025年本科志愿填報已于今天(7月2日)下午17:00截止。面對八百多個專業名詞,記者和考生、家長一同發現了一些“新面孔”。江蘇新聞廣播即日推出特別策劃《入門》,專挖那些新設專業和冷門領域的“寶藏”專業。聽權威老師拆解專業內核,找正在學這個專業的“過來人”嘮嘮真實體驗,一同扒扒這個專業未來的發展門道和就業風向。鎖定《入門》,輕松“入門”一個專業世界!今天,首先聚焦由教育部首次“特批”、走“綠色通道”的戰略急需新專業——“低空技術與工程”。
點個外賣,無人機送貨到家已不新鮮,不少外賣平臺已提供相關服務。但在廣闊的江河湖海上,如何讓急需的物資也能快速、安全地“從天而降”?這正是國家大力發展“低空經濟”要解決的痛點之一,也是教育部今年首次通過“超常設置綠色通道”特批設立“低空技術與工程”本科專業的深層原因。
以長江為例,大型船只獲得日常補給往往耗時費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給出的答案是:發展低空飛行服務,讓小型飛行器在低空高效穿梭,完成精準投送。但是,要讓低空經濟真正“飛起來”,安全有序是關鍵。這就需要一個強大的“大腦”來指揮調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發的“智慧低空服務管理平臺”,正是這個保障體系的核心。實驗室研究室主任謝華教授介紹道:“實際上我們一直在服務于我們國家的戰略,服務于我國國防建設、軍民航的發展。建設低空服務管理平臺的主要初衷是,讓我們的低空航空器能夠安全、有序、高效地飛起來。”
南航在低空技術領域實力雄厚,不僅緊跟國家戰略,還與南京市六合區共建國際創新港。多個全國重點實驗室落戶于此,為培養創新人才和解決重大科技問題提供了強力支撐。
南航在今年的高招咨詢會上有點小“高調”:特別展示了近20款自主研發的無人機,這正是其服務國家低空經濟發展的“硬實力”體現。南航無人機研究院副院長楊波表示,“這幾年,我校相繼開辟了很多民用的無人機產品,也參與了一些國際軍貿產品,我們相關的一些專業還是比較齊全的。”
今年,南航作為全國首批設立點,即將迎來“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首屆本科生。該專業學制4年,畢業授予工學學位。更重要的是,它是教育部首次通過“戰略急需專業超常設置綠色通道”特批的專業。雖說是新專業,但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可謂廣闊:可以進入航空航天系統,成為飛行器研發、設計、測試的“造夢師”;也可以在智慧城市管理中,運用技術“絲滑”調度空中交通;還能在物流配送、農業植保、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大展身手。
“未來我們會有一些偏向于無人機設計控制,有一部分會偏向于無人機的系統管理,還有一些低空方面的交通運輸管理方向。”南航通用航空與飛行學院教師曹九發介紹專業方向時說。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劉正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