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弟
前幾天,萬科股東大會上,坐在主席臺上的郁亮,把C位讓給了深圳地鐵董事長辛杰。
他辭掉萬科一把手的職位,卸下千斤重擔,神色看上去反倒比以前更輕松了。
郁亮現在擔任執行副總裁,他的座次,被安排在辛杰的右手邊。
權力重組后的萬科管理層,郁亮并沒有被完全邊緣化,他依然掌握著一定份量的話語權。
今年初,深圳地鐵對萬科的核心管理層進行了大洗牌,從前職業經理人的角色弱化,來自深圳地鐵的高管全面上位。
作為萬科大股東,深圳地鐵董事長辛杰,兼任了萬科董事會主席。
與辛杰搭配工作的五名執行副總裁,除了郁亮和財務負責人韓慧華,其他三名都是年初剛剛上任的深圳地鐵高管。
持股最多的大股東,取代郁亮出任一把手,派駐高管全面介入上市公司。
這意味著,深圳地鐵在年初對萬科的調整,其實已經下定決心要為它兜底了。
對現階段的萬科而言,沒有比這更好的安排——
銷售大幅滑坡,極其脆弱的流動性,能保持穩定的股權結構,最有實力的大股東,真金白銀地輸血,在資本市場上,還擁有了國企身份的信用背書。
過去半年以來,深圳地鐵陸續向萬科提供了至少220億的股東借款,年息僅為2.34%,比目前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還要低。
源源不斷的股東借款,正在幫助萬科渡過償債高峰期,避免在公開市場違約。
深圳地鐵對萬科的救助,不遺余力。
整個房地產行業,恐怕找不到這樣有資金實力、并且愿意真金白銀輸血的大股東。
地鐵與房地產有著天然匹配的屬性。
哪怕是全世界最賺錢的地鐵公司——香港地鐵,也很難靠賣地鐵票來盈利。
因為地鐵建設和運營的成本,實在太高了,入不敷出。
無論是香港地鐵,還是深圳地鐵、廣州地鐵,都需要依賴軌道交通與物業開發的TOD模式,平衡經濟收益——
通過地鐵建設推動土地價值提升,再利用物業開發利潤反哺軌道交通運營。
2017年,萬科與姚員外的寶能集團爆發股權之爭,深圳地鐵充當白衣騎士,大手一揮,耗資將近664億,從華潤和恒大手上接盤萬科股權,坐上大股東位置,就是基于這個邏輯。
現在,萬科陷入危機,深圳地鐵果決出手,全面接管上市公司。
但對深圳地鐵而言,既然選擇了兜底,那么它對萬科的管控,就不能只停留在大股東地位和輸送資金層面,更需要深入業務進行整合。
連同之前的股權投資和今年的財務輸血,在萬科身上,深圳地鐵真金白銀地砸進去了八九百億。
現在的萬科,在二級市場上的總市值,還不到800億。
生吞下一頭巨無霸,最重要的是有能力消化它,否則會被活活撐死。
深圳地鐵旗下也有獨立的房地產業務平臺——深鐵置業,但相比萬科這樣的專業化開發商,深鐵置業仍顯稚嫩。
圍繞土地和房子,萬科拓展了多元化業務——房地產開發、商管、倉儲物流、長租公寓、物業服務、酒店度假等。
開發商的業務模式,是拿地賣房子,看似是重資產,其實也是輕資產,看重專業化能力和周轉效率。
深圳地鐵擁有低成本資金,十幾條地鐵線路、將近六百公里軌道交通網絡,沉淀了龐大的土地資源和存量物業。
當傳統拿地開發的業務模式走不通了,萬科的開發運營能力,與深圳地鐵融合,能夠極大提升地鐵沿線的土地價值,盤活這些存量物業。
深圳地鐵在業務上吸納融合萬科,這是一種更理想的商業模式。
前幾天,萬科股東大會上,深圳地鐵董事長辛杰,透露了這個設想——
“萬科和深鐵合作之后,有造衛星城的能力。”
“深圳地鐵與萬科結合,以TOD綜合開發為基礎,提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系統解決方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多元場景、多業態融合的城市服務新生態。”
“兩家公司在一起,一定能夠打造出令老百姓滿意的好房子和很多公共休閑、度假娛樂等產品。”
“深鐵的業務在突飛猛進,與萬科結合起來后,能做非常多的大項目。”
前兩天,深圳地鐵、萬科和通力集團,三家企業談成了一樁生意——
他們要合作建成通力電梯大灣區智慧物流中心。
十一弟查了下,通力集團是一家電梯企業。
這個合作項目,其實就是選址深圳地鐵車輛段內可復合利用空間,由萬科旗下的萬緯物流,為通力電梯提供倉儲運營服務。
深圳地鐵有大量土地和存量物業,萬科有多元化業務平臺和專業化能力。
這樣一來,深圳地鐵與萬科融合,由深圳地鐵提供土地和存量空間,萬科嫁接各種資源和多元化業務,就形成了更有想象力的TOD模式。
今年四月份,深鐵置業還與萬科旗下的長租公寓平臺——泊寓,談成了一項合作。
泊寓發揮在租賃領域的品牌影響力和運營優勢,對適配長租公寓業務的深鐵項目,開展合作運營。
除了大股東地位和真金白銀地輸血,深圳地鐵對萬科的救助,只有放在更長遠的房地產模式轉型、盤活地鐵資產、提升運營效率的視角下,才有意義。
據說,在萬科內部,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要強化與深圳地鐵的融合發展。
深圳地鐵砸了幾百億資金,它要救的不是萬科,也不是房地產,而是吸納融合萬科以后,創新出一種新的地鐵經營模式。
上個月,辛杰以雙重身份——深圳地鐵董事長、萬科董事會主席的身份,拜訪了蘇州軌道交通集團。
他告訴蘇州軌交集團的一把手——
“深圳地鐵與萬科正在加速深化戰略協同與業務融合,希望未來能與蘇州軌交集團共同開拓‘軌道+’新賽道”。
地鐵運營有很強的地域屬性,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地鐵公司。
但如果深圳地鐵能吸納融合萬科的能力,創新出一種TOD模式,把運營地鐵變成經營地鐵,這可能是它突破地域限制、從深圳走出去的機會。
或許,這才是深圳地鐵愿意為萬科砸進去幾百億、不遺余力救助的原因。
想要下一盤大棋,誰都需要大膽地賭一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