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論一座城市獨樹一幟的氣質,天津當屬妙趣天成的典范。被海河浸潤的天津城,粘連著風云際會的往昔,卻猛扎一頭,把萬千氣象化解在慣常的日子里。
抖落的笑料、馬路牙子上溜邊兒吃的海晚刨冰、煎餅果子的蒸騰氣,讓這座裹挾著渤海咸澀滋味的北方城市,既有壯志凌云的少年氣,又帶著“嘛事都不叫事兒”的輕盈豁達,隨時涌入生活的河流中去。
天津的“哏”勁兒,是語速輕快、尾音捎著“彎”的津味方言,就連馬路牌上“駕車說笑 危及安全”的警示語,也藏著四兩撥千斤的人文智慧。天津人能在語言里“打貧”,把日子咂摸出自在哏趣的興味來,也能在煙火彌漫的街頭巷尾,找到鮮活扎實的生活劇場。
摸不清生活的方向時,就上天津看看。攤販口中一句“您了瞧好”的篤定,讓人心里猛起一個激靈——任憑外界如何變幻,在天津人眼里,日子在消遣與笑談間,總能變得“嘛事沒有”,至此,屬于天津的鮮活人間便熱熱鬧鬧開場了!
入夏后的天津,人們熱衷于尋“冰”??v然消暑的方式千萬種,但在天津人看來,消暑不是對熱浪的避讓,而是要走出門去,大大方方去迎接的。天津人對酷暑天氣的倒屣相迎,只因一碗地道的天津老刨冰。這是屬于天津人的一期一會,也是走出空調房與喧騰的暑熱相擁的可愛氣兒。相聲快板與煎餅果子分解了大眾對天津的想象,如果不是在夏天闖入天津城,就很容易錯過天津街頭這份私藏的鮮爽意趣。
一海碗堆尖的冰山,澆淋上黏黏糊糊的佐料,轉著碗邊一道兒吸溜下來,碎冰在濃稠的醬料里融化,沁甜的黏潤和爽氣的冰碴兒互為表里,自上而下的冰涼感反復襲來,這碗老味兒刨冰,是天津人夏天的魂。
看上去黏糊糊,但色澤誘人的天津傳統老式刨冰
@超認真的貪吃美少女
天津刨冰不僅浸潤著城市的市井煙火,也暗連著跨越千年的飲食脈絡。國人與冰的淵源,早在周代就已經初現端倪。當時名為“凌人”的官職專門負責采冰、藏冰,當時冰塊還沒有演化成尋常吃食,而是王公貴族在祭祀、消暑等重要場合用的專屬珍品。
直到進入唐代,碎冰打底、澆上糖蜜奶制品的冰品正式“出道”,到了宋代,刨冰文化不僅被完整延續下來,花樣更為繁多。其中蜜冰沙就是宋代的最有代表的名品刨冰之一。
但刨冰真正走入民間、發展出獨特風味,還要從天津開埠說起。1860年天津成為通商口岸后,多國租界林立,西方文化與生活方式涌入,冷飲風潮隨之興起。1887年日本發明的手搖刨冰機問世,在20世紀20-30年代由天津三條石的鑄鐵廠實現本土化生產,讓刨冰制作不再高不可攀。1933年《北洋畫報》刊登的冠生園刨冰廣告,足見當時刨冰已成為天津人消暑的新寵。
三條石博物館的刨冰機,
以及如今天津刨冰店仍在使用的傳統刨冰機器@鴨鴨覓食記
到了20世紀80年代,天津街頭手搖刨冰攤是80后的群體記憶,入夜后,手搖刨冰攤早早亮起燈,攤主手腕翻飛,粗糲的冰屑澆上顏色鮮艷的糖精水,撒上一勺在水里泡脹的葡萄干,霓虹燈管在夜色里明明滅滅,孩子們攥著皺巴巴的五角紙幣,吮著口水望著搪瓷碗里顫巍巍的冰堆,這帶著甜味與涼意的質樸滋味,是無數天津人記憶深處最貪饞的童年滋味。
時間進入90年代初期,麥當勞、肯德基帶來冰激凌新潮,天津刨冰也在時代的“推搡”中順勢革新,當時出現了電動刨冰機,相比過去的手搖機,產冰速度快,冰屑變成了冰沙,口感更加綿密。不甘落后的天津人,從刨冰的生意經里,又找到了與之相配的紅豆煉乳,綿密的紅豆沙裹著稠厚的煉乳,鋪陳在蓬松的冰沙間,甜味層層滲透卻不齁膩。冰粒的清冽緩解了煉乳甜膩的厚重感,甜意既不會被壓得發沉,也稀釋了冰沙的清淡寡味。
追溯天津刨冰的實在分量,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刻進天津人的買賣生意經里,當時人們的物質生活算不上豐裕,但刨冰得靠著真材實料,才能讓食客吃得爽快過癮。進入21世紀后,韓式、臺式冰飲風靡大陸,天津刨冰仍然穩坐泰山,成為天津人心里不可撼動的存在,這款“老味傲嬌”的天津刨冰能從暢銷走到長銷的原因,離不開把“講究”刻進基因里的天津人:酸磨糕一定要現磨熬煮,紅豆必須經歷慢燉才能有綿沙的口感。愛抖包袱的“哏”都人民,在面對食物時絕不潦草敷衍,那股較真的蠻勁兒構成了天津人質樸真誠的性格底色。
可能是全國最傳統的刨冰@鴨鴨覓食記
天津刨冰沒有玲瓏精巧的外形,如同記憶中母親的家常菜,委實沒有色彩搭配和裝盤技巧,一股腦兒冒尖的菜和肉,只圖一個扎實飽滿,和天津人骨子里的實在勁兒如出一轍。堆成小山的冰碴子淋滿濃稠醬料,海碗一遞過來沒有絲毫扭捏作態,偏要用最直白的沁涼與甜香,奪回人們夏天的食欲。
地道的刨冰,搭配的都是樸素到簡陋的盒子
@好運多多歪女士
在天津吃刨冰,得加“老味”作前綴,老味刨冰偏向酸口為主,當地人把山楂稱作紅果,也是老味刨冰的靈魂配料之一。紅果必須得是燕山山脈酸味濃烈、果小肉厚的鐵山楂,紅果加冰糖熬成果醬狀的果酪后,蓋在冰尖上,果醬的溫潤果肉顆粒與滑糯膠質形成反差口感。
在老味刨冰里,杏干是和紅果并稱“酸甜雙絕”的靈魂配料,它的講究程度一點不輸紅果,刨冰攤主通常選擇個大肉厚的杏干,曬到果肉縮成深褐色,水分收干但保留嚼勁,聞著有股自然發酵的果酸香氣,不是市面上軟趴趴的甜杏干。決定杏干口感好壞的標準在于杏干要提前用涼白開泡軟,泡到果肉舒展卻不爛,咬起來帶點韌勁兒,吸飽了水分后,酸甜交織。
小胖刨冰店的招牌老實刨冰@好運多多歪女士
帶著果肉顆粒和膠質的紅果酪與果香突出的杏干醬混合澆在冰沙上,一勺下去,以酸換得解暑的功效。如果嫌酸勁太烈,也可以添一份蜜紅豆做壓軸,煮到沙化的紅豆裹著糖蜜,顆顆吸附在冰沙上,用勺背碾碎時能拉出黏潤的絲,混著冰沙送進嘴里,先是紅豆的甜糯裹住冰的涼,后味又滲出紅果酪的余酸,天津夏天的熱辣和爽快,一同糅進了這一碗里。
老天津人夏日食酸的味蕾經驗里,酸棗面也是老味刨冰的絕佳選擇,酸棗面顧名思義是由酸棗演化而來的刨冰佐料,先把酸棗打碎后磨成細粉,再過篩、去雜質后,得到的細膩的酸棗面就變成了天津刨冰的經典配料。到了刨冰攤,攤主會舀一勺酸棗面,用涼白開化成絳紫色的酸磨膏,澆淋在冰沙上,果酸混著細微的果肉纖維入口,凜冽的酸味躥進喉嚨,稍適等待胃里風平浪靜后,泛著草木的清香味旋繞在舌尖里,從嘴巴里緩緩“抬”出來。
刨大人家的刨冰上鋪滿了厚厚的酸棗面@好運多多歪女士
在天津老味刨冰的江湖里,很多食客惦念著一口“四黑”(或者三黑)刨冰。這是流行于天津刨冰攤上的一款特色刨冰,主要由紅豆、藍莓、巧克力醬和桑葚四種黑色或深色的食材混合在一起的特色冰品,“四黑”并非只是色彩上的暗黑美學,四種神色食材構筑了酸、甜、香、濃的獨特風味,刨冰處在“要化非化”的流動狀態里,飽滿綿密的紅豆與顆粒分明的藍莓醬,恰好補充了口感上的輕薄。醇厚的巧克力和果香釋出的桑葚醬,又把粗糲的冰碴襯托得細膩軟糯。
王中王家的三黑刨冰@鴨鴨覓食記
天津刨冰地道的吃法,也講究循序漸進。剛入口時,先抿一口表層冰碴,感受粗糲冰粒在齒間碎裂的清涼,等到冰碴微微融開,果醬與糖水滲入縫隙,再用大勺“?”著吃,酸甜肥潤的果肉裹著半化的冰沙,口味最是豐富。光是沿著碗邊吸溜還不算過癮,得向攤主要一根吸管,深深探入碗底,聽到“呲溜”一聲后,裹著紅豆沙的綿密、酸磨糕的酸甜、杏干果肉的嚼勁,連同微微化開的冰沙,全部卷入舌尖,海碗里殘留的甜水被吸得“咕嘟”作響,等到甜水喝完后,再咬一勺碗底的果醬,才算把這碗刨冰的精髓吃了個徹底。
天津的盛夏,“吃刨冰去”是一個動態的社交邀請,刨冰攤前上演的市井生活遠比相聲更加鮮活立體。馬路邊上吃刨冰、擼把肉串、吃碗砂鍋是天津的城市景觀,幾張曬得褪色的塑料凳配上搖搖晃晃的矮桌,就撐起了一場流動的吃冰盛宴。桌與桌之間相隔緊密,面前琳瑯滿目的“冰山”擺放在一起,為新來的食客提供了點單線索,“我要隔壁桌的同款”“你這個好吃嗎”三言兩語間,話頭被拉扯開來,心里的燥熱已經減了大半。
正宗的天津的刨冰店,都是板凳當桌子,坐在馬路邊開吃
@鴨鴨覓食記
勺子“咔嚓”一聲鑿開冰頂,脆響的冰塔稀里嘩啦落在了碗里,第一口冰沙入口,沁涼的綿甜在舌尖炸開,所有在夏天堆積的悶濕燥郁都全然消解了,鄰桌人大喊一聲“續冰”后,舉著冰鏟應聲而來的攤主,朝塌陷下去的刨冰碗里,續起了“冰山”。這里的買賣交易,浸潤著濃稠的人情味,續冰免費,佐料豐富,??蛠頃r,碗底里總能瞥見多埋一勺的紅蜜豆。
在天津,吃冰是門大智若愚的學問,看似不拘小節的市井街巷里,藏著天津人對生活最通透的領悟。暑氣蒸騰的七月天里,城市的地皮被熱浪沖洗得發燙,天津人卻氣定神閑地鉆進馬路攤里“以熱攻熱”。
天津的夏天,像一把鑰匙,擰開了人們松弛生活的開關,守住拙樸的生活,也擁有了最本真的快樂。在這里,無需精致的裝潢,不必在意吃相是否優雅,人與人共享一份清涼的食欲,“哏”都人的優哉游哉,如同這碗冒尖的刨冰,無需包裝粉飾,自有渾然天成的通達與智慧。
附錄·天津刨冰店推薦
圖圖家冰品(總店):主打老味刨冰,用百歲山礦泉水加雪花機直接制冰,酸度突出(酸杏+酸磨糕組合),甜度低,口感純凈。另外,特濃巧克力、紅豆煉乳冰也值得一試。
地址:津南區泗水道人人樂超市01商鋪。
鐵真刨冰(總店):鐵真刨冰是天津老味刨冰的標桿,冰碴子相對比較大顆,吃起來有嘎嘣脆的口感。招牌老式刨冰,煉乳基底增加甜膩感,與酸磨糕形成層次。
地址:氣象臺路1號(電臺道口)。
刨大人冰品(總店):酸磨糕用量慷慨,質地厚重,冰體綿密細膩,搭配煉乳層次豐富。
地址:河北區宜白路東環樓底商75號(普東新苑正門對面)。
小胖老味刨冰:刨冰的水果都是現切,冰也可以選粗細,杏子肉大塊飽滿,酸甜明顯,但杏醬偏甜,建議搭配清淡配料。
地址:河北區王串場五號路天美國際幼兒園對面。
岳記冰品(鞍山道店):小料豐富(紅豆自熬,可添加琥珀核桃仁、花生碎等堅果),口感扎實;老味刨冰與綿綿冰雙優,奶味足且不膩。
地址:和平區勸業場街道山東路與鞍山道交口。
王中王刨冰:開了30多年的老店,環境簡陋,主打懷舊感。紅豆 + 巧克力 + 酸磨糕的 “三黑刨冰” 是招牌,但不少人覺得刨冰中的巧克力醬搭配有些突兀。
地址:和平區多倫道77號。
古香齋(總店):果醬用量豪放,底層鋪滿杏干、山楂等。古香齋的老店似乎永遠在排隊,但好在出餐速度很快,口碑良好。
地址:靖江橋北側沿河里3號樓1門101號(靖江橋北口)。
策劃 / 悅游編輯部
編輯 / Oliver
撰文 / 曹璐
圖片來源 / @超認真的貪吃美少女、@好運多多歪女士、
@鴨鴨覓食記(含封面推送圖)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