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海軍副司令米哈伊爾·古德科夫陣亡了,時間是7月2日,地點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州邊境城鎮科列涅沃。俄羅斯媒體報道說,設在當地的俄海軍陸戰隊戰地指揮部遭到至少4枚敵方導彈攻擊,古德科夫當時正在指揮崗位上。
這種新聞非常吸睛,因為是副司令。粗魯的人說:副司令都死了?文明些的說,這是俄羅斯海軍的重大損失。
損失肯定不小。盡管俄羅斯海軍早就不是當年的蘇聯海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全軍十幾萬人,擁有包括一艘航母、四艘巡洋艦在內的370余艘作戰艦艇。能在這么大單位當上副司令,那就不是一般人。陣亡了,那就是重大損失。
但是,并不令人驚訝,因為自從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多名高級軍官先后陣亡。而且,參看剛剛停火不久的以色列和伊朗互相襲擊,就會發現,單個陣亡不算什么,更慘的是多名高級指揮官被導彈一鍋端。
再往上數,會發現斬首的可能性直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美國總統特朗普明說:是我救了“最高領袖”一命,他不必說“感謝特朗普總統”。并且威脅說,美國知道哈梅內伊晚上睡在哪里。
特朗普沒有吹牛,如果不是美國阻止,以色列人可能已經動手了。
美國在軍事上碾壓伊朗,以色列的空軍也可以輕松攻擊沒有空軍保護的伊朗領空,他們斬首伊朗軍方高官不是難題。那么,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呢?所有人都知道,俄羅斯軍事力量遠大于烏克蘭,而且目前在戰場上占據優勢。
可是,這也沒耽誤烏克蘭軍隊干掉多名俄羅斯高級將領。每當有消息出來,莫斯科都會感到尷尬——當然,現在也可能習慣了,更多時候在想,怎么樣才能讓將軍們安全一點?
戰爭期間斬首對方高級指揮官是重要戰果。這一點誰都清楚,因此對大員們的行蹤也都保密。就像古德科夫到庫爾斯克,不可能大張旗鼓。據俄羅斯媒體稱,烏克蘭的無線電偵察人員可能獲悉了指揮部的位置,俄軍駐地內可能有烏方間諜。但是,上述報道目前尚未得到俄官方的證實。
據報道,俄軍指揮部是被烏軍用美制“海馬斯”導彈擊中。“海馬斯”全稱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該系統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英國宇航公司聯合生產,可發射MLRS彈藥家族的各類火箭和導彈,最大射程499公里。
古德科夫副司令吃虧就吃虧在這里:從情報上說,他人在指揮部的信息可能被烏軍偵察部門獲知;從距離上說,科列涅沃距離烏克蘭蘇梅地區僅25公里。烏軍導彈可以輕松夠著那里。結果,陣亡就發生了。
教訓一,重要人員行蹤一定要保密;教訓二,將領離前線遠點,別以為官階高點對手找不到你。
當然,很多人不見得同意。有人在網上評論說,蘇軍和俄軍都經常有高級指揮員在戰爭中傷亡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身先士卒”。
說到身先士卒,烏克蘭也不差,但相比之下沒有出現俄軍那種的將軍傷亡比例。這其中可能有點門道:俄羅斯下手狠,但作戰指揮挺糙,糙了,就難免出現高級軍官經常被對方“拿下”的情況。
另外,俄羅斯可能也有無奈。都在戰場上搞情報,但是烏克蘭實際有北約和美國的情報支持,如果烏軍耳邊經常有提示,告訴往這邊打或朝那邊炸,俄軍也只能守著。
不過,盡管古德科夫陣亡了,有些中國網友還是給予挺高評價,順道蔑視了一下西方軍界,說:“大毛的將領都是拼出來的,西方的將領都是家族后代,戰斗力差距不是一星半點的。”
在觀察烏軍依靠情報戰小有斬獲,而俄軍將軍時常現眼后,有人在觀察者網留言區寫道:“別吹烏克蘭情報系統,放我們面前差不多也就是半透狀態”,“這種水準的情報保障恐怕在現在的PLA面前會被打得找不到北。或許真應該找只雞殺……打完越南40多年沒動手,蠻夷們還真把PLA當成人畜無害的小白兔呢”。
其實,網上說說也就算了,千萬別盼著打仗。真打起來,恐怕經常留這種言的人得第一個上。到那時就會發現,古德科夫副司令是在戰爭爆發三年多才陣亡,已經算晚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