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網消息(CWW)當前,全球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人工智能作為重要的新變量與引擎,正推動整個產業變革。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其價值日益凸顯,存力作為承載數據全生命周期價值流動、保障數據要素高效配置與安全可控的核心底座,作用愈發重要。
近日,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存力中國行——廣州站座談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介紹,我國存力產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2024年底,全國存力規模達1580EB,先進存儲占比提升至28%,先進技術占比持續提升;國產全閃存系統在全球性能測試中表現突出,AI存儲、主動安全防護等關鍵技術實現自主可控,且存力與智能網聯汽車、精準醫療、先進制造等垂直行業場景深度融合,涌現出一批標桿應用案例。
與此同時,王志勤強調,存力產業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是數據“存而不用、用而不深”現象突出,算力與數據價值未充分釋放;二是核心芯片、先進存儲介質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存在短板;三是存力與算力、運力協同效率不足,難以滿足AI大模型訓練、實時分析等新型場景需求。
對此,王志勤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探索存力發展最優路徑和共享最佳實踐。她表示,根據《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的發展目標,需立足各地存力建設實際,總結先進模式,明確基礎設施落地路徑與實施策略,促進區域優勢互補,構建全國一體化全域發展新格局。
二是聚焦存力服務普惠與效能提升。面向智能算力、存儲及服務數據編排等新業務模式,簡化數據管理的復雜度,降低用戶使用門檻,推動存儲資源的池化、服務化;重點優化存力在AI訓練推理、邊緣計算等場景的性能,加速數據價值釋放,同時健全存力的服務質量評估和監測體系。
三是構建技術產業協同生態。進一步強化技術攻關,特別是聚焦全閃存、數據編織、存算一體等前沿方向攻堅,突破芯片、控制器等核心環節技術;深化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推動制造商、服務提供商與行業用戶協同創新,構建自主可控、開放融合的產業生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