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2025 BOC/BOA 年度進展研討會:腫瘤防治新突破全揭秘!
整理 | Key
2025年7月4日,備受矚目的“2025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年度進展研討會(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在六朝古都南京盛大開幕。
在大會開幕式上,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郭軍教授作為主持人登臺,郭軍教授說道:“在這充滿希望與活力的美好時刻,我們滿懷熱忱與期待,共同迎來了2025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年度進展研討會(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這一盛會的隆重開幕。本次盛會猶如一座橋梁,連接著國內外腫瘤學界的先進理念與前沿技術,將為我國腫瘤防治事業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圖1 CSCO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郭軍教授開場致辭
隨后,CSCO理事長、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于金明院士在大會開幕式上發表致辭。于金明院士首先對與會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強調,在剛剛落幕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多項突破性研究成果為腫瘤學領域帶來新的啟示。作為中國腫瘤學界的重要學術組織,CSCO將持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推動臨床診療策略的優化創新,助力我國腫瘤防治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圖2 CSCO理事長、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于金明院士開場致辭
最后,北京市希思科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中國藥科大學附屬上海高博腫瘤醫院李進教授向線上線下參會的專家學者致以誠摯感謝,并回顧了CSCO大會伴隨中國腫瘤學事業蓬勃發展的光輝歷程。他指出,本次大會以2025年ASCO年會主題“知識化為行動:共創美好未來(Driving Knowledge to Action: Building a Better Future)”為指引,既是對我國腫瘤學界不懈奮斗歷程的生動詮釋,更是面向未來的鄭重宣言。
李進教授指出,本次大會將立足我國腫瘤發病特點,特邀國內頂尖專家團隊,重點圍繞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腫瘤及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等關鍵領域,系統解讀2025 ASCO年會最新研究成果。通過精準對接國際前沿與本土實踐,切實推動學術成果向臨床應用的轉化,為中國腫瘤防治事業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圖3 北京市希思科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中國藥科大學附屬上海高博腫瘤醫院李進教授
胃癌專場前沿研究精粹:免疫聯合與ADC藥物引領治療新突破
首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彭智教授在胃癌專場分享了多項重磅研究。MATTERHORN研究顯示,度伐利尤單抗聯合FLOT方案可顯著延長無事件生存期(EFS),有望成為圍手術期治療新標準;DESTINY-Gastric04研究證實,T-DXd療效優于化療,HER2靶向治療再獲突破。此外,最新II期研究研究正積極探索HER2陽性及低表達人群的免疫聯合方案,療效與耐受性持續提升。
圖4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彭智教授會議分享現場
隨后,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張小田教授指出,這三項研究分別從圍手術期免疫治療、ADC藥物精準打擊和聯合策略優化三個維度,系統性推動胃癌診療進入新階段。臨床實踐中需重點關注患者分層、毒性管理和方案個體化選擇。
圖5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張小田教授會議分享現場
“中國智慧”閃耀國際!結直腸癌免疫/靶向治療獲突破性進展
在結直腸癌專場中,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張蘇展教授共同主持,多位國內頂尖專家齊聚一堂,深入解讀結直腸癌領域前沿研究進展與臨床實踐創新。
首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重點分享四項突破性研究:ATOMIC研究為dMMR III期患者的輔助治療提供了免疫聯合方案的新證據;BREAKWATER研究顯示Encorafenib+西妥昔單抗+mFOLFOX6一線治療BRAF V600E突變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顯著改善生存獲益;CheckMate 8HW研究進一步驗證了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在MSI-H/dMMR mCRC中的免疫優勢;ANCHOR研究則展現了國產藥物安羅替尼聯合化療在RAS/BRAF野生型mCRC中的應用潛力。
圖6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會議分享現場
緊接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周愛萍教授在點評中指出,這些研究標志著結直腸癌治療已形成基于分子分型的精準治療體系,從輔助治療到晚期治療均取得重要突破,特別是中國原創研究正在深刻影響臨床實踐,為臨床醫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治療策略。
圖7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周愛萍教授會議分享現場
免疫治療重塑頭頸腫瘤治療格局,中國研究引領風潮
頭頸腫瘤專場,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胡超蘇教授以及江蘇省腫瘤醫院曹國春教授主持,眾多頭頸腫瘤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共同分享和探討最新的研究成果與臨床經驗。
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楊坤禹教授分享多項重要研究成果:REMATCH2201研究探索PD-1抑制劑聯合AP化療用于HPV陰性局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的新輔助治療,助力提高手術質量與預后;KEYNOTE-689證實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圍手術期治療療效顯著;NIVOPOSTOP研究首次證明納武利尤單抗聯合放化療可有效降低高危術后復發風險。
圖8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楊坤禹教授會議分享現場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騁教授報告的DIAMOND研究創新性地將特瑞普利單抗納入誘導化療和放療方案,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提供了含鉑方案替代選擇。
圖9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騁教授會議分享現場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楊坤禹教授在專家評述中指出,這些研究標志著頭頸腫瘤治療已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從新輔助到輔助治療形成全程管理策略。其中DIAMOND研究展示的中國方案,不僅證實了免疫治療在鼻咽癌中的突出價值,更為全球鼻咽癌治療提供了重要循證依據。
靶向治療與細胞療法開啟血液腫瘤治療新紀元
在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馬軍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朱軍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沈志祥教授的聯合主持下,血液腫瘤專場呈現了多項突破性研究進展。本專場聚焦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最前沿治療策略,涵蓋了淋巴瘤、白血病和多發性骨髓瘤(MM)三大領域的重要突破。
圖10 血液系統腫瘤專場現場
來自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的趙東陸教授就淋巴瘤領域的兩項重要進行了解讀,MorningSun研究首次證實了固定療程的皮下注射mosunetuzumab在初治高腫瘤負荷濾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中的顯著療效;而另一項研究則創新性地采用PhaseED-Seq技術驗證了ctDNA-MRD在DLBCL治療結束時的預測價值。
圖11 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趙東陸教授會議分享現場
在白血病治療方面,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的姜爾烈教授提及,KOMET-001研究展示了Zifomemib在NPM1突變復發/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突出療效;同時,一項口服地西他濱-cedazuridine聯合維奈克拉方案為不適合強化療的新診斷AML患者提供了新選擇。
圖12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姜爾烈教授會議分享現場
MM領域同樣取得重大進展,來自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的貢鐵軍教授指出,CARTITUDE-1研究長期隨訪數據證實cilta-cel可使復發/難治性MM患者獲得≥5年的持續緩解;MIDAS試驗則確立了IsaKRD誘導后微小殘留病灶(MRD)驅動策略在適合移植NDMM患者中的重要地位。
圖13 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貢鐵軍教授會議分享現場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宋玉琴教授在專家評述中指出,這些研究標志著血液腫瘤治療已進入精準靶向和細胞治療的新時代。從固定療程的雙特異性抗體到個體化的CAR-T療法,從口服去甲基化藥物組合到MRD指導的治療策略,我們正在見證血液腫瘤治療模式的根本性變革。
圖14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宋玉琴教授會議分享現場
小結
隨著2025 CSCO BOC/BOA順利召開,南京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城市,成為了國外腫瘤學專家思想碰撞與智慧交融的舞臺。
來自五湖四海的專家學者們齊聚于此,共同回溯中國臨床腫瘤學領域波瀾壯闊的研究歷程,見證一項項突破性成果的誕生,共探腫瘤學發展的嶄新方向。
責任編輯:Sheep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