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保加利亞軍事網》報道,一位埃及高級軍事官員透露,之所以在2018年取消與俄羅斯簽訂的蘇-35戰斗機采購協議,主要原因是在經過徹底的技術評估后,發現蘇-35戰斗機存在系統性關鍵缺陷。
雖然這個決定最初受到了美國地緣政治壓力的推動,但最終促使埃及下定決心放棄這筆交易的,是蘇-35戰斗機落后的雷達系統、過時的電子戰系統以及效率低下的發動機,無法滿足埃及空軍應對現代地區威脅的需求。
這位埃及高級軍事官員的聲明于7月3日發布,為多年前終止的交易提供了更多細節,并強調埃及的國防采購戰略正在發生轉變,同時引發了外界對俄羅斯在全球軍火市場地位的質疑。
讓我們回顧一下,2018年,埃及與俄羅斯簽署了一份價值20億美元的合同,采購24架蘇-35戰斗機。然而,在美國《通過制裁打擊美國對手法案》的壓力,以及蘇-35存在技術缺陷的背景下,埃及最終于2020年放棄這筆交易,已經生產出來的戰斗機被出售給阿爾及利亞。
蘇-35是蘇霍伊公司研制的一款單座雙發重型空中優勢戰斗機,被俄羅斯劃分為“第4++代”(即四代半),旨在與F-15、陣風”、“臺風”等西方平臺競爭。蘇-35由2臺土星AL-41F1S發動機提供動力,推重比為1.1,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25馬赫,具備優異的空中格斗能力。
蘇-35配備了N035“雪豹-E”無源電子掃描陣列(PESA)雷達,理論探測距離可達400公里,可攜帶多種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反艦導彈、制導炸彈和反輻射導彈,有效載荷8噸。雖然上述性能看起來非常不錯,但埃及評估后發現,蘇-35在現代空戰關鍵領域存在明顯短板。
評估結果顯示,用來保護蘇-35免受敵方雷達和導彈威脅的電子戰系統性能不足,難以應對現代戰場上日益先進的干擾技術,這種弱點使蘇-35在中東地區可能面臨極高風險,因為對手普遍裝備了尖端電子戰設備。
“雪豹-E”無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雖然在當時很強大,但也引發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與F-35等西方戰斗機采用的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相比,技術上至少落后了一代。埃及空軍優先考慮先進的傳感器能力,但發現蘇-35的雷達已經過時,無法滿足現代戰爭的需求。
蘇-35的發動機也引發了警覺:AL-41F1S雖然動力強勁,但會產生較高的紅外特征和聲學特征,使蘇-35更容易被紅外搜索跟蹤系統和雷達系統探測到,這在當前重視隱身性能的作戰環境中嚴重影響生存能力。再加上較高的油耗,限制了蘇-35的航程和載荷。
技術因素之外,政治因素也是交易終止的主要原因。美國對俄羅斯在中東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存警惕,利用2017年頒布的《通過制裁打擊美國對手法案》對相關國家進行施壓,阻止購買俄制武器。此外,埃及每年從美國接收超過1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自然要面臨巨大的外交壓力和制裁風險。
埃及決定放棄蘇-35戰斗機的采購合同,對俄羅斯國防工業來說是一個打擊。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也曾以技術限制為由,放棄了采購蘇-35戰斗機的計劃。烏克蘭戰爭進一步削弱了俄羅斯生產和交付先進武器的能力,西方制裁和戰場損失導致多條生產線停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