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被譽為“果中皇后”,它擁有紫色的外皮,白嫩的果肉。入嘴后飽滿多汁,柔軟香甜,還帶有獨特的香氣。
山竹的價格不算便宜,除了好吃,它有沒有什么值得吃的營養?本文來說說山竹。
山竹的營養怎么樣?
山竹是亞洲山竹樹的果實,也叫倒捻子、鳳果、莽吉柿。山竹原產于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一種典型的熱帶水果,主要分布于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1919年我國臺灣首先引種山竹,而后東南沿海省份相繼進行栽培,目前在我國海南、臺灣、福建、廣東和云南也有種植。海南山竹的果熟期一般為6~7月,泰國的果熟期一般為8~9月。山竹的果肉不僅能鮮食,還能制成罐頭、果醬、蜜餞、果凍、果汁、糖葫蘆等。
山竹果實具有皮革般的深紫色外皮,厚度約為0.8~1.1厘米,占果實重量的52%~68%;果肉呈白色或白色半透明,為可食部分,占整個果實的25%~45%
至于山竹的營養,在水果中并不算突出。
它的膳食纖維含量只有0.4克/100克,比不上我們常吃的蘋果和橙子;維生素C含量只有1.2毫克/100克,僅為橙子的1/30;鉀含量為48毫克/100克,不及香蕉的1/5。
山竹的熱量不低,為72千卡/100克,和荔枝不相上下,比我們日常吃的蘋果、葡萄、橙子、桃子、楊梅、草莓等都要高,更是甜瓜的近3倍。山竹的糖含量同樣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達18克/100克,比楊梅、甜瓜、檸檬都高。
挑選好山竹,要看這些
購買山竹時,要看看它的“屁屁”,挑選瓣數多的。除了看山竹“屁屁”的瓣數外,建議做到以下3點:
1.看外觀
挑選果柄和萼片顏色比較綠,并且果殼顏色為紫紅色的山竹,這樣的說明還比較新鮮。如果萼片發黑、果殼呈棕褐色就是不怎么新鮮了。
2.捏一捏
雖然山竹的“臉皮”比較厚,但并不是堅硬的。新鮮的山竹果殼其實是較軟的,捏一捏會有彈性,可自行恢復。如果山竹的果殼很硬,捏不動,那就是不新鮮了。
3.看大小
《GB/T41625-2022山竹質量等級》中將山竹分為3個等級,包括大果(L)、中果(M)、小果(S),其中大果單果重量>100克、中果為75~100克、小果為50~75克。
在市面上,商家把山竹按照大小、品質、重量分為不同的等級,包括:2A是小果;3A、4A是中果;5A、6A是大果,這個級別沒有嚴格的定義,數字越大品質越好。
如果按照100千卡來折算,6A級別的大山竹(每個約100g重,可食部約25g)每天能吃5~6 個,3A級別的中小山竹(每個約65g重,可食部約16g)能吃8~9個
正處于控制體重和減肥階段的小伙伴,一定要減量食用。
山竹怎么貯藏?
山竹雖然屬于熱帶水果,但買回來的山竹還是建議放進冰箱(4℃左右)冷藏保存,但別存放太久,最好一周內吃完。
這是因為山竹采摘后極易出現果殼木質化和褐變,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果殼和果肉會發生變化,持續代謝消耗營養物質,品質逐漸劣變。
如果果肉只是變透明了還是可以吃的,但如果變黃了就別吃了。有些山竹果殼上會有黃色的點,這屬于正常現象,是藤黃屬植物的特性,為植物表面被劃破后流出的樹脂,凝固后變成了黃色。
山竹口感軟甜滑嫩,汁水豐富,是夏季不可錯過的美味。需要提醒的是,山竹熱量高、糖含量不低,除了要控制好吃的量之外,每次吃完山竹也得漱漱口。
綜合 科普中國 廣東疾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