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人體比作精密小宇宙,臟腑經絡相互配合維持平衡。一旦失衡,身體就會發出信號。對于癲癇,發作前身體早已亮起 “紅燈”,讀懂這 3 個關鍵“警報器”,就能提前防范。
警報器一:脾胃失調,痰濕內生
中醫常說“脾胃為后天之本”,它像 “糧倉管理員”,負責消化食物轉化營養。脾胃虛弱,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就會在體內生成痰濕。這些痰濕黏膩污濁,會堵塞經絡、阻礙氣血運行。
從五行看,脾屬土、肝屬木,正常時相互制約。但脾胃虛弱生痰濕,就像土壤變濕黏,肝氣無法疏泄而郁結化火,引動肝風,裹挾痰濕上擾清竅,容易誘發癲癇。
脾胃失調有這些表現:食欲不振、胃脹不消化;大便不成形、黏馬桶;身體沉重、沒精神;舌苔白膩、舌邊有齒痕。此時不調理,就給癲癇埋下隱患。
調理脾胃,要少吃生冷油膩辛辣食物,多吃山藥、薏米、芡實、白扁豆等健脾祛濕食材。中藥二陳湯是化痰祛濕良方,但需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警報器二:情志不暢,肝氣郁結
“肝主疏泄”,調節全身氣機。長期焦慮、抑郁、憤怒等不良情緒,會導致肝氣郁結,久了化火生風,擾動心神,誘發癲癇。而且肝氣郁結還會影響脾胃,加重痰濕,增加發病風險。
肝氣郁結的表現有:經常嘆氣、胸口悶;情緒波動大;兩脅脹痛;女性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舌象表現為舌頭兩側發紅,脈象多弦。
調理關鍵在調節情志,多參加戶外活動,聽音樂、冥想也有幫助。飲食上可多吃玫瑰花、陳皮、綠色蔬菜疏肝理氣,經典方劑逍遙散也可辯證使用。
警報器三:睡眠不安,心神不寧
“心藏神”,睡眠反映心神狀態。長期睡眠不安,會導致心神失養、氣血虧虛。從經絡看,睡眠不好影響心經氣血,進而影響脾胃。心腎不交,心火獨亢,引動肝風,也會誘發癲癇。
睡眠警報信號包括: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夢、晨起頭暈。舌象是舌尖紅,脈象細數。
改善睡眠要養成早睡早起習慣,睡前不用電子產品。飲食上多吃蓮子、桂圓、酸棗仁養心安神,中藥天王補心丹可辯證使用。
這 3 個 “警報器” 關聯脾胃、肝臟、心臟等臟腑,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增加癲癇風險。日常要多關注身體信號,從飲食、情志、作息調理,身體不適及時找中醫師辯證調理,守護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