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震了,這一震直接把日本的火山整爆發了!
當地時間7月3日13時49分,位于鹿兒島縣和宮崎縣交界地區的霧島山新燃岳火山發生劇烈噴發,此次噴發產生的火山灰柱高度達到5000米,規模相當驚人。
由于這次火山噴發的過于突然,再加上波及的范圍過于廣,兒島機場自7月2日下午開始取消所有航班,累計影響65個航班運營,數千名旅客行程受阻。
這一次的火山噴發對于日本來說,影響到底有多大?目前來看還很難定論。
7月3日的日本,下午一點多,九州鹿兒島和宮崎縣交界處,霧島山的新燃岳火山醒了。
沒有任何預兆,沖天的火山灰就這么噴薄而出,染黑了半邊天。
新燃岳向來是個“急性子”,在霧島火山群二十多個兄弟里,就屬它最不安分。
上一次大發脾氣還是在2011年,之后也小動作不斷。
這次五千米高的噴發,不過是它再一次宣告自己的存在感。
天上的驚嘆還沒平息,三個小時不到,腳下的大地又開始咆哮。
同一片區域,鹿兒島縣的吐噶喇列島近海,一場5.5級的地震猛然襲來。
震感有多強?在日本的分級里,叫“6弱”,差不多就是你站都站不穩,柜子里的東西嘩啦啦往下掉的程度。
好在,沒有海嘯。
但人心依然懸著,這根本不是一次性的晃動。
從六月下旬開始,這片由十二座小島構成的列島,一個多月來就沒消停過,大大小小的地震記錄了上千次。
島上住著人,這種日子,可想而知有多煎熬。
火山噴發,聽起來玄乎,說白了,就是地球在“排氣”。
你可以把地球內部想象成一瓶被瘋狂搖晃過的可樂。
滾燙的巖漿里,溶解了巨量的水蒸氣、二氧化碳這些氣體,被厚厚的地殼這層“瓶蓋”死死壓住。
壓力實在太大了,一旦地殼有了裂縫,就像你稍微擰開瓶蓋,壓力瞬間釋放。
那些氣體“砰”地一下膨脹開來,帶著巖漿、石塊和火山灰,就這么噴了出去。
新燃岳那根五千米高的灰柱,就是這顆星球一次劇烈“消化不良”的產物。
一個行星級的飽嗝,足以讓地表的人類感到震撼。
火山噴發帶來的,可不只是壯觀的景象。
都說火山灰是天然的頂級肥料,富含礦物質,長遠看能養肥土地。
這話沒錯,但誰等得起那個“長遠”?
眼下它只會像一層厚重的灰色毛毯,捂死莊稼,讓農民一年的心血瞬間歸零。
風一吹,漫天飄散,整個世界都罩上一層灰蒙蒙的濾鏡。
對人來說,這更是個麻煩。
空氣質量急劇下降,呼吸道敏感的人叫苦不迭。
落在地上的火山灰,一遇水就變得又黏又滑,開車就像在冰面上漂移。
更要命的是,這些看似無害的灰塵,對飛機發動機來說,就是致命的殺手。
一旦吸入,高溫會將其熔化成玻璃狀物質,導致發動機熄火。
所以火山一鬧,航班大面積取消或延誤,是必然的結果。
生活在火山腳下的人們,就是在這種美麗與危險的夾縫中,日復一日地生存著。
人心惶惶的時候,最容易滋生謠言。
“日本7月5日要發生大地震!”這個說法,源頭竟是一位日本漫畫家做的夢。
就這么一個不著邊際的夢境,通過網絡發酵,攪動了無數人的神經。
謠言傳得太兇,日本氣象廳長官野村龍一不得不親自站出來。
一句話把這股歪風給按了下去:“純屬毫無根據的謠言。”
他的解釋直白又無奈,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我們確實知道日本處在地震帶上。
地震隨時可能來,但我們真的無法精準預測到“某年某月某日某地”會發生地震。
科學不是算命,它可以告訴你風險在哪概率多高,但給不了你一個確切的日期當護身符。
那些販賣焦慮、博取眼球的“預言”,除了制造恐慌,毫無用處。
官方甚至要專門提醒來日本旅游的外國人:保持冷靜,別信謠言,但防災準備還是要做好的,這話說得實在。
每一次地動山搖,對普通人是挑戰,但對科學家來說,卻是地球在開口說話。
火山噴出的物質,是來自地球深處的信使。
分析它的成分,科學家能推斷出地幔的秘密。
地震產生的震波,像一臺天然的CT掃描儀,能幫我們看清地殼的內部結構。
這些寶貴的數據,都在幫助人類更深刻地理解我們腳下的這顆星球。
讀懂這些,不是為了征服自然,那種想法太過狂妄。
而是為了學會當它打噴嚏、翻身的時候,我們能提前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站著,能建出更結實的房子。
這是一種共存的智慧。
日本列島近期上演的這一幕幕,再次提醒我們,地球的生命力,本就蘊含在這種狂暴與律動之中。
我們生活其上能做的,也只有側耳傾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