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大鬧上合組織之后,中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這次終于想通了,決定組建一個新的組織,將諸多南亞國家再次團結在一起,而印度這一次或許將會被排除在外。
根據《印度時報》的報道,中巴孟三國在6月份組織召開了一場線下會議,三國欲建立一個新的區域性組織,最終取代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南盟)。目前,中巴孟三國已經討論出了不錯的成果,孟加拉國方面已經對外透露消息,這三國只是牽個頭,而最終目的是將南亞國家全部邀請進來。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從規模上看,這樣的一個組織與已經停擺將近十年的南盟如出一轍,也難怪印方會炒作,新組織是要取代南盟。1985年,印度與南亞其他國家共同組建南盟,2005年隨著阿富汗的加入,這一組織擴大為8個國家,成為南亞地區極具代表性的組織之一。
然而好景不長,這一組織在2014年召開第18屆峰會之后便杳無音訊,淡出了國際社會,如果不是印媒這次炒作,恐怕很多人都忘記了南亞還有這么一個組織。原來,第19屆峰會原本要在巴基斯坦舉辦,但由于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基地遇襲,印度聯合多國發出抗議,抵制第19屆峰會,從此這一組織陷入停擺,再也無人提及。
從南盟成員國來看,印度顯然是該組織的領頭人。一方面,印方自恃“南亞霸主”,將周邊的南亞國家視為自己的后院,而且,印方仗著人多,自認為是組織內最強大的國家,通過多種手段為本國攫取利益,將組織內部搞得烏煙瘴氣。最終也因為印度的原因,南盟這一組織徹底陷入停擺,導致如今名存實亡的悲劇。
這一組織的現狀,間接說明印度確實沒有太強大的組織能力。因為在印度的領導下,周邊的南亞國家并沒有過得更好,甚至很多國家是積極向外看之后,日子才好起來的。更諷刺的是,印度因為與巴基斯坦的矛盾強行中止南盟峰會,這是典型的南盟組織不團結的表現,這樣的組織也被迫中止在了印度大鬧的那一年。
中巴經濟走廊首個大型軌道項目
與印度相比,中國走的路更加務實。印巴矛盾升級之后,巴基斯坦與其他南亞國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巴基斯坦積極向中方靠攏,多年發展下來,中巴經濟走廊早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標志性項目,巴基斯坦的經濟和失業率都有所改善,而孟加拉國、不丹等國的發展相對比較緩慢,還是近幾年與中國加深合作之后,情況有所好轉。
如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直接與中國碰頭,建立一個新組織,也是出于對南亞地區的綜合考慮。難道中巴看透了印度的野心,這次要把印度排除在外?其實,中巴孟三國并沒有關起門來悶聲建群,而是想確立機制之后,再邀請更多南亞國家加入其中,而邀請的名單上也有印度的名字。
只不過從目前來看,印度拒絕邀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畢竟印度現在的想法太多了。一是與巴基斯坦的關系需要考慮。上個月匆匆結束的印巴沖突讓印方心有芥蒂,雖然印方多次宣揚自己贏得了勝利,可卻對外界不譴責巴基斯坦而耿耿于懷,此前甚至在上合組織部長級會議上大鬧一場,就因為其他9個成員國沒有譴責巴基斯坦的恐怖襲擊行為。
二是新組織顯然會給中方更高的話語權,這一點是印方不能接受的。印方一直將中國當成“假想敵”,甚至多次向美方出賣中國的利益,而印度也自認為是“南亞老大”,自然不允許中國壓自己一頭。
三是印方更想與美國搞好關系。印度雖然是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的重要成員,可該國已經有了二心,曾連續5年缺席上合峰會,今年甚至兩次拒絕在上合組織的聯合聲明上簽字。再加上對巴基斯坦的敵視行為,嚴重破壞了上合和金磚的共同發展目標,金磚國家內部甚至已經傳出要將印度踢出組織的傳言。
印度總理莫迪
雖然印度拒絕的可能性極大,但也存在同意加入的可能性。畢竟美西方對印度的定位,僅僅只是“棋子”,還沒有達到盟友的程度,而且印度加入其中對中國有好處,畢竟印度與多個南亞國家相鄰,加入進來會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若印度不加入其中,很可能會間接推動中國在南亞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從而徹底擊碎印度的“南亞強國”夢。
擺在印度面前的路就是兩條,其一是繼續“一家獨大”,淡化自己在南亞地區影響力,其二就是放下身段加入其中,重新樹立一個與巴基斯坦平等身份的國家,但可以換來一個更好的發展機遇。
印度在南亞的領導力正逐漸失效,若是印方能接受一個新的組織和身份,說不定在未來,印度有可能再次加深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畢竟國際局勢已經發生變化,誰能給地區帶來切實的利益,誰就能在大國博弈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