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夏至就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日子?在深圳,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記者7月3日從深圳市氣象局獲悉,7月4日,深圳5時42分日出,19時10分日落,白晝時長近十三個半小時,刷新全年晝長紀錄。與此同時,近期深圳的晚霞也驚艷眾人,成為社交平臺上的熱門話題。深圳最長白晝為何不在夏至?深圳晚霞在哪拍怎么拍更好看?記者采訪氣象、天文專家,為你揭開背后的科學奧秘。
深圳最長白晝為何不在夏至?
“明明夏至是白晝最長的日子,怎么今年7月4日深圳的白天反而更長?”面對市民的困惑,記者采訪深圳市氣象局的專家給出了答案。這一現象,源于地球公轉與深圳地理位置的雙重影響。
深圳市天文臺高級工程師鄭建川告訴記者,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并非正圓,而是橢圓形。在近日點時,地球公轉速度較快;而在遠日點時,公轉速度減慢。7月4日,地球恰好運行至遠日點,受此影響,日落時間推遲,使得白晝時長增加。另一方面,深圳地處低緯度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內。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而太陽直射深圳的時間在夏至之后。雙重因素疊加,讓7月4日成為深圳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鄭建川還提到,這種情況在深圳并非罕見,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深圳絕美晚霞因何而起?
近期深圳天氣陽光多現,傍晚的天空時常出現絢麗的晚霞,屢屢刷屏大家的朋友圈。據悉,7月4日日落時局部區域可能會有陽光,可觀賞日落。
▲近期深圳天空出現的晚霞。深圳市天文臺 曾躍鵬 攝
深圳市國家氣候觀象臺高級工程師張麗解釋道,晚霞的形成,得益于大氣對光線的散射作用。日落前后,陽光穿過厚厚的大氣層,波長較短的藍、紫光大多被散射掉,而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更容易穿透,將天空中的云朵染上鮮艷色彩。絕美晚霞的出現,與優質的氣象條件密不可分。空氣質量達“優”級,雜質少、水汽足,云量少且云層薄,為晚霞的絢麗綻放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
據深圳市氣象臺數據,近20年來,深圳7~8月平均氣溫28.9°C,平均月雨量286.9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9%,平均能見度28Km,這些條件都極有利于晚霞的形成。而夏季晚霞多呈現紅色和粉色,也與季節性氣象條件及云量變化有關。春夏之交濕度低、顆粒物多,晚霞偏暗金色;夏季陽光強烈、水汽豐富,便賦予晚霞粉色與火紅色的迷人色調。
深圳晚霞在哪拍怎么拍更好看?
每當深圳的天空被晚霞染透,許多深圳人的朋友圈便進入 “刷屏模式”。那么,深圳哪里的晚霞最美?如何定格晚霞的絕美瞬間?
▲傍晚時分,大鵬灣畔,霞光染紅整個海灣。深圳晚報記者 陸穎 攝
▲傍晚時分,晚霞染紅了城市天際線。深圳晚報記者 陸穎 攝
據深圳市天文臺專家介紹,拍攝地點的選擇上,視野開闊是關鍵。深圳灣公園、前海演藝公園和西灣紅樹林公園等,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開闊的視野,能讓晚霞與城市景觀、海岸線完美融合;梧桐山、筆架山、蓮花山和塘朗山等山頂,可俯瞰城市與晚霞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西涌海濱浴場4號沙灘更是絕佳之選,在感受海風輕拂的同時,還能欣賞到晚霞在海面上漸變的夢幻景象。
拍攝時機上,日落前后的10分鐘是黃金時段。此時天空從泛黃逐漸轉為泛紅,光線柔和且層次豐富,是捕捉晚霞最佳時刻。
至于拍攝技巧,專業攝影師也給出了實用建議。相機用戶推薦使用光圈優先模式,將光圈調整至F8~F16之間,ISO設定在100~400之間,并選擇中央對焦和點測光模式;手機用戶可切換至專業模式,通過調整白平衡和對比度等參數,同樣能拍出色彩絢麗、細節豐富的晚霞大片。
來源 | 深圳晚報記者 林咪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