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陷入過這樣的循環:年初立flag要瘦20斤,瘋狂節食打卡,體重掉了幾斤就沾沾自喜,可沒過多久就忍不住暴飲暴食,體重反彈不說,還越減越焦慮?
最近翻到一篇2005年的經典研究,看完直接顛覆了我對“減肥”的認知——原來對某些人來說,放棄減肥,接受自己的體型,反而能更健康。
這場研究,把“減肥黨”和“和解黨”拉出來展示。
研究找了78位30~45歲的肥胖女性,隨機分成兩組。
節食組:跟著營養師搞傳統減肥,算熱量、記飲食日記、盯著體重秤,目標就是減重。
HAES組(健康體型組):不聊減肥,只做三件事——接受自己的身材、餓了就吃(聽身體的信號)、找自己喜歡的運動(不是為了掉秤)。
兩組都要參加24周的每周課程,之后還有半年的售后支持,最后跟蹤觀察了整整2年。
節食組的“短期狂歡,長期翻車”
說真的,節食組一開始體重下降確實很明顯:
半年后平均瘦了5.2kg,體重掉了5%左右。
但劇情從一年后開始跑偏:體重悄悄反彈,兩年后基本回到原點,甚至有人比原來還胖。
更扎心的是心理狀態:41%的人中途放棄,剩下的人里,超過一半覺得“自信心被按在地上摩擦”,抑郁情緒也變重了。
說白了,節食就像一場透支未來的借貸——短期看似贏了,長期卻要還利息,而且利息是焦慮、暴食和崩塌的自尊。
HAES組:不減肥,反而贏了?
健康體型組的操作,在當時看來簡直“離經叛道”:不餓肚子,不逼自己運動,甚至不聊體重。
但結果卻讓人驚掉下巴。
體重沒漲也沒跌:兩年里基本維持原樣,沒有刻意減重。
健康指標偷偷變好:血壓穩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了,連代謝都變靈活了。
心理狀態像開了掛:更愛自己的身體,抑郁量表評分直降,連“看到鏡子不躲了”這種細節都在變好。
最絕的是,她們的運動量反而翻倍了——不是為了減肥,而是真的找到喜歡的事(比如散步、跳舞),不知不覺動得多了。
這研究想說的,可能比“減肥”更重要!
節食組用數據證明了一件事:靠餓肚子減下去的體重,大概率會反彈,還會順帶毀掉你和食物、和自己的關系。
而HAES組的經歷則像一記耳光:當你不再和身體較勁,開始好好吃飯、認真生活,健康自然會找上門。
想想看,我們是不是總被“瘦=好”的念頭綁架?
聚餐時算卡路里,運動時只看消耗多少,連鏡子都不敢多看一眼。
但這篇研究告訴我們,比起數字,學會聽身體的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可能才是最該補的課。
最后想說,如果你也在減肥的坑里反復橫跳,或許可以試試按下暫停鍵 ——今天不糾結體重秤,不逼自己吃“減肥餐”,餓了就吃,飽了就停,找個能讓自己開心的動法(哪怕只是散步曬太陽)。
【參考文獻】
Bacon L , Stern J S , Loan M D V ,et al.Size Acceptance and Intuitive Eating Improve Health for Obese, Female Chronic Dieter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2005, 105(6):929-936.
說明:文字原創,部分圖片由AI生成。
作 者:解陽楊
責編:郝學婧
審核:姜峰 李碩然 唐蔚
為促進科普創作的傳播與交流,我們組建了科普創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請人數較多,進群后請備注:醫院、單位 / 專業 / 姓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