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YU7 3分鐘內訂單突破20萬臺、18小時鎖單24萬輛,刷新全球車企銷售紀錄。但在熱銷的背后,卻有部分車主為退車愁壞了。
濟南杜 女士與全國數百名用 戶遭遇搶購系統(tǒng)突發(fā)Bug——預填身份信息被誤報錯誤、支付頁面卡死、訂單無法鎖定,強制操作鎖單后,交付時間從宣傳的“8月首批”驟然跳變?yōu)?5周以上,最長需苦等14個月。
當故障提示彈出時,整個搶購現場陷入混亂。部分用戶支付定金時被系統(tǒng)提示:“抱歉,當前時段準現車和定制新車,每個人/企業(yè)各限購1單,請稍后重試。”這條本為防范黃牛的技術防線,卻意外鎖死了真實車主。一位江蘇用戶提前在心愿單準確填寫身份證信息并通過審核,卻在搶購時遭遇系統(tǒng)持續(xù)報錯。他被迫更換賬號操作,耗費11分鐘才完成鎖單,卻已失去選擇心儀交付中心的資格。更諷刺的是,有用戶反映客服最初禁止更換家屬賬號購車,后又改口允許,混亂的指引加劇了消費者的焦慮。
故障修復后,真正的打擊才剛剛開始。鎖單成功的用戶陸續(xù)發(fā)現,交付周期從預期中的“八月首批交付”驟升至25-46周不等。在技術故障的陰影下,消費者被推向兩難境地:要么放棄等待了幾個月的購車計劃,要么接受因系統(tǒng)延誤導致的交付延期。而無論選擇哪條路,損失都由用戶承擔。車主認為,若車輛拖至2026年交付,消費者將因新能源購置稅優(yōu)惠終止等原因額外承擔3萬元成本,這直接擊碎了“米粉”的耐心:“若知情要等這么久,絕不會付款!”。
一位車主在投訴中寫道:“系統(tǒng)顯示預購車型排期43-46周,屆時我的車牌指標早已過期。”上海陳先生計算出更具體的經濟賬:明年提車需額外承擔購置稅,疊加政府補貼退坡,損失可能超過萬元。這些被延期的訂單,恰如一顆顆定時炸彈,將在未來數月持續(xù)引爆用戶的經濟損失。更讓用戶憤怒的是,小米在鎖單前刻意隱藏交付時間。多名投訴者證實,支付定金時頁面僅模糊顯示“八月首批次提車”,直到6月28日凌晨APP才更新具體交付周數——而此時5000元定金早已無法退還。這場故障并非個例,黑貓投訴平臺涌現大量同類案例:系統(tǒng)卡頓、鎖單按鈕消失、重復扣款等問題,導致用戶鎖單延遲1分鐘即失去優(yōu)先排產資格。法律界人士指出,小米未明確披露交付規(guī)則的行為涉嫌違反《電子商務法》,且故障導致的損失應由企業(yè)擔責。
在車質網上,關于YU7鎖單的集體投訴已達64宗。多數用戶僅收到模板化回復:“工作人員已與您電話聯(lián)系,請以告知內容為準。”技術專家指出,小米完全有能力通過后臺數據識別受故障影響的真實用戶。一位IT工程師在維權群分析:“服務器日志可精確追溯每個賬號的異常報錯時間,本應將此作為鎖單時間戳。”但這一技術正義未能實現,小米選擇用沉默掩蓋系統(tǒng)缺陷。
主編點評
當技術故障成為常態(tài),當系統(tǒng)漏洞由用戶買單,小米汽車的信任根基正在悄然瓦解。雷軍稱這是“最艱難的一段時間”,但維權群內不斷刷新的投訴編號表明,只要用戶訴求仍被系統(tǒng)性忽視,這場信任危機便難有終點。
我們在這等你:
今日頭條/汽車頭條/一點資訊
大魚號/搜狐號/網易號
抖音/微博/車家號/百家號/bilibil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