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捆成捆的蔬菜
成袋成袋的大米
成包成包的新襪子、新內褲
甚至還有堆積成山
卻很少拆封的快遞盒
有這樣一群人到老卻"囤積成癖"
甚至因為個人的生活習慣
影響到了同在一幢樓的鄰居
明明相當一部分"囤積癖"老人
在退休前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
退休后,優渥的生活條件
也基本上可以讓他們衣食無憂
那為何會作出這樣的行為
而面對他們
家人和所在的社區
又能做些什么
幫助他們改變陋習呢?
為了獲得答案
坊記進行了長達近一年的案例跟蹤
上海阿婆囤積成癖
家中蟑螂亂竄
時間回到去年夏天,坊記收到寶山區大華二村某棟居民樓的求助,說樓里的蟑螂泛濫成災,原以為這是一個衛生問題,沒想到卻意外開啟了對一位 "囤積癖"老人困局的探尋。
“昨天50幾只,不得了,蟑螂造反了,嚇死了不敢出來。”
“起來了就先數蟑螂,一只只都是的,你說嚇人嗎,我都不敢出來,再動動都活的,就是3樓這個阿姨家里逃出來的,也是獨居老人。”
“蒼蠅什么,你看呀,這么多!”

記者跟隨小區物業和屬地居委負責人,踏進三樓獨居的周阿婆家,貓的騷臭與食物的腐爛味彌漫在空氣中,成袋的大米、蔬菜、日用品堆在地上讓人無處下腳,樓里泛濫成災的蟑螂,正是從這堆早已過期甚至腐爛的囤貨中爬出。
周阿婆雖已74歲
卻仍堅持每天騎著三輪車
去附近的菜市場"囤貨"
居委書記王培培隔三差五
就會上門探望她
想著和老人熟絡后再幫她"斷舍離"
“爛掉的蔬菜,還有剩菜,剩下的菜也不舍得扔。大米里面一大袋都有小的蟑螂卵,我們讓她扔掉算了,她也不舍得。新的棉毛衫、短袖、襪子很多很多,甚至買回來的東西放在馬甲袋里就沒有打開過。”
弟弟現身:太丟人
阿婆沉迷手機游戲
囤積系性格和習慣原因
十多天后記者回訪,正巧遇到周阿婆的弟弟上門幫姐姐清理"囤貨"。換下了濕透的汗衫后,周老伯與坊記約在居委碰面。
作為周阿婆唯一來往的親人,周老伯告訴坊記,姐姐很聰明,以前在銀行工作,現在也有令人羨慕的退休工資。由于終身未婚,拆遷前,姐姐一直和大家庭住在一起,至于獨居后為何"囤積成癖",周老伯將原因歸結于姐姐的性格和習慣。
周老伯 周阿婆弟弟:
難為情的,我坍臺(丟臉)已經坍得一天世界了。她屬于內向的,年輕的時候一回家飯吃好看電視,看好電視就睡覺,也不和你們啰嗦也不做其他的。
四年前,買了新手機的周阿婆開始沉迷于手機游戲,對周遭環境就更不上心,對弟弟的辛苦清理更是置若罔聞,不斷的回潮讓這位72歲的老先生也感到心灰意冷。
周先生 周阿婆弟弟:
空的時候,就是弄這個游戲《功夫農場》,我反正在幫她理東西,有一個小時,她從我開始進門一直玩,玩到我走。她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塑料袋地上一扔看不到了,再去買。
和手機一樣重要的
還有周阿婆撿來的一只流浪貓
和貓有關的一切
阿婆卻又十分上心
“長期一個人居住,也沒有結婚
也沒有孩子,孤獨感更多一些”
周阿婆:那個是要給貓睡覺的。
居委干部:我們不拿走不拿走,下面要不要?我們給你扔了上面留著?
周阿婆:那個是貓要上下攀爬的。
居委干部:呦呦呦。
正打掃的功夫
周阿婆家中突然竄出多只蟑螂
大家只能拼命跺腳躲避
“她這里面的蟑螂都是久經考驗
她經常噴的好像有點耐藥性了
蟑螂藥什么全部放的,沒用的”
周先生 周阿婆弟弟:
我老婆說,其他人可以推,但是你這個弟弟責任推不掉。我現在就要把她的習慣改掉,盡管是很難改但也要爭取,否則就不知道以后事情怎么變化了。
情況大有好轉
但照料阿婆的弟弟快撐不住了
周老伯沒有食言
去年12月
坊記第三次來到周阿婆的家
情況已大有好轉
王培培 大華二村二居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弟弟剛剛來過,現在是干凈很多了。
居民 歸阿姨:
這是好得多了,現在蟑螂沒有了,偶然有一只。她還是天天出去買東西,不知道買點什么東西,拿進來要四五個馬夾袋,拿出去就一個袋子,那肯定垃圾都在家里對吧。
鄰居們沒有再投訴,并不是因為周阿婆改掉了囤積習慣,而是歸功于家屬和社區的妥貼照料。姐姐的家里越來越干凈,弟弟的身體卻越來越差,照顧姐姐后周老伯已生了幾次病。
居委會書記:
我問周阿姨,你老了后怎么辦?不能夠自理了怎么辦,她說我去找弟弟。
周先生 周阿婆弟弟:
我這段時間就家里有事情或者自己人身體吃不消了,我才不來,上個禮拜我來了5天,你說這事情怎么弄。
屬地居委王書記也坦言
周阿婆的未來由誰照顧?
是擺在所有人面前最現實的難題
“政府或者社會第三方
介入到關愛老人的行列里來
真的是需要的”
王培培 大華二村二居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我覺得靠居委和家屬托舉真的是托舉不起來,你包括我們居委會現在每個人手里的條線少說說都在5條,小區里還好是發現了這么一位老人,如果再多的話,靠我們居委會我真的覺得壓力是蠻大的。
“蟑螂大軍”背后
是獨居老人的照護困境
在跟蹤的一年中
有幾個片段讓坊記印象深刻
弟弟談及姐姐家里的蟑螂時,用了"久經考驗",字面帶著一絲黑色幽默,但底色卻是心酸。
周阿婆曾經擁有體面的工作,作為家中最聰明的姐姐,銀行退休的她有著很高的退休工資。然而這份聰慧和她天生內向的性格,也會讓獨居的她與外界的周遭筑起高墻。
采訪時,周阿婆可以熟絡地和坊記溝通,卻對滿屋的蟑螂視若無睹,玩手機本為排解寂寞,卻反而把她鎖進虛擬的世界。
在接觸中,坊記發現周阿婆是一個重情面的人,每天去熟識的小販那里重復購買不需要的東西,這種有點討好的行為,或許是她想要獲得認可、掌握生活的一種方式。在這只不愿拋棄的流浪貓身上,周阿姨看見了自己。貓不能丟、囤貨不能清,她抗拒的或許不是清理,而是不想看到家里空蕩蕩,在固執捍衛的背后,我們看到了一位老人的孤獨。
一年后的今天
鄰居的投訴雖已平息
但這份表面的平靜卻是家人和社區
拼盡全力托舉換來的
在深度老齡化社會下
周阿婆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過去一年中
坊記所介入的囤積案例還有很多
不少囤積案例的現場
也是讓人觸目驚心
過去一年,坊記所介入的案例,其實都在叩問同一個問題:當上海逐漸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我們是否有足夠細膩的網絡去接住他們?
在去年冬天回訪時,有一個細節讓坊記印象深刻。經過弟弟周老先生不斷地清理,阿婆灶臺上的幾只玻璃瓶被刷得干干凈凈,坊記在廚房駐足看了很久,因為它們是家人勉力維持的體面,但干凈的瓶體,又能印照出多久的安寧?它們折射出的恰是整個社會亟需填補的照護鴻溝。
我們希望這些被時光困住的老人
能夠早日解開被纏繞的心結
我們關注這些老人的同時
他們的家人也值得被看見
你的小區有類似的老人嗎?
坊友們對此怎么看?
有沒有好的建議?
歡迎評論區聊一聊~
在過去的一周
坊記們一直在路上!
時刻關注著
坊友們的“急難愁盼
《新聞坊》“同心服務平臺”
坊記出馬幫儂忙
兩種途徑呼叫
同心服務坊記團
①長按識別或掃描
進入報料專區
②長按識別或掃描
《新聞坊》“同心服務平臺”
求助、咨詢、意見、建議
同樣一鍵直達
看看新聞記者: 李仕婧
編輯: 許露露、夏進
視頻編輯: 梅愷
攝像: 朱勇
責編: 金瑩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