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張偉 通訊員 席彥兵)“李老師,孩子剛剛出門,沒有帶零花錢,應該15分鐘左右到學校。”這是一位家長發(fā)給眉縣小法儀初級中學教師李娜的信息,而且類似這樣內(nèi)容信息一發(fā)就是幾個月。
家校共育 拯救“網(wǎng)癮”少年
原來,這位姓韓的同學是2006的學生,性格活潑調(diào)皮,卻也聰明伶俐,一點就通。初二時,他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每天瞞著家長和老師,利用上學間隙偷偷溜去網(wǎng)吧。由此帶來的后果便是成績一落千丈,成績倒數(shù)。
時常逃課,成績下滑,李娜決定家訪,和家長面對面溝通。在獲悉孩子的真實情況后,李娜立刻與家長共同制定計劃,助力孩子擺脫“網(wǎng)癮”。孩子出門,家長便發(fā)信息給李娜,同時嚴格控制他的零花錢;李娜老師則對這位韓同學倍加關注,緊抓學習,耐心引導。一周,兩周,一月,兩月……在李娜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這位韓同學終于擺脫“網(wǎng)癮”,并在初三時實現(xiàn)了成績的突飛猛進,最終以優(yōu)異成績被眉縣高中錄取。
談及韓同學的蛻變,李娜老師說,標簽化的“問題少年”背后,是一個個短暫迷失的靈魂。而有的放矢的家校共育,不僅可以讓這些所謂的“問題少年”迷途知返,也讓一個家庭步入正軌。
三載師生 亦師亦友亦知己
1999年畢業(yè)生劉同學是李娜帶的第一屆學生。三年的師生情誼之后,她們一直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選專業(yè)、讀大學、就業(yè)、婚戀,李娜老師與劉同學亦師亦友,無話不談。
如今,這位劉同學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仍將李娜老師視為摯友,兩人經(jīng)常一起探討孩子的教育、成長,將“一日為師,終身為友”演繹得淋漓盡致。
躬身教壇 27年如一日
從1998年初到眉縣槐芽中心小學任教,后調(diào)入眉縣槐芽初級中學、眉縣小法儀初級中學,李娜的執(zhí)教生涯已經(jīng)走過了27個春秋。27年來,李娜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以扎實的業(yè)務能力與躬身教壇,篤學力行。
一直以來,李娜主要擔任生物學科和數(shù)學學科的教學。在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默默耕耘的李娜多次參加縣級組織的教學設計和賽教活動,并屢獲殊榮。為更好地提升教學質(zhì)量,李娜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工作,不斷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為學生提供源頭活水。
愛生如子 不放棄任何一人
教育是點燃心靈的火種,是以知識的羽翼助人翱翔。27年來,李娜始終把“愛生如子,以校為家”作為座右銘,并以此勾勒出自己教壇耕耘的生動畫卷。無論是“先進生”還是“后進生”,李娜都“一視同仁”。對于所謂的“后進生”,李娜以加倍的關注與不倦的雕琢讓他們逐步轉(zhuǎn)變?yōu)椤跋冗M生”。
“我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畢業(yè)生,也見證了無數(shù)學子的成長與蛻變。我們的教育,從來不是冰冷的說教,而是一場場以信任為基、以行動為橋的溫暖救贖。”李娜如是說。
一支粉筆書春秋,兩袖春風化桃李”,臨近暑假,李娜老師還在學校忙碌著。作為學生“引路人”的他們,用心教書,用愛育人,認真呵護著每一個孩子的茁壯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