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列列車因“脫線”停運,乘客被困車內長達3小時,悶熱難耐,甚至有人中暑暈倒。在這緊要關頭,一名小伙揮錘破窗通風,卻被警方帶走“批評教育”。
事后,小伙的行為引發巨大爭議——有人稱他“緊急避險、見義勇為”,也有人說他“破壞公共財物”,只是被批評教育已是“網開一面”。
但我們看看網友拍的視頻——車廂內男乘客紛紛脫衣,汗如雨下。據說一名乘客中暑,被扶去了其他車廂。
由此可見,“通風”不是可有可無的小問題,而是當時乘客生死攸關的剛需!
我們知道,高鐵窗戶大多無法開啟,是出于安全設計。但問題來了——窗不能開,門總能開吧?為什么不在停運滯留時開啟車門通風?難道就要把人困在這“高溫蒸籠”里等死?
鑒于鐵路部門對此未作解釋。那么,套用《亮劍》里旅長訓斥李云龍的一句話:“你講啊,怎么不講了?不愿意講,那我替你講!”
作為工作人員,你們堅守“確保安全”,拒絕“無理要求”,嚴格執行“沒有上級指示,咱不能擅自行動”的規矩,的確是“合格員工”。但身為公職人員,講的是“服務人民”,不是“服務規章”——你們根本不夠格!
——我們必須要問:整列車廂,難道就沒有一個“領導”敢負責?就沒有一個人能跳出教條框框,拿出主見應對這個局面?
說白了,這種“窗不能開、門不開、人暈了才有人理”的制度性僵死,就是一種冰冷的災難。
你們到底在怕什么?怕乘客跑了?怕通風破壞了“秩序”?還是怕自己背鍋?如果眼睜睜看著乘客中暑你們都不敢作為,那你們恪守的“規章制度”不是在服務,是在逃責!
說到底,這是一種極端的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這種“怕擔責、等命令”的本能反應,已經成了一部分部門的職業習慣——就算火燒眉毛,也要先看看有沒有紅頭文件,再確認上級有沒有明確指示。
試問,你們寫在匯報材料里的那些“創新機制”“人本關懷”“以人民為中心”,還拿得出手嗎?
制度本該服務人性,守護安全,而不是拋棄理性、束縛人命。如果這次“破窗救人”都不能叫醒你們,那么這個系統可能真該好好修一修了。
問題的根源不是小伙子那一錘子砸得太猛,而是你們反應得太慢,麻木到沒被砸醒。
如果說他違法,那你們是否失職?如果要批評,那最該被批評的,是不是那些“只會等命令、不敢決斷”的執勤人員與管理者?
每逢這類事件,總有人為基層說情,那也沒辦法,誰讓人們見不到你們的“上級”呢?只能找眼前的“基層”說理。
你們應該慶幸現場沒有出人命,而我們應該慶幸沒坐你們那班列車——我們不是不講理,只是不想死。
那么,問題怎么解決?
我們迫切需要有溫度的規則!制度應當授權基層人員在緊急情況下做出合理判斷,不能讓“應急”變成“等死”。建立一套科學、彈性的響應機制,讓服務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靠一幫只會“執行”的人維持幻覺中的“秩序”。
而干部選拔更應側重“敢負責、敢判斷、敢擔風險”的素質——那些不敢作為、只會推諉的,就讓他們退下來,把位置留給愿干事、能擔事的人。
因為公職人員不全是只會背誦條文、傳達指令的機械人,絕大多數人能夠守住人們所期望的底線。
否則,就算砸破了所有窗子,也救不了一個冰冷僵化的系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