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伯勞
編輯 / Pel
6月24日,筆者跟無數的觀眾一起,面對著屏幕上的“監督 鶴卷和哉”幾個大字長出一口氣。
這部在播出期間充滿了討論與爭議的動畫,畫上了它那不完美的句號。
《機動戰士高達GQuuuuuuX》作為高達45周年紀念作品,在2018年就已立項,并在2024年冬季正式公布:可以說,本作一經公布就因其“UC高達”平行世界的世界觀、khara的制作班底、山下育人的機設以及竹靚麗的人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隨后,在日本放送的先行劇場版更是將大家對本作的期待拉到了一個極高的高度。
而動畫播出期間,隨著劇情的不斷發展,本作在社區中的討論熱度也水漲船高,不過,這種討論卻是始終伴隨著爭議的:幾乎每一集都有人在搖旗叫好,也每一集都有人在感嘆“看不懂”,抑或對后續走向感到深深擔憂。這種爭議,在本作最后的第12集更是達到了高點,也使本作的bangumi評分從最初的7.0分一路跌至現在的6.3分。
01
故事的誕生:夢想的交匯
要說到本作給人的初印象,那么一定是令人驚掉下巴的制作陣容。
最早在《新?福音戰士劇場版》制作期間,日升的制片人小形尚弘與Khara的制片人杉谷勇樹就有了關于讓鶴卷和哉牽頭,由khara和日升共同制作一部高達的想法。這樣的陣容被稱之為“夢想的交匯”也不無道理。對于鶴卷和哉那一代動畫人來說,高達是他們的“童年回憶”,制作高達也絕對是他們的夢想(庵野秀明甚至寫完了幾乎一整套夏亞奪得高達后的戰記故事,盡管沒有被采用)。
本作制作陣容的初次交匯,可以追溯到那次傳奇的日本動畫人博覽會,在那里,鶴卷和哉第一次和竹有了合作,負責機設的山下育人也首次和日升中負責高達的部門產生了交集,這幾乎就是本作除了劇本以外的全部主創團隊。從結果上看,本作單論動畫制作水平,可以說相當優秀:
在制作人設時,鶴卷和哉特別強調,要制作出能夠擺脫高達傳統印象桎梏的,有年輕創作者風格的人設,最終我們就看到了由竹設計的瑪秋、妮婭安等人。
竹的人設運用了大膽的顏色和新潮的設計,使得人設看起來“簡約而不簡單”,有著獨特而華麗的美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下育人獨特的機設風格在本作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在GQuuuuuuX上可以看到很多工業設計和現實中的物理學的影子,在獨樹一幟的同時又顯得合理而自恰。
將這些連接在一起的,是本作優秀的制作。至于具體的動畫影像,故事前半段發生在殖民地衛星Side 6,這是個類似于當代日本的都市。大量的日常場景十分出彩,配合上本作量大管飽的BGM,鏡頭恰當地營造出了相當“文藝”的質感,表現了本作所處的都市氛圍,眾生的繁忙與主角的迷茫,也構建了一個足以令人信服的世界。
基于3DCG的機戰場面同樣可圈可點,各種風格的演出可以說玩了個遍,從新人類發動全方位攻擊的快節奏戰斗,到反映新人類強大感知能力的慢動作戰斗(這個好不好看真的另說),從中都看到制作組對本作的用心程度。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本作的音效。《GQuuuuuuX》的音效設計是相當有趣的,一方面,為了向舊有的UC系高達致敬,《GQuuuuuuX》中加入了大量的舊UC音效,為作品平添了一絲復古質感的同時,也能讓那些熟悉UC的觀眾眼前一亮;另一方面,本作的音效中又加入了大量的環境細節,如戰斗中被鎖定的滴滴聲,城鎮內的避難廣播,制作團隊意在致敬與懷古的同時,塑造一個更加貼近當下與現實的世界。
但僅此而已,就足夠令人滿意了嗎?
02
故事的呈現:解構的崩解
那么,《GQuuuuuuX》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在停滯的世界中,兩個少女各自破碎又重新補完自己,最終成為了“Newtype”的故事。
作為UC高達的平行戰記,《GQuuuuuuX》的世界觀塑造非常有趣。在本片已經完結的今天,我們已經知道,這個世界是某一個世界的拉拉辛因夏亞被殺感到絕望而創造的,換句話說,構建了這個世界底色的,是戰爭帶來的絕望。
但是,與舊富野高達不一樣的是,這種絕望和戰爭并不是明晃晃地遞到我們眼前的。整個故事在前中期,戰爭是缺位的,好像這是一個早已結束的話題,人們過著和我們今天的日常一樣的生活,對主角那樣的青少年而言,唯一重要的事情變成了在都市內的日常生活,這種質感很好的體現在了瑪秋開篇的臺詞中:
“直徑6.4公里的宇宙殖民衛星,每113.5秒就會轉一圈,產生1G的離心力,宇宙不在我們的頭頂而是在我們的腳下,出生于殖民衛星的我們,從未見識過真正的重力和真正的天空,當然也未曾見過真正的大海……”
很多觀眾會說,他們討厭這部高達,是因為原本側重宏大敘事的高達在這里卻變成了一個“小家子氣”的故事。但這種批評本身,也未嘗不是一種脫離時代的無奈指摘:
富野由悠季創作高達的那個年代,戰爭動亂的實感離他們還遠沒有今天那么遙遠,無論是父輩所經歷的狂熱與慘敗,還是戰后社會活動的理想和迷茫——在《0079》《逆襲的夏亞》為代表的UC高達中,能夠較為清晰地看到那個時代的青年創作者對戰爭狀態的想象,來源于怎樣的現實。
而從1979到2025,社會氛圍的變化不言而喻。致力于描繪一個在高度穩固的都市秩序中“有限反叛”的中產JK故事,看似與阿姆羅那般波瀾壯闊的人生相距甚遠,但也未嘗不是更貼近了當今的社會現狀。
瑪秋出生在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在貴族學校上學,生活沒有明確的目標,但是卻有著樸素的正義感和我行我素的性格。很多人在看到瑪秋時,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個角色是《機動戰士Z高達》中的卡繆·比丹:看起來一樣的富有正義感,一樣的叛逆,甚至有著類似的經歷。
如果在那個檢票口我沒有停下腳步.jpg
但是卡繆,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完人:他擁有超脫于規則之上的道德觀、對自己行為的自信和與之相配的可怕行動力,可以說,卡繆是那個時代人們對年輕人的美好祝愿和想象,而與之相對的是,瑪秋是一個和我們這個時代相稱的,更“接地氣”的形象:
一個出生在中產階級家庭的城市孩子,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她,在迷茫中找不到自己的出路,她對規則的蔑視和挑戰更像是某種發泄式的反抗,也許在瑪秋心里,她也從未想過要打倒什么再建立什么,參加軍團戰這樣的“時尚反抗”只是一種排解生活中壓力和做出態度的方式。
在軍團戰中,瑪秋想要的不是改變世界,而是改變自己,逃離出一成不變的生活。
而與瑪秋相對的,便是妮婭安這一角色。妮婭安出身低微,作為難民的她在大城市中被人看不起,只能像浮萍一樣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這樣的她也有著考上名牌大學的夢想,類似于當代小鎮青年的形象。塑造她夢想的則是圍繞在妮婭安身上最重要的要素:不安全感與自卑。試圖對這兩者的顛覆構成了妮婭安留在瑪秋和修司身邊的第一原因:妮婭安希望加入進二人的圈子,并以此構建自己的身份認同,并獲得安全感。這也成為了妮婭安坐上高達的主要驅動力。
而有趣的一點是,坐上了高達的妮婭安,感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在宇宙中,她獲得了凌駕于一切的自由,超越一切的力量這份力量幫助她暫時脫離了被壓迫的現實困境,也將更多選擇放在了妮婭安的面前。
如果僅僅看這些描述,我想任誰都會說,這樣的人物塑造是極具潛力的。
在故事的前七集,我們確實也可以這么說。一至七集為我們講述了瑪秋如何在陰差陽錯下與妮婭安相遇并參加軍團戰,而后二人又如何在軍團戰中被修司吸引,發現自己的愿望;最終三人卻因為瑪秋所倚賴的軍團戰隊伍“套現跑路”選擇鋌而走險,又由于地球聯邦針對基西莉亞的暗殺計劃而失敗,導致三人組分崩離析。
其中的第四集,講述了一個被困在過去戰爭中的對手,最后走向自我毀滅的故事,在筆者看來,其水準放在高達全系列中都是可圈可點的水平。
可是隨著動畫的播出,本作故事的弊病也逐漸顯現:大量的致敬內容開始有了喧賓奪主之意。
原本在前期宣傳中是“劇場版限定”的夏亞戰記部分被塞入了動畫的第二集,而在第七集后他們選擇了變本加厲。基西莉亞,拉拉辛,夏亞,夏利亞,這些來自舊世界觀的“UC老人”分走了本作很多的敘事空間。
第11集里對Z高達的致敬對劇情推動作用寥寥,卻占據了相當的篇幅
要知道,這些角色的內容展開已經是在本作的后幾集了,而作為主角的二人在這期間反倒淪為這些角色的見證者了。
而讀到這里,你可能發現,筆者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到在本作中姑且也算是主角的修司,這是因為該角色在第七集后陷入了徹底的神隱,一直到第十一集才以“高達精靈”的姿態出場,可以說是真正的工具人。
追根溯源,這些內容大概還是來自khara對高達的愛,“老害”們把自己關于高達的同人點子全都塞入了動畫,讓本作比起完整的作品,更像“高達主題樂園”。
這種主題樂園式的玩梗致敬,最明顯的地方就是第十一集的劇場和第十二集的巨大高達。兩個場景的存在與否對劇情影響并不大,甚至會讓人覺得有點荒誕。這些玩梗,從事實上破壞掉了本作的敘事結構。
觀眾觀看動畫的動力,也從想看看幾位主角的何去何從,變成了“下一集能給我整一個什么大的”。
03
故事的鑰匙:新人類何去何從
十分矛盾的地方在于,盡管UC老人的戲份和大量的致敬破壞了《GQuuuuuuX》作為單部作品的完整性,但《GQuuuuuuX》這部作品的熱度和趣味,恰恰又來源于它與老高達中各種設定和情節的互文。
而其中,最重要的概念莫過于從第一集中就不斷被提及的新人類(New Type):
在富野的高達中,新人類本是伴隨宇宙居民獨立意識覺醒而濫觴的政治神話。當新人類真正出現在宇宙中時,他們首先被用于殺戮,成為了影響戰爭的“最終兵器”。而在心靈相通、情緒共享乃至“裸飄”等超自然能力之下,蘊藏著上個世紀的青年們,對人類跨越偏見彼此理解,進而“相逢在宇宙”的浪漫想象。
在此后的眾多高達作品中,新人類這一概念或仍是重要的情節推手,但其曾經與集體和時代共振的豐富意蘊則在有意無意間逐漸弱化。例如廣受歡迎的《高達Seed》引入了世紀初頗為時髦的基因改造議題,新人類變成了所謂“調整者”——擁有超常能力的個體,相比于人類精神的新階段,更多是科技進步的產物。
那么在《GQuuuuuuX》中,回歸的“新人類”是如何被呈現的呢?其實,我們看完會驚覺,在片中,似乎像瑪秋、夏利亞、妮婭安這樣的所謂新人類,從未十分主動地使用過超能力——無論是看到“KiraKira”的迷幻閃光,還是制造出遷移物質的澤科諾瓦現象,誠然,諸如“高達是這么說的”“脫掉衣服感受高達”這樣的情節還是相當突兀——但“新人類”在本片中不再只是屬于彼岸的理想,而是被嵌入角色日常的感性體驗,變得迷幻、抽象又具身。
《GQuuuuuuX》中的年輕人,生長在和平而壓抑的年代,關乎意識形態的血腥斗爭對他們而言成為了歷史,生活的迷茫壓抑又離自己太近,人們解放的訴求已被社會秩序轉化為現有規則下個體的自律和努力,進而消解其顛覆性。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拉拉等舊時代的新人類引發的“奇跡”,讓他們與另一種歷史的可能性、另一種熾熱的情感產生短暫的連接,如燈塔般照亮了少年少女的內心。如果說,《GQuuuuuuX》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或許就在于它肯定了當代的年輕人,依然擁有超越現有秩序、激活嶄新未來的可能性。絕不是只有富野高達時代的那種冷戰下對戰爭、對未來的思考才是嚴肅的,在Z世代思考年輕人應該怎么活,如何打破這個時代的死氣沉沉同樣認真而嚴肅。正如片中所說:“會為了自由而受傷的人,才是真正的Newtype。”
而這,恰恰也是筆者雖然在觀影過程中同樣頻繁“受創”,但最終也依然并不討厭這部高達的理由。故事的最后,當夏利亞按照計劃推翻了扎比一家,結束專制統治,卻緊接著將槍口對準了夏亞——這看似突兀的轉變,則只有依托于回望夏亞在UC歷史中的經歷才能理解其厚度:
在0079中,向扎比家復仇是他唯一的動力;在Zeta中,他是不知所措隱姓埋名逃避責任的科瓦特羅·巴吉納。在0093中,他是因絕望而變得偏激的吉翁總帥,是個被自己理想壓垮了的殉道者。盡管是一個可歌可泣的角色,卻最終反倒被他所承載著的宏大敘事所吞噬。
作為一部“野史”作品,《GQuuuuuuX》站在知曉上述“正史”的立場,以一種后設的姿態,拒絕了夏亞的道路。它不愿再訴諸暴力引發仇恨循環,也并不執著于新人類理論指導下的革命道路(這方面還是交給UC真正的繼承者《閃光哈撒維》吧)。同時,瑪秋在向修司深情告白后選擇送別摯愛,吉翁的未來則交給了此前戲份寥寥的阿爾黛西亞,也讓故事結局沒有完全落入世界系的窠臼(雖然同樣突兀)。未來的可能性,被托付給那些承擔成長傷痛而依然心靈純凈的年輕人——在他們身上發生的“野史”,一條尚未完成的道路。
寫到最后,想到本片的諸多爭議,腦海中突然浮現起《Z?刻をこえて》的那句歌詞:
“I wanna have a pure time, Everyone's a noble mind.”
【參考資料】
機動戰士高達 GQuuuuuuX——監督·鶴卷和哉訪談:開創高達新歷史: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53503218892910
機動戰士高達 GQuuuuuuX——系列構成·榎戶洋司訪談:我想描繪NewType: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75235762061499
『機動戦士Gundam GQuuuuuuX -Beginning-』クリエイターズトー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lbIxZd8Ig
— 點擊圖片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