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經貿博弈日益復雜的時刻,外界卻突然發現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中國已經連續三個月,沒有從美國進口一滴原油。
這個數字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地緣政治意圖與戰略考量?更令人詫異的是,就在短短48小時內,美國政府竟然接連撤銷三項對華出口禁令,從航空發動機到芯片軟件,再到乙烷出口,連退三步的舉動,像極了棋局中眼看大勢已去的將帥倉促后撤。
特朗普原以為幾張“王牌”足以令中國回心轉意,結果等來的卻是一份“冷處理”——中國依舊沒有恢復進口美油。這場看似平靜的較量,實則暗流涌動。
彭博社披露的原油貿易數據顯示,中國自2025年3月以來,連續三個月未從美國進口原油。這一紀錄,打破了自2018年以來的最長“零采購”周期。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突然對美國原油關上大門,無疑是一記重拳,狠狠砸在美國頁巖油行業的命門之上。
美國能源行業早已陷入焦慮。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出口已降至近兩年來的最低水平,頁巖油開采商苦不堪言。
原本依賴海外市場維持運轉的美國能源企業,在失去中國這個最大買家后,庫存堆積如山,資金鏈吃緊。
特朗普政府雖然嘴上強硬,心中卻清楚得很:一旦中國不買,恐怕連“美國能源獨立”的神話都要面臨崩塌。
就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突然180度轉彎,接連撤銷多項對華出口禁令。2025年7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解除對中國出口乙烷的限制。
短短數小時后,8艘滿載乙烷的油輪迅速從墨西哥灣起航,駛往中國市場。這一舉動釋放出的信號非常明確:美國急于恢復與中國的能源貿易聯系。
同一天,美國還解除了對中國采購EDA芯片設計軟件的限制,這類軟件被譽為“芯片之母”,對半導體產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德國西門子公司隨即宣布,中國客戶可以自由購買其EDA軟件,無需再擔心美方的干預。這是繼2024年特朗普政府對中方EDA禁令之后,首次大規模松綁。
前后態度截然相反,令人咋舌。而真正引爆輿論的,是7月3日美國政府對通用電氣航空公司發出的通知。
美方允許GE恢復對中國商飛出口LEAP-1C發動機和CF34發動機,這等于為中國C919大飛機項目重啟供血通道。
此前,美國以貿易爭端為由,叫停了這類關鍵設備的出口許可,試圖遏制中國航空產業的發展。短短48小時內,美方接連解禁三項關鍵技術與能源出口,仿佛在向中國遞出橄欖枝。
這背后,自有其不得不低頭的現實壓力。特朗普政府原以為“斷供”可以令中國屈服,誰料中國早已未雨綢繆,自主研發的CJ-1000A發動機進展神速,在運-20平臺上完成了極端條件的試飛驗證,預計2025年即可裝上C919進行測試。
中國航發專家在太倉會議上直言,國產發動機表現“比預期還要好”。這番表態無疑給了美國制造業一記當頭棒喝。
美國以為中國大飛機離不開他們,其實中國已經在默默鋪路,迎難而上。更重要的是,中國并未因美方的“示好”而急于恢復采購。
哪怕美國連退三步,中國還是沒有恢復進口美國石油。這份冷靜與克制,是對特朗普最有力的回應。
特朗普曾在伊朗與以色列停火之后發文稱“中國可以繼續買伊朗的油,但希望也能買美國的”,話語中帶著一絲祈求。如今看來,他早知中國的態度,卻依舊無計可施。
中國此舉并非意氣用事,而是基于國家戰略安全的深思熟慮。俄烏沖突延宕三年,中國作為中立國,與俄羅斯、中東產油國建立了更穩定的能源合作體系。
不僅石油來源多元化,價格也遠低于美油。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的當口,中國對美國能源的依賴度已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中國還在悄然減持美債,不再是美國第二大債權國。這一動作雖不張揚,卻極具分量。在美國財政日益吃緊、四處征稅的背景下,中國減少對美債的持有,無異于釜底抽薪。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其實早已從關稅戰轉向了科技與能源的深層較量。今年4月初,特朗普政府高調推出“對等關稅”政策,試圖逼迫盟友與中國脫鉤。
結果90天過去,談判無果,特朗普不得不宣布將于7月4日向各國發出關稅通知函,單方面決定最終稅率。這一強硬表態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的無奈與焦躁。
過去三個月,中方反制措施有條不紊,從稀土出口管制,到減少美國產品進口,再到三個月“零采購”美油,每一招都精準打在了美國經濟的痛點。
7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上,中國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公開表示:“我不認為中美必有一戰。”但他也提醒美方,不要做出傷害對方也傷害自己的決定。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不懼任何形式的斗爭。
這番話擲地有聲,既表達了善意,也預留了底線。與此同時,特朗普卻在國內宣稱,要把2026年軍費推至史無前例的1萬億美元,并大力推進F-47六代機與高超音速導彈項目。
這種“備戰”姿態背后,是美國國內鷹派的不斷施壓。他們將中國斷買美油視為“國本之爭”,鼓噪與中國進行全面對抗。
但特朗普心里清楚,真打起來,美軍造艦能力已明顯落后,勝算渺茫。這也是他最近頻頻暗示“無意開戰”的原因之一。
既想遏制中國崛起,又不愿承擔戰爭后果,特朗普在中美關系中的角色愈加復雜。就在特朗普醞釀率領數十位CEO訪華之際,中方態度依然謹慎。
7月3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雖未明確回應,但強調希望中美相向而行,推進經貿關系健康發展。中方沒有拒絕,卻也沒有急于迎接這份“遲來的友誼”。
美國媒體對此多有猜測,認為中方可能會在某些領域恢復合作,但不會輕易讓步。畢竟,這一輪博弈中,中國手握主動權,特朗普“投誠”之意昭然若揭。
冷靜觀之,這場圍繞能源與技術展開的博弈,已經不僅僅是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沖突,而是一場關于國家戰略自主權的較量。
當特朗普轉身時,他發現,不論自己如何示好,中國依舊堅定地走著自己的路。中國不再盲目依賴美國,不再輕易相信口頭承諾,更不可能在過去的傷口上重走一遍。
今天的出口解禁,也許只是美國在戰略焦慮下的權宜之計;而中國的“不買”,則是深思熟慮后的理性選擇。
當CJ-1000A發動機飛上藍天的那一刻,世界將看到,中國不僅有能力說“不”,更有能力自己走出來。
特朗普的“三步后撤”,也許會成為大國博弈史上的一個注腳;而中國這份沉穩與堅持,終將贏得世界的尊重與信服。
信息來源: [1]外媒:美解除對華出口C919發動機禁令 環球時報 [2]外媒曝美國解除對華C919發動機出口禁令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