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試人間第二泉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蘇軾和李白兩位詩人
早在千百年前
就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錫揚詩句
揚叔,你出現(xiàn)在我詩的每一頁
致 揚 州
蘇超賽事正酣
今晚,無錫隊和揚州隊
即將迎來新一輪對決
兩座城市的較量
早已在另一個戰(zhàn)場打響
——美食江湖
揚叔,吃飽了才能戰(zhàn)斗!
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的揚州
你的味蕾或許早已被
三頭宴、文思豆腐和燙干絲征服
而無錫這座江南歷史文化名城
正以“甜出頭、咸收口”的美味秘訣
讓熱愛美食的食客們回味無窮
從清晨冒著熱氣的小籠饅頭
到中午甜甜的玉蘭餅
從太湖三白的清鮮到
醬排骨的濃油赤醬
再到晚上的夜宵小吃
無錫的美食地圖上
寫滿了對揚州老饕的誠摯邀約:
揚叔,啊吃過啦?
揚叔,如果你來無錫
我會帶你去……
01
最幸福的事:在無錫吃早餐
無錫的“久負盛名”
盛在一餐一飯,唇齒之間
清晨的無錫街頭
飄散著
面香與甜味的交響曲
無錫的甜
從早上就開始了
當揚州人還在慢悠悠地
品著富春的魁龍珠茶
等待燙干絲和蟹黃湯包上桌時
無錫人已經(jīng)用
一籠籠“夾起不破皮
翻身不漏底”的小籠饅頭
發(fā)起了第一波甜蜜攻勢
無錫的小籠饅頭
是這座城市的早餐王牌
不同于揚州湯包的清鮮
無錫小籠走的是
“甜過初戀”的路線
鮮甜十足的肉餡兒
吃起來別提多滿足了
每只小籠包里
都包裹著整整一湯匙的
鮮甜湯汁哦
吃小籠饅頭
可以搭配不同餡兒的餛飩
薺菜、鮮肉、開洋、刀魚……
下單的時候老板會問清楚:
要紅湯、白湯、還是拌?
加辣不加辣?
無錫人還發(fā)明了
刀魚餛飩這樣的創(chuàng)意之作
將太湖的饋贈包進每一張面皮里
這種對食材的極致追求
不正是揚州“食不厭精”
精神的江南表親嗎?
無錫的老式面則是
早餐江湖中的內(nèi)功高手
面條筋道彈牙
湯頭香氣濃郁
澆頭樣式繁多——
素雞、劃水、脆鱔
這樣的搭配
才是正宗的無錫吃法
揚州人的面碗里
盛著運河文化的千年底蘊
無錫人則用一碗蘸著
白糖和醬油的拌面宣告:
甜鮮交融,才是王道!
02
濃油赤醬:錫幫菜的甜蜜基因
正餐時分
無錫亮出了它的美食底牌
“甜”不是點綴,而是主角
“濃油赤醬”是刻在
骨子里的甜蜜基因
無錫醬排骨
是錫幫菜當之無愧的招牌
做好的醬排骨“肉質(zhì)酥爛
骨香濃郁,咸中帶甜”
這種甜咸交織的復雜口感
正是無錫人對美食的獨特理解
梁溪脆鱔
在無錫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它是無錫冷盆菜肴中的明珠
“梁溪脆鱔”作為船菜頗受青睞
是必備的風味菜肴
這道菜與揚州的熗虎尾
形成了鮮明對比
展現(xiàn)了同一種食材
在不同烹飪理念下的多樣可能
太湖三白則是無錫對
揚州“不時不食”飲食哲學的呼應
這些無鱗無骨無刺的湖鮮
肉質(zhì)細嫩
烹制手法多為清蒸白灼
強調(diào)保持食材的原味
這種對食材本味的尊重
與揚州人追求的
清鮮平和不謀而合
持續(xù)高溫的天氣
入伏越來越近了
民間有“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yī)開藥方”
“吃伏羊享健康”之說
羊肉的做法有很多
水煮羊肉、烤全羊、烤羊肉串、爆炒羊肉
還可以配上一晚揚州炒飯
每一口都是勝利的味道
03
甜蜜收尾:美味小吃的溫柔攻勢
藏在街頭巷尾的美味小吃
用甜蜜的滋味告訴你:
吃飽了?
不,你還能再吃一點!
玉蘭餅是江南一帶的特色小吃
因發(fā)明時正值玉蘭花開而得名
玉蘭餅外皮香脆、甜咸適口
配上一碗咸豆?jié){
也是無錫人最愛的早餐組合之一
現(xiàn)點現(xiàn)做的梅花糕
在紫銅模里倒入一半面糊
放入菜豬油、鮮肉、豆沙等餡料
再注上一層面漿封口
撒上青紅絲等待幾分鐘就可以了
老法頭梅花糕承載了
幾代無錫人的童年味道
這種簡單卻充滿溫情的小吃
正是城市美食文化的靈魂所在
桂花糖芋頭和惠山油酥
是無錫傳統(tǒng)點心的代表
糖芋頭加入紅糖水中熬煮
口感微甜
加入干桂花更能增添香氣
惠山油酥則用上等面粉
優(yōu)質(zhì)豆油和面,配以芝麻、胡桃肉
白糖、等餡料制作而成
這些甜而不膩的傳統(tǒng)點心
與揚州的雙絕——
千層油糕和翡翠燒賣遙相呼應
共同書寫著江南點心的傳奇
夜晚時分,看球的間隙
不妨來一碗
香氣四溢的蛋炒飯
來一只香嫩可口的老鵝撒糖霜
每一粒米都裹挾著蛋香
每一口都是一次
與揚叔的深情對望
無錫與揚州:美食之都的對話
當無錫的甜蜜攻勢
遇上揚州的精致料理
兩座城市的美食對話
實際上是一場
關于江南味覺的深度探討
揚州的飲食文化以
“和、精、清、新”為核心理念
講究刀工與火候的極致
追求食材本味的呈現(xiàn)
而無錫美食則大膽地
將甜味推向舞臺中央
用“甜出頭、咸收口”的獨特風格
重新定義了江南味道的可能性
有趣的是,兩座城市
在飲食上也有諸多交集
比如對面食的執(zhí)著
揚州有餃面、干拌面
無錫有老式面、小籠饅頭
對甜味的理解
揚州點心甜得含蓄優(yōu)雅
無錫小吃甜得熱情奔放
這些相似與差異
構成了江南飲食文化的豐富光譜
當蘇超賽場的終場哨即將響起
無論比分如何
無錫與揚州的美食文化
交相呼應、一脈相承
讓我們在美食的江湖中
繼續(xù)這場甜蜜與清鮮的對話
畢竟,在吃的法則里
沒有勝負
只有更多值得探索的美味
揚叔,準備好了嗎?
無錫的美食地圖已經(jīng)為你展開
在無錫人眼里
沒有什么是
“一籠小籠饅頭”解決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兩籠~
來源:無錫發(fā)布、揚州發(fā)布、無錫市文廣旅游局、小甜錫、@高月鵬-無錫廊橋等,部分圖片由AI生成
編輯、海報:嚴琳
校對:張靜
責編:楊珍
點贊+轉發(fā)
分享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