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澤平宏觀團隊
事件:當地時間 7 月 3 日,美國國會通過大美麗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1 背景:大美麗法案艱難闖關,美國兩黨內部分歧嚴重
《大美麗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為特朗普親自取名,是指一個體量龐大并完美兌現其競選承諾的法案,旨在延長其2017年通過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措施。 核心內容是大幅減稅、增加國防和邊境安全開支,同時削減社會福利和能源補貼。
但由于美國兩黨立場撕裂,《大美麗法案》最終國會通過可謂一波三折,其間充滿了緊張的黨內博弈和驚險的投票。
先是5月眾議院審議環節1票險勝。眾議院共和黨占8個席位優勢,但一度有超過20人反對該法案,5月22日以215:214的微弱優勢艱難通過初版,也就是眾議院版本。此次投票暴露出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微弱多數下,黨內不同派系(如財政鷹派與溫和派)的深刻分歧。
再是6月參議院環節1票險勝。參議院共和黨占據6個多數席位,6月28日投票,還上演了民主黨拖延戰術和妥協博弈,經歷了長達27小時的“馬拉松式”辯論和投票后,最終在副總統萬斯投下關鍵的決勝票后,以51票贊成、50票反對通過了參議院修訂版。三名共和黨參議員投了反對票,凸顯了妥協的艱難。參議院版本債限由4萬億提高至5萬億。
接著再次提交眾議院最終投票,4票過關。7月3日眾議院再次投票參議院版本的法案,在議長邁克·約翰遜和總統特朗普的強力游說下,眾議院共和黨人最終統一立場,以218票贊成、214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最終版本。
這還是在共和黨占據兩院多數席位的情況下,尚如此艱難,可見美國兩黨內部激烈分歧。該法案于美東時間7月4日正式簽署,標志著美國再次開啟大財政模式。
2 內容:大幅減稅,增加國防與邊境安全支出、削減福利支出,債務上限提高5萬億
最終版法案的內容主要有三方面:大規模減稅;削減社會福利和能源支出,增加國防和移民驅逐相關支出;債務上限提高5萬億美元。
與眾議院版本相比,最后通過的法案部分內容做了調整,體現了共和黨內部不同派系(財政鷹派、溫和派、特定州代表)以及參眾兩院之間的博弈與妥協:將債務上限由4萬億美元提高至5萬億;刪除了爭議大的899條款,也就是外國企業報復稅;醫療補助收緊資格、范圍擴大到14歲以上兒童的父母,但為了爭取部分溫和派共和黨參議員(如Susan Collins)的通過、增加了500億美元的基金支持農村醫院;放寬食品券(SNAP)申領條件,爭取阿拉斯加州參議員麗莎·穆爾科斯基(Lisa Murkowski)的支持;教育方面保留了補貼貸款計劃;能源稅收抵免在終止日期和逐步取消細節有所調節;
一是,大規模減稅,降低個人和企業稅負,廢除或大幅削減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IRA)中設立的多項清潔能源稅收抵免、刪除此前的爭議性條款外國企業報復稅、將SALT扣除額上限提高到4萬美元等。其中,延長和擴展 TCJA個別條款,包括個人所得稅七級稅率結構、標準扣除額、兒童稅收抵免、遺產稅抵免,2025財年-2034財年將增加赤字3.85萬美元;企業與商業稅調整,鼓勵企業將更多資本用于國內投資、研發和創造就業,多數有效期到2019年,未來十年將增加赤字7720億美元;廢除和改革IRA,取消或大幅限制了旨在鼓勵清潔能源、替代燃料和電動汽車投資和生產的幾項稅收抵免,未來十年將降低赤字5430億美元;稅收政策中,新增臨時性稅收減免,如小費免稅、加班費免稅等,主要是對特定選民群體的直接回應。
二是,財政支出上,增加國防與邊境安全,削減醫療補助、學生貸款和食品券。
一方面,加大國防安全支出。在國防安全上,未來十年增加支出約2880億美元,主要用于造船、空中優勢與導彈防御、軍火與供應鏈、核威懾,邊境墻建設和邊境安全設施升級,移民驅逐和邊境安全相關資金。
另一方面,削減醫療、教育和食品支出。醫療方面主要在削減和收緊醫療補助資格;教育方面,取消補貼和收入驅動的貸款還款計劃、對學生借款施加新的總體限制、并收緊佩爾助學金的資格;食品方面,主要在收緊和加強食品券(SNAP),農業、營養和林業委員會的提案將在十年內減少支出1140億美元。
三是,提高聯邦法定務上限5萬億美元。當前美國聯邦債務法定限額是36.1萬億美元,提高后將達到41.1萬億美元。最近一次債務上限是從2023年6月暫停至2025年1月1日。一旦觸及債務上限,就不能再通過借貸來償還債務。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曾發出警告,8月財政資金可能耗盡,削弱了人們對美國財政管理能力的信心。
3 影響:短期利好經濟,惡化財政前景,拉大貧富差距
這一法案短期內對消費、投資和經濟均有提振作用,但不可避免加大財政負擔,惡化財政前景,拉大貧富差距,推升再通脹,引發全球對美國債務貨幣化的擔憂。
一是重啟財政擴張,釋放經濟潛力,利好經濟增長。美國財政從小政府模式(減稅、保民生)逐漸演變成大政府模式(補貼產業)。80年代里根改革以減稅為主,釋放經濟活力;2008年次貸危機,美國財政加大社保支出,保就業和民生;疫情后,拜登推出基礎設施投資法案,2022年推出通脹削減法案,大幅推升財政赤字到14%左右高位,經濟快速走出疫情陰霾。針對特朗普2.0減稅方案,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估計,延長減稅短期可能通過消費使經濟增長1.5-2個百分點;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草案利好經濟增長,預計任期內將實現3%的GDP增長。
二是美國財政赤字面臨巨大挑戰。“大美麗法案”法案將美國債務上限提高5萬億美元,未來十年內減稅4萬億美元,并削減至少1.5萬億美元支出。美國聯邦預算委員會測算,未來十年內將增加3.4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較此前眾議院版本還要多1萬億美元。美國赤字率可能達到7-8%,債務將達到 GDP 的127%,財政狀況難以持續。雖然有對外加稅預計每年能帶來2000億美元財政收入,但難以抵消大規模減稅的影響。特朗普聲稱在減稅帶來的經濟增長能使赤字率能回落至3%,但更有可能是寅吃卯糧。
三是拉大貧富差距,加劇社會撕裂。“大美麗法案”減稅、大幅提高遺產稅和贈予稅免稅額,利好富人和大企業,削減社會福利則沖擊低收入群體。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到2034年參議院版本法案將讓1180萬美國人處于沒有醫療保險的境地。對于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美國雪上加霜,甚至可能沖擊特朗普票倉,加劇民粹主義、社會撕裂。
四是利好傳統制造、傳統能源、軍工等行業,利空新能源行業。法案加大減稅力度,鼓勵制造業回流,鼓勵資本密集型企業加大投資,國防開支會進一步擴大。但將逐步減少美國對清潔能源的支持,2025年9月取消電動汽車購車補貼,對美國新能源車市場產生沖擊,能源轉型倒退。
五是再通脹預期升溫,美聯儲降息可能被推遲。減稅法案和財政擴張將刺激消費和投資,短期內擴大總需求,加之關稅輸入性影響,可能加劇二次通脹風險,進一步推遲美聯儲降息節奏。
六是美國債務貨幣化風險上升,美元資產吸引力下降,加速去美元化進程。此前三大評級機構下調美國評級,美元貶值,已經反映了投資者對美國債務可持續性質疑,本次“大美麗法案”勢必加大美債供給,美國政府可能采取“印鈔還債”。2008年至今,美聯儲總資產從不到1萬億最高膨脹到2022年3月的9萬億美元,盡管后續加息縮表,但截至2025年7月2日仍6.71萬億美元。期間美聯儲持有美國國債金額從5283億增長到4.21萬億美元,翻了近7倍,占其總資產的比重從21.3%增至59%,財政赤字貨幣化風險上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