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陶淵明是我國田園詩派之鼻祖,他在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記》中運用浪漫的文字給世人描繪出了一幅美好的世外桃源的景象,讓人印象深刻。可是就是在這些浪漫的文字背后,卻蘊藏著讓人細思極恐的“真相”。
《桃花源記》這篇文章的情節簡單點來說,就是一個漁夫在某一天不小心進入了一個“世外仙境”,之后在熱情好客的當地人挽留之下住了幾天,幾天后漁夫離開了這個“世外仙境”,回去之后卻再也找不到這個“世外仙境”的故事。從情節上來看,好像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畢竟田園詩人寫個世外桃源不是屬于正常操作嘛,可是如果你仔細閱讀全文后思考一番,你會發現一些非常恐怖的細節,下面筆者就來好好談談這篇文章中那些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
文章開篇是這么寫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落英繽紛,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應該是桃花盛開的季節,大概是三四月份。可是后來文中卻這么寫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也就是說此時漁夫應該是看到了長相繁茂的桑樹,可是桑樹長相繁茂的季節應該是夏季,按理說桃花早就落完了,又怎么可能有桃花林呢?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這是漁夫進入桃花源前的場景,可是你知道嗎?這種“前窄后寬”結構,和東晉時期的墳墓構造是一模一樣的。除此之外,東晉時期的人的墓地往往會選擇一個依山傍水的環境,為了隔絕墓地,不讓外人打擾自己的先人,很多人會選擇在墓地周圍種上一片桃樹將先人的墓地包圍起來。
不過文中最神奇的細節是: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這里面的人竟然穿著和外面人一模一樣的服裝,要知道根據當地人的陳述,他們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亂,才躲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他們甚至不知道有漢朝。可是西漢時期的服飾其實和秦朝的服飾相比,就有較大的差距,而后又經歷了東漢,三國,西晉這幾朝,數百年時間過去了,可以說東晉時期的服裝和秦朝時期的服裝應該是大不一樣了吧。那么為什么他們的穿著會和外界一模一樣呢?是不是可以這么理解,他們其實都是死人,他們的服裝其實是后人燒給他們的衣服。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這一點其實也很讓人費解,他們從漁夫口中得知外面早已經不是秦末亂世,難道他們對外界就沒有一點好奇心。而且他們就這么堅信漁夫不會告訴別人關于他們的事情,這恐怕不太現實吧,那么為什么他們還是讓漁夫離開了,而且僅僅是口頭告誡了一下漁夫呢?原因可能就是他們有信心讓漁夫再也找不到這里。后來也確實如此,漁夫即使是處處記下信號,最后還是沒能找到這個地方,還迷失了方向,這個不禁讓人聯想到民間傳說的“鬼打墻”。
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正好是官場黑暗無比,民不聊生的時代。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五柳先生寫出這樣的一篇文章,創造出這樣一個世外桃源,是不是意味著那個時候只有死亡才能真正解脫,真正的避開一切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