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龍章榆
夏日時節,氣溫升高,野果成熟,黔金絲猴活動愈發頻繁。為確保下山采食的黔金絲猴不受干擾,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積極到黔金絲猴棲息地周邊村莊開展宣講,確保為黔金絲猴提供安全的環境。這是貴州全面推進黔金絲猴拯救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
黔金絲猴。何雄周攝
黔金絲猴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生活在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1400米至2100米的森林里,僅存850只左右,被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CR”(極度瀕危)等級。如何保護好這一瀕危物種?
摸清家底是保護的前提。
近年來,貴州持續以新科技助力野外種群數量監測、棲息地保護監測、環境監測。2021年,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貴州省林科院、貴州師范大學等科研院所采用基因檢測、“天+空+地+人”等技術方法持續開展黔金絲猴本底資源調查,確定了種群基本數量。
為確保棲息地安全,當地安裝視頻監控系統91套,按照公里網格法安裝紅外監測相機500余臺,建設無人機智能監測系統5套,聘請140余名林管員,采取視頻監控系統、紅外相機、無人機和實地踏查相結合的方式,對黔金絲猴和其他珍稀野生動植物進行全天候監測。
航拍貴州梵凈山生態。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另外,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黔金絲猴棲息地區域建設固定樣地31個、河流斷面監測點37個、水質監測點15個、氣象監測站10個,及時掌握黔金絲猴棲息地環境因子動態變化,為保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2016年以來,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利用紅外相機監測,首次發現了黔金絲猴的夜間活動行為,也首次證明了非人靈長類動物在夜間活動這一現象;利用無人機熱成像鏡頭首次拍攝到黔金絲猴夜間活動視頻,首次監測到黔金絲猴集群采食、林間過夜等行為,收集了大量黔金絲猴集體活動的視頻資料,為研究黔金絲猴積累了十分寶貴的資料。
黔金絲猴。周海翔攝
摸清資源家底,拓展生存空間。
為確保黔金絲猴種群持續健康增長、棲息地生態系統健康水平提高,貴州通過人退、林進等方式,拓展黔金絲猴棲息地,減少人為活動對黔金絲猴生存的干擾。
2018年,貴州實施生態移民搬遷,保護區核心區200余戶原住民整體搬遷。2021年以來,當地贖買人工商品林林地9920畝。
為破解黔金絲猴生存空間破碎問題,貴州根據梵凈山區域山脈、河流、道路等特點,通過科學評估論證,采取自然修復與人工促進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廊道建設。
目前,梵凈山區域共建設動物廊道7座,通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修建生態廊道7座,有效促進了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印江洋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松桃天馬寺林場3個自然保護地連通,拓寬黔金絲猴等野生動物生存空間295平方公里。
2025年5月1日,在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龍門坳生態廊道。李鶴攝
今年,黔金絲猴將在江口縣太平鎮梵凈山村熊家壩迎來一個“新家”。
2023年7月,銅仁設立梵凈山黔金絲猴研究中心,并明確研究中心在黔金絲猴人工飼養、繁育、遺傳等方面的科學研究職能職責。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草局支持中央財政項目資金4682萬元建設梵凈山黔金絲猴國家保護研究中心,基地集繁育、馴化、科普為一體。目前,項目已基本完成建設。
貴州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楊妮表示,下一步,將圍繞強化黔金絲猴遷地繁育研究、匯聚智力資源、培養專業人才、展示自然科普和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全面推進黔金絲猴拯救保護工作,為美麗貴州增綠添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