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晨光里,白鷺舒展翅膀掠過波光粼粼的水面,驚起圈圈漣漪;步道間,市民邁動步伐穿梭郁郁蔥蔥的樹蔭,帶起陣陣清風。這是貴陽南明河畔日復一日的清晨盛景。
“以前河水黑臭,現在成了天然‘會客廳’。你瞧,一大早就有這么多人?!甭芎螅钆空郎蕚渥隼?。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貴陽城市地標——甲秀樓已迎來第一波游客。
陽光照耀下,南明河碧波蕩漾。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南明河是烏江一級支流、長江二級支流及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自西南至東北,縱貫貴陽市之西部、中部、東北部,全長150余公里,流域人口約310萬,是貴陽人民的“母親河”。
“20世紀70年代前,南明河一直是直接飲用水源?!辟F陽市生態環境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徐昱告訴記者,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大量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南明河水質一度跌至劣V類。
昔日滋養城市的“母親河”淪為“黑臭水體”,南明河“拯救”呼聲此起彼伏。2012年,貴陽市突破傳統“末端兜底”治污模式,明確以“適度集中、就地處理、就近回用”為原則,在南明河干、支流沿線修建污水處理廠。
青山再生水廠出水口處,經過處理的再生水源源不斷流入南明河。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2014年,位于南明河東畔的貴州首座分布式下沉再生水廠——青山再生水廠建成投運。在這里,所有污水經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處理、污泥處理四個環節后,水質達到準Ⅳ類標準,再作為生態補給水重新流進南明河。
“日均處理能力5萬噸,服務約27萬人口,每年向南明河提供生態補水1850萬噸?!鼻嗌皆偕畯S副廠長郝文磊表示,為充分利用主城區土地資源,水廠上方還建了座景觀公園,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閑放松的一片天地。
青山再生水廠既為深度利用地下空間、節約土地提交了“模范答卷”,也為城市污水廠提標擴能提供了新思路。2017年以來,貴陽市累計投入財政資金約79億元,新建再生水廠20座,其中14座采取下沉式建設。
再生水廠旁,環衛工人正在智能取水機上取用再生水。向怡攝
截至目前,貴陽全市已建成投用再生水廠49座,其中下沉式再生水廠19座,污水日處理能力從99萬噸提高到175萬噸,每天為南明河、貫城河、市西河等城市河道輸入生態補水約150萬噸。
不僅如此,貴陽市還痛定思痛,實施工業“退城進園”,將工業污染“攔”在主城區外;結合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新建污水管網65公里、改造排口263個,推進中心城區19條排水大溝綜合整治,全面消除全流域25處“黑臭水體”。
正午時分,甲秀樓前游人如織。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得益于這套“組合拳”,南明河治理成效逐步顯現:7條主要支流水質全部達標,中心城區段水質穩定達到Ⅳ類以上,部分區域達Ⅲ類及以上。2023年,南明河被評為貴州省美麗幸福河湖,并入選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沉水植物覆蓋率從15%上升至85%,水生植物種類突破23種;底棲動物種類達到33種,浮游動物16種,優勢魚類種數多達29種,貴州特有物種多斑金線鲃重現河道……如今,南明河已重現“魚翔淺底、白鷺翻飛”的美景,成為貴陽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