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馬軍:“十年磨一劍”——難忘歷史所老所長李華興老師的教誨

0
分享至

人在一生中總會遇到許多關節點,例如求學、就職、婚姻等等,在這些關節點上有時會受到他人施加的重大影響。本所老所長李華興老師就是曾經對我有過這樣影響的人,對此我一直心存感激之情,尤其是在他謝世之后,這種感覺就更加真切了!

我第一次見到李老師是在1992年的3、4月間,當時我正在復旦大學歷史系求學,四年本科即將畢業。那時讀大學是包分配的,有一天指導員張濟順老師通知我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應聘試一試。我遂于次日騎自行車從復旦出發,橫穿整個市區來到西南隅的田林路。當時的歷史所處于“流離”之中,暫居田林路2號3樓,即聯華超市的上面。李華興老師是常務副所長,他在所長室接待了我。初見之下,李老師身材筆直,暗黃的臉龐刻上了歲月的印痕。他顯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年輕,因為在前一天的電話預約中,他的聲音不太像一個近60歲的人。李老師很客氣地詢問了我的基本情況,我則遞上了應聘材料。首次談話很簡短,隨后我便回校等消息。大概一個星期以后,從指導員那里得知:歷史所已決定錄用我了。現在回想起來,作為一個本科生的我之所以能如此“輕松”地成為歷史所的一員——如今即便是海歸博士也未必能如愿,大概有以下幾個因素:其一,我向李老師坦誠了自己的背景,即我自幼就喜歡歷史,并立志將其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其二,我在本科階段發表過幾篇文章,雖然稚嫩,但還算是筆頭比較勤快的學生之列。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時的社會受商業大潮猛烈沖擊,文史哲等基礎學科成了暫時被遺忘的“角落”,由于收入低,少人問津,以致不才的我或許就成了“不選之選”。無論李華興老師當時究竟是如何考慮的,但顯然正是他的決斷,使我有機會沿著歷史學的道路繼續前行,去實現幼時的理想。我得說,自己的確非常幸運,此后的19年中,我在歷史所度過了美好的時光。從23歲到42歲,不僅對我,對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歲月!

同年8月某日,我到歷史所正式報到。當日,李華興老師即召集我和另兩位新人——馬學強、甘慧杰談話,記得在座的還有當時負責人事的李志武老師。李華興老師的講話,我今天仍然記得很清楚,他說:“歷史所是很自由的,因而是個培養人的地方,但同時也是個耽誤人的地方。科研人員不必坐班,會有許多自我支配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所里不會來干涉你在單位以外的時間,除非你犯了事,公安局、派出所找上門來。總的來說,到底走哪條路,關鍵看你自己的選擇。”他最后的一句話,我一直印象至深,他說:“想要升官發財,不要來歷史所,想好好做學問,這里是正當其地。”

按照歷史所當時的制度,新進人員必須先到行政部門服務一年,于是我被分配到學術秘書室擔任秘書,主要負責撰寫和發行《歷史所簡報》。學秘室正巧在所長室隔壁,所以此后的一段時間里,我 和李 老師有了較多的接觸,再加我家和他家相對較近,所以常常充當他的信使。這一時期, 李華興 老師給我留下了以下幾方面的印象:其一,他工作非常繁忙,星期二和星期五一大早就來所主持各種會議,常常要開至中午12點乃至1點,有時還囑我到街上買一些包子給他充饑。其二,他的身體不怎么好,血壓收縮壓經常達到200,以致屢屢感嘆“傷腦筋”,而且胃、膽、眼睛也動過手術。其三, 李 老師愛好文藝,在全院舉辦的多次合唱比賽中,他都擔當了歷史所的指揮,動作中規中矩,令人嘆服。其四,他對年青同仁特別關心,當時有不少青年學者生活局促,有的甚至不得不寄居所內一角。我曾親眼看到 李 老師為周武等人的住房問題寫過呼吁信,并囑我送至院內的有關部門,后來這些人也都有了安身之所。由于見面較多, 李 老師對我也時常有所指點。在學術上,他鼓勵我要放寬視野,不要局限在一個專題、一個領域;要甘心坐冷板凳,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他曾向我預言,當前學術界待遇較低的狀況將來一定會有所改變。

有一次,李老師讓我負責校對他的一篇論文,我校了三次,自以為不會再有什么紕漏,就交差了。但第二天,李老師微笑著對我說,“小馬,我回去看了,里面還是有四個錯字你沒看出了,再改一改吧。”他并沒有多少責備的意思,但我卻很是汗顏,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更為仔細。不久,李老師又讓我校對一份本所與日本橫濱開港資料館的合作協議書,我知道事關重大,便格外小心,總算沒有再出問題。我得說,今天我和許多人相比,在文字上還算比較嚴謹的話,那就是在那時打下的基礎。

李華興老師,原籍湖北武漢, 1933 年 2 月 3 日 生于上海,是國內外著名的歷史學家。他1956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1961年本科畢業后留系任教,并師從蔡尚思教授攻讀在職研究生,以后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李老師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思想文化史和教育史的研究,成果極為豐碩,于“民主在近代中國”和“民國教育史”專題鉆研尤深!1986年9月,他調至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常務副所長,主持日常工作直至1994年。1997年初退休。

李老師主政的八年,正逢社會上讀書無用論最猖獗的年代,也是歷史學科的瓶頸期,作為一所之長,面對經費短缺、人才流失、人心思動的狀況,其措置之難是可想而知的。但李老師上調下護,引領著歷史所共渡時艱,并竭力呵護全所的學脈。這一時期,歷史所同人仍然貢獻出不少優秀之作,我記得的就有唐振常的《上海史》、湯志鈞的《乘桴新獲》、沈以行的《上海工人運動史(上)》、王守稼的《封建末世的積淀和萌芽》、劉修明的《從崩潰到中興》、周永祥的《瞿秋白年譜新編》、楊善群的《孫子評傳》、羅義俊的《漢武帝評傳》、羅蘇文的《石庫門:尋常人家》,等等。據我猜想,李老師所長任內碰到的最棘手的問題,也許是1993年春夏間的“精兵簡政”。按照市里的指示,當年社科院要有約四分之一的人轉崗或下崗。換言之,歷史所必須有十幾個人離開。此事當然非同小可,處理不當可能還會引起不小的糾紛!但李老師在劉運承、熊月之老師及整個領導班子的協助下,對各后面做了耐心、細致的工作,反復斟酌、調配,力爭將消極因素降至最低點,最后終于順利、平穩地完成了這一任務。當然,此事能圓滿解決,還與歷史所特有的人際氛圍有關,那是看不到,摸不著,道不明,但每一個人卻又能切實感知的東西,是歷史所多年來形成的文化傳統。如果一定要概括的話,我想應該是公正、敬畏、內斂、與人為善、顧全大局……

評聘職稱,無論過去和現在,都是學術界一個敏感的問題。作為行政主管,李老師是非常重視的。記得在1993年,所里的羅義俊老師和楊善群老師都具有了競聘正研究員的資格,且兩人的學術素養和成果難分伯仲,但現實的問題是當年的名額卻只有一個。我曾親眼看見,李老師特地請楊善群老師到所長室單獨談話,談話之后,楊便默默地退出了競聘。當年,羅義俊評上了研究員,次年楊善群也順利評上了研究員。我雖然不知內中的詳情,但在我的印象中,李老師確有統籌之功,從而避免了“撞車”。

說到評職稱,記得剛入所時,李華興老師有一次曾對我這樣說:“小馬,我替你算了算,只要你好好努力,14年后你也能當上研究員。”當14年以后,即2006年我真的被評上研究員時,我曾打電話給他,重述了他當年的講話,他為我的進步感到高興。幾天以后,他出席了我為各位老師舉辦的答謝晚宴,那天他顯得特別快慰。

時間進入了1994年,李老師即將從常務副所長的位置上退下來,他曾多次在不同場合滿含笑容地向大家表示:“自己會站好最后一班崗”。現在想來,這句話頗有寓意,一是表示自己不貪戀權位,要盡好最后的責任,二是對歷史所的未來充滿期望。李老師退休后,我們彼此見面的機會少了,但每逢碰頭,他總要詢問我的學術和生活狀況,有時也會向我問問葉斌和甘慧杰的近況。我有了新著,就會趁此奉贈一本請他指正。前年,我聽說他動了大手術,曾上門探訪。他很愉快地接待了我,我發現他身體康復得不錯,但記憶力已大不如前,談到一些同事時,他只能記得住姓,卻怎么也想不起名,需要提醒才能回想起來。據說,這是手術時出血過多影響腦部所致。稍后,葉斌從美國拿了博士學位歸來,我曾和葉約定要共同前往拜訪李老師,但因故一拖再拖。最后,出乎意料的是,竟在所里聽聞了他的噩耗—— 2011 年 3 月 13 日 ,李華興老師在寓所的樓梯意外跌倒,因腦部受重創而離世!

前些天, 李 老師的家人將其生前的許多書籍捐贈給本所資料室,工作人員運來以后暫時放在了資料室的走廊里,準備整理以后上架。我目睹這些書不禁感慨良多,人去書留,難道 李 老師留給歷史所的全部遺產就是這些嗎?當然不是!正是他第一個向我灌輸了“十年磨一劍”的思想,今天我能夠一個條目、一個條目地潛心編纂有關海外漢學的大目錄,并立志用20年的時間加以完成,追根溯源顯然有著來自他的影響。隨著閱歷的增加,今天我愈來愈深信,真正的學術是“出世”的,豈能為俗世的名利所左右;真正的學者不是讓學術來為自己的人生服務,而是奉獻自己的人生來去為學術服務!

我想,受過李華興老師影響的后輩絕不僅僅是我一個,如果他的教誨能使許多人的學術人生受益,那么他就將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活在我們中間……

撰于2012年


李華興教授遺影

附:李華興教授學術成果目錄

一、著作類(含著作章節):

《中國近代簡史》(復旦大學歷史系編),撰寫第1、2、3、4、5、9、10章及大事年表及全書通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后被譯成日、法、西班牙文版。198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又出改寫本《中國近代史》。

《孔子思想體系》(蔡尚思編),撰寫第2、3、4、9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獲上海市高校文科優秀著作二等獎。

《近代中國八十年》(陳旭麓主編),撰寫第1、2、3、4、30、31、32、33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列為上海市“振興中華”讀書活動及全國總工會重點推薦書目。

《人世楷模蔡元培》,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中國近代思想史》,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五四后三十年》(陳旭麓主編),撰寫第1、2、3、4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近代思潮縱橫》,專著,香港:中華書局1992年版。

《民國教育史》,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索我理想之中華──中國近代國家觀念的形成與發展》,與張元隆、李海生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民主與近代中國》,論文集,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版。

《白龍山人:王一亭傳》,與陳祖恩合著,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版。

《1927年前的上海工人運動史》(沈以行主編,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著,陳雁、馬軍整理),參與編寫,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1年版。

二、工具書、資料集:

《中國近代對外關系史資料選輯(1919—1949年)》下卷第1、2分冊(復旦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史教研組編),參與選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中國近代史詞典》,與陳旭麓等合作,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年版。獲上海市高校文科優秀著作二等獎。

《中國現代思想史資料簡編》第2、5卷(蔡尚思主編),選編,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1983、1986年版。 列為全國高校文科教材。

《梁啟超選集》,與吳嘉勛合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近代中國百年史辭典(1840年─1949年)》,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辭海》,參與撰寫修訂中國近代史部分條目,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

《中國人名大辭典》(廖蓋隆等主編),撰寫歷史人物卷部分條目,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版。

《中華民國史辭典》,與陳旭麓共同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三、論文、書評及其他:

《編寫工廠史的幾點體會——歷史系三年級工廠史編寫組部分同學討論》,與劉綿生、潘如昌共同執筆,《復旦月刊》1959年第4期,1959年4月1日。

《上海工人第一次紀念“五一”勞動節——為紀念這次紀念活動的四十周年而作》,署名歷四“上海工人運動史”科研小組,參與撰寫,《復旦月刊》1960年第5期,1960年5月1日。

《黨所領導下的“五卅”運動 ——紀念 “五卅” 運動35周年》,署名歷四 “上海工人運動史” 的科研小組,參與撰寫,《復旦月刊》1960年第5期,1960年5月1日。

《論中國工人階級由自在階級到自為階級的轉變》,署名李星,與趙親(趙清)、黃杜(黃美真)合作,《學術月刊》1961年2月號,1961年2月10日。又載沈以行主編《1927年前的上海工人運動史》。

《上海工人第一次紀念“五一節”》,署名李星,《解放日報》1961年4月30日,第4版。

《讀者來信:讀“西方資產階級文明在中國的破產”》,署名李星,與趙親合作,《學術月刊》1961年6月號, 1961 年 6 月 10 日 。

《馬克思列寧主義最初在上海工人中的傳播》,署名李星,《解放日報》 1961 年 6 月 30 日 ,第4版。

《再論中國工人階級由自在階級到自為階級的轉變》,署名李星,與黃杜(黃美真)合作,《學術月刊》1962年7月號,1962年7月10日。又載沈以行主編《1927年前的上海工人運動史》。

《一九六二年若干學術問題討論綜述(續)——關于五四運動史的研究》,署名李星,《學術月刊》1963年1月號,1963年1月10日。

《試論五四運動的革命性質》,署名李星,《學術月刊》1963年第5期,1963年5月10日。

《論“神圣同盟”》,署名李星,與維谷(吳維國)合作,《浙江學刊》1964年第1期,1964年2月。

《批判五四時期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上海工人中的一些活動》,署名李星,《歷史教學》1964年第5期,1964年5月5日。

《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署名李星,《文匯報》1964年5月14日,第4版。

《關于司馬遷的政治思想——與劉炳福同志商榷》,署名李星,《學術月刊》1964年6月號,1964年6月10日。

《高舉反帝旗幟的五卅運動》,署名李星,與劉兵、姚河合作,《新建設》1965年第5期,1965年5月20日。

《劊子手為什么空喊“和平”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美蔣“和平”陰謀的破產》,筆名李星,與許道勛合作,《解放日報》1965年6月6日,第4版。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美蔣反動派“和平”陰謀的破產》,署名李星,與許道勛合作, 《人民日報》1965年6月21日,第5版。

《怎樣認識農民戰爭的失敗和勝利——兼與范大聲同志商榷》, 署名李星,與維谷(吳維國)合作,《文匯報》1965年8月26日,第4版。

《落后者是要挨打的──中國近代史的一個血的教訓》,《解放日報》 1978 年 3 月 27 日 ,第2版。

《禁煙運動的思想前驅──評新發現的朱嶟、許球奏折》,與田汝康合作,《復旦學報》第1期試刊,1978年10月。

《學習毛主席有關孔子論述的一些體會》,蔡尚思合作,《文史哲》1978年第6期,1978年12月25日。又載山東大學歷史系編《孔子及孔子思想再評價論文集》,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重評李秀成──兼論歷史人物評價》,《文匯報·學林(1)》 1979 年 1 月 5 日 ,第4版。又載《新華月報》文摘版1979年第2期,1979年2月。

《民主科學的旗幟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紀念五四運動六十周年》,與姜義華合作,《解放日報》1979年5月2日,第4版。又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紀念五四運動六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第1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4月版。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獲上海市高校文科優秀論文獎。

《民主?科學?社會主義──紀念五四運動六十周年》,署名鐘城,《文匯報》1979年5月3日,第3版。

《“五四”時期民主與專制主義的斗爭》,與朱維錚、姜義華合作,《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年第3期,1979年5月20日。

《“五四”時期科學與蒙昧主義的斗爭》,與朱維錚、姜義華合作,《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年第3期,1979年5月20日。

《上海工人階級“六三”政治大罷工》,《學術月刊》1979年5月號, 1979 年 5 月 20 日 。

《“恐人不言,導之使諫”——略論唐太宗政治思想》,與許道勛合作,《文匯報》 1979 年 7 月 13 日 ,第4版。又載歷史研究編輯部編《唐太宗與貞觀之治論集》,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梁啟超與清末民權運動》,與姜義華合作,《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年第5期,1979年9月20日。又載劉晴波等選編《中國近代史百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漫話“人權”》,《青年一代》1979年第3輯,1979年9月。

《民主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復合體──蔡元培政治思想初探》,《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4期,1980年7月20日。

《魏源的人才論》,《文匯報》1980年10月27日,第3版。

《農民民主主義的悲壯史話──紀念太平天國革命130周年》,與劉翚合作,《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第1期,1981年1月20日。

《官僚政治與官民關系》,《解放日報》1981年1月21日,第3版。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歷史的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近代思想史札記》,《文匯報》 1981 年 8 月 17 日 ,第3版。

《引人入勝的愛國主義教材──讀<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文匯報》 1982 年 7 月 23 日 ,第3版。

《蔡元培傳略》,載晉陽學刊編輯部編 《中國現代社會科學家傳略》第2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論馬克思學說在中國的早期傳播》,載《上海市歷史學會1982年年會論文選》,1982年12月發行。又載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編《沿著馬克思的理論道路前進──紀念馬克思逝世100周年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版。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推進高校文科科研必須解決的問題》,與朱維錚、姜義華、 湯綱合作,《教育發展研究》1983年第1期。

《辛亥革命時期的胡漢民》,載李新、任一民等編 《辛亥革命時期的歷史人物》,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年3月版。本文獲愛國主義通俗讀物優秀獎。

《辛亥革命時期的汪精衛》,與黃美真合作,載李新、任一民等編 《辛亥革命時期的歷史人物》,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年3月版。

《簡論洪秀全的思想》,《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第2期,1983年5月。

《論梁啟超的變與不變》,《南方日報》1983年10月3日,第4版。

《如何評價梁啟超一生的“屢變屢遷”》,《文匯報》1983年10月3日,第3版。

《從“前清翰林”到民主先鋒》,與張惟中合作,載陳思、司徒偉智主編 《探索者的足跡》,廣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評孫中山的民權主義思想》,載蔡尚思等著《論清末民初中國社會》,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又載吳玉章等著 《孫中山研究論文集(1949─1984)》上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與程洪合作,《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1期。1984年1月10日。

《近代中國的風云與梁啟超的變幻》,《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2期,1984年3月。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本文獲1979—1985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獎。

《愛國主義與近代中國》,與張國偉合作,又載上海市歷史學會《中國近代愛國主義論文集》,1984年6月印。又載《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6期,1984年11月10日。

《一部反映近代中國社會的重要文獻——<飲冰室合集>》,《文史知識》1984年第9期,1984年9月13日。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近代中西文化沖突交融的歷史考察》,《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1期,1986年1月15日。又載復旦大學歷史系編《中國傳統文化的再估計:首屆國際中國文化學術討論會1986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可貴的嘗試——評介<孫中山社會科學研究>》,《文匯讀書周報》1986年3月8日。

《論孫中山的時代觀》,《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86年第4期,1986年11月中旬。又載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編 《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1980—1989年論文選》,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1年7月版。 又載中國孫中山研究學會編《孫中山和他的時代:孫中山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上)》,中華書局 1989年版。

《李華興談:從向西方學習到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啟示》,黃文華采訪,《社會科學報》1987年4月2日,第2版。

《愿<學林>更上一層樓——面向世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文匯報》1987年5月12日,第3版。

《上海修志三議》,載《上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成立大會會刊》, 1987 年 5 月 25 日 。

《從向西方學習到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坎坷歷程及其啟示》,《史林》1987年第4期,1987年12月。

《<中國歷代一百名人傳>評介》,《教育書訊》1988年第2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評<中國歷代一百名人傳>》,《歷史研究》1988年第2期,1988年4月15日。又載《歷史研究》編輯部編《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書評》,2005年5月版。 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租界研究反思》,《社會科學報》 1988 年 8 月 18 日 。

《災難:新的“讀書無用論”》,《書林》1988年第9期,1988年9月15日。

《史學如何走出低谷?——上海史學工作者談史學改革》,與陳旭麓、劉修明、姜義華、王守稼、金重遠、蕭功秦共談, 《史學理論》1988年第4期,1988年12月15日。

《背著歷史因襲的重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治體制改革探源》,與人合作,《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研究》內刊第6期,1988年12月。

《西學東漸和近代中國自然觀的演進》,《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89年第1期,1989年第1季度。又載中華近代文化史叢書編委會編《中國近代文化問題》,中華書局1989年2月版。

《回歸傳統的反芻》,《文匯報》 1989 年 4 月 4 日 ,第4版。

《論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民主思潮》,《解放日報》1989年4月12日,第6版。

《認清國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尹繼佐、陳偉恕、顧曉鳴、袁恩楨、沈國明、王滬寧、王邦佐、蔣學模共談,《文匯報》1989年9月26日,第1版。

《民主的追求與理性的反思——五四時期中國知識分子民主思想研究》,載《五四:中國文化的轉機》,知識出版社1989年9月版。又載夏禹龍主編《中國文化發展的轉機》,北京:知識出版社1989年版。 又載《歷史的反響》,香港三聯書店1990年5月版。又載劉青峰編 《歷史的反響》,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版。 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維新志士的心態與變革的文化鏈》,與張元隆合作,《社會科學》1989年第10期,1989年10月15日。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中國近代史體系散論》,《歷史教學》1990年第2期,1990年2月5日。

《發揚愛國主義傳統,推進社會主義大會——紀念鴉片戰爭150周年座談紀要》,林炳秋、莊錫昌、張仲禮、羅竹風、吳云溥、唐振常、楊嘉祐、胡道靜、方行、李華興、吳貴芳、姜義華、王邦作 《文匯報》1990年6月2日,第4版。

《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中國的四十年》,《社會科學動態》1990年第6期。又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歷史學》1990年第8期,1990年8月 。又載上海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編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實踐》,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1991年6月版。

《鴉片戰爭與民族覺醒》,《探索與爭鳴》1990年第4期,1990年7月。

《發展教育,振興中華》,《文匯報》1990年9月8日,第3版。

《孫中山對中國現代化的構想》,《史林》1990年第4期,1990年12月。

《探尋中國與世界、傳統與西化、理想與現實接合部和公允點》,《社會科學報》1991年3月7日,第4版。

《圖文并茂,一部生動形象的歷史教材——評介<中國古代史參考圖錄>》,《書友》1991年第4期。

《梁啟超與中國近代化》,《歷史研究》1991年第3期,1991年6月15日。又載《新華文摘》1991年第8期,1991年8月25日。又載復旦大學歷史系編《切問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版。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論毛澤東的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思想》, 與王泠一合作,載《歷史的新起點——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文集》,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6月版。又載《史林》1991年第3期,1991年9月。又載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理論處編《黨史黨建論文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學術討論專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堅持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譜寫新的歷史篇章》,潘君祥、李華興 《文匯報》1991年8月21日,第3版。

《論孫中山的文化取向》,《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5期,1991年9月15日。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孫中山與中西文化》,《解放日報》1991年10月9日,第6版。又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1991年第12期,1991年12月。

《辛亥前后教育思想的多元和趨同》,與張元隆合作,《社會科學報》1991年10月10日,第4版。

《“海禁”與開放》,《社會科學報》1991年10月24日,第3版。

《辛亥前后教育思潮的變遷》,與張元隆合作,《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1年第4期,1991年第4季度。又載中華書局編輯部編《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紀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下)》,中華書局1994年版。

《近代中國國情透視·序二》,載潘君祥、沈祖煒主編《近代中國國情透視》,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方興未艾,任重道遠——中國社會史研究筆談》,《歷史研究》1993年第2期,1993年4月15日。

《近代中國人的文化心態及其演變》,《同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2期,1993年6月。

《上海: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樞紐》,《上海研究論叢》第9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年8月版。

《加強宋慶齡研究的幾點建議》,宋慶齡基金會辦公室編《紀念宋慶齡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遷移·涵化·共生——美國華僑華人文化變遷考察》,與吳前進合作,《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3年第4期,1993年第4季度。

《“戊戌后康有為梁啟超與維新派”國際學術研討會簡介》,《歷史所簡報》第1期(總第128期), 1994 年 1 月 13 日 。

《儒家人文精神與孫中山的政治哲學》,《改革與理論》1994年第3期,1994年3月。又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史》1994年第5期,1994年5月。

《引以為戒——讀<甲申三百年祭>》,《社會科學報》1994年5月19日,第3版。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中國近代國家學說的發展》,《中華文史論叢》第53輯,1994年6月。

《論鐘天緯——中國近代化和富強之路的探索者》,《史林》1994年第3期,1994年9月。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孫中山的教育思想》,與張元隆合作,《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4期,1994年12月25日。又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教育學》1995年第3期 。

《中國早期現代化中的傳播媒介·序二》,載閭小波著《中國早期現代化中的傳播媒介》,上海三聯書店1995年2月版。

《順乎天理,合乎人心——訪臺歸來談學習江澤民重要講話我的體會》,《文匯報》1995年3月4日,第7版。

《民國學制的演進與啟迪》,與陳祖懷合作,《現代與傳統》第6、7輯,1995年3月、6月。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均富大同——民生主義的目標與理想》,臺北《中央日報》1995年5月4日,專刊第20版。

《孫中山民生主義思想剖析》,《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5年第2期,1995年第2季度。又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1995年第11期,1995年12月22日。 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中華民族歷史命運的偉大轉折》,《探索與爭鳴》1995年第7期,1995年7月20日。

《抗日戰爭:歷史的豐碑》,《解放日報》1995年8月2日,第11版。又載《民主與近代中國》。

《學界泰斗蔡元培》,載康捷等主編《學海行舟人物》,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

《從傳播歐洲思想到回歸傳統文化—— <甲寅>時期章士釗思想研究》,《史林》1996年第1期,1996年3月。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科教興國:神圣的歷史召喚》,《公共行政與人力資源》1996年第3期,1996年5月。

《留學教育與近代中國》,與陳祖懷合作,《史林》1996年第3期,1996年9月。

《論孫中山對中國近代化的目標設定》,《學術月刊》1996年第11期,1996年11月20日。又載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上海炎黃文化研究會編《孫中山與現代文明》,蘇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梁啟超與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載湖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所主編《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愛國志士的豐碑——讀俞兆鵬的<謝疊山大傳>》,《社會科學報》1997年2月20日,第4版。

《論民國教育史的分期》,《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期,1997年3月25日。

《民國教育與中國現代化》,《江海學刊》1997年第3期,1997年5月10日。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孫中山對中國現代化的貢獻與局限》,《探索與爭鳴》1997年第5期,1997年5月20日。又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1997年第9期,1997年10月22日。

《正氣:中國的脊梁》,《文匯報》1997年5月26日,第9版。又載《科技文萃》1997年第8期 ,1997年8月5日。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盧溝橋事變:歷史的轉折點》,與楊宏雨合作,《史林》1997年第3期,1997年9月。又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史》1997年第10期,1997年11月28日。

《社會轉型與道德重構》,《中國文化與世界》第5輯,1997年。

《論嚴復的國家學說》,《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年第1期,1998年1月15日。又載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 1998年第9期,1998年10月22日 。又載福建省嚴復學術研究會、福州市嚴復研究會編《嚴復與中國近代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關于民國教育及教育現代化的對話》,《公共行政與人力資源》1998年第2期,1998年3月。

《“古為今用”然否論——與李新同志商榷》,《百年潮》1998年第3期,1998年5月5日。

《戊戌維新與國家觀念的轉型》,《史林》1998年第2期,1998年6月。又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1998年第9期,1998年10月22日。

《戊戌百年祭先賢》,《史學月刊》1998年第4期,1998年7月。

《戊戌維新與中國教育近代化》,《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8年第3期,1998年8月15日。又載人大復印報刊資料 《中國近代史》1998年第11期,1998年12月22日。又載王曉秋主編《戊戌維新與近代中國的改革:戊戌維新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美國華僑華人文化變遷論·序言》,載吳前進著《美國華僑華人文化變遷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戊戌變法的現代意義》,日本愛知大學《中國21》第5卷,1998年10月。

《梁啟超》,載馮林主編《重新認識百年中國:近代史熱點問題研究與爭鳴(下)》,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

《永垂青史昭后世——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大江南北》1999年第5期,1999年5月5日。

《史家訪談:李華興教授訪談錄》,張元隆采訪,《歷史教學問題》1999年第4期,1999年8月15日。

《1957年:良機與逆轉》,《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1999年9月15日。又載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史》2000年第2期,2000年2月26日。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又載黃頌杰主編《光華文存:<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復刊30周年論文精選(史學卷)》2008年5月版。又載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史苑英華: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論文選》,2006年9月印行。又載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史苑英華: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論文精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年7月版。

《論孫中山教育為立國之本的理念》,《廣東社會科學》2001年第1期,2001年2月15日。

《理論創新四題》,《江蘇社會科學》2001年第1期,2001年1月、2月。

《道德·大同·世界和平——簡論孫中山的和平思想》,《社會科學》2001年第6期,2001年6月15日。又載[日]高橋強、林家有主編《理想·道德·大同:孫中山與世界和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方平撰<清末上海公共領域的整合與市民階級的興起>點評》,載丁日初主編《近代中國》第12輯,2002年12月。

《蔡鍔將軍:立志救民,與時俱進》,《近代中國》第13輯,2003年8月。

《清史體例芻議》,載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體裁體例工作小組編 《清史編纂體裁體例討論集》上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版。

《“學術是學者的生命” ——簡述蔡尚思教授的治學精神》,《史林》2004年第6期,2004年12月30日。

《孫中山與中國近代國家觀念的發展》,與張元隆合作,《廣東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2005年1月15日。又載江中孝、王杰主編《跨世紀的解讀與審視:孫中山研究論文選輯(1996—2006)》,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中國近代國家觀念轉型的思考》,與張元隆合作,《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2005年1月。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以史為鑒的啟示——讀曹天忠 <教育與社會改造>》,《歷史教學》2005年第5期,2005年5月5日。

《容閎:中國近代化的卓越先驅》,《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復旦大學百年校慶特輯2005年第5期,2005年9月1日。又載珠海容閎與留美幼童研究會主編《容閎與科教興國:紀念容閎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一百五十周年論文集》,珠海出版社2006年10月版。又載李華興著《民主與近代中國》。

《情系<學術月刊>》,《學術月刊》2007年第2期,2007年2月20日。

《終身難忘的教誨——緬懷恩師蔡尚思教授》,載周桂發、施宣圓、傅德華主編《永不畢業的世紀學人蔡尚思》,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版。


編畢于2025年6月22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福建福耀科技大學最低投檔線公布,超過多所雙一流名校!曹德旺:首年8億元預算招50個學生,對標斯坦福

福建福耀科技大學最低投檔線公布,超過多所雙一流名校!曹德旺:首年8億元預算招50個學生,對標斯坦福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9 17:50:10
剛奪冠就塌房?世界冠軍被爆欠債千萬,關鍵證據曝光,身份不簡單

剛奪冠就塌房?世界冠軍被爆欠債千萬,關鍵證據曝光,身份不簡單

陳意小可愛
2025-07-21 12:57:13
震驚!小米YU7、尊界S800保險費曝光

震驚!小米YU7、尊界S800保險費曝光

電動知家
2025-07-21 15:34:24
陜西47歲男子肝癌晚期,妻子為了讓他安心不敢說出病情,誰料,男子去世后,妻子竟在他的手機里發現了秘密!

陜西47歲男子肝癌晚期,妻子為了讓他安心不敢說出病情,誰料,男子去世后,妻子竟在他的手機里發現了秘密!

不二大叔
2025-07-21 22:07:01
著名導演逝世,終年63歲!曾擔任奧斯卡評委!

著名導演逝世,終年63歲!曾擔任奧斯卡評委!

魯中晨報
2025-07-21 16:48:09
土耳其一點不含糊,直接下場參戰了!

土耳其一點不含糊,直接下場參戰了!

科技有趣事
2025-07-20 11:44:36
華南理工大學施雪濤開發出陰莖增粗貼片,可實現有效增粗,不易降解、長期穩定!

華南理工大學施雪濤開發出陰莖增粗貼片,可實現有效增粗,不易降解、長期穩定!

醫脈圈
2025-07-20 12:07:20
央視曝光!又一灰色產業鏈暴雷!0成本套現48萬,還不用還?

央視曝光!又一灰色產業鏈暴雷!0成本套現48萬,還不用還?

觀察鑒娛
2025-07-21 10:20:51
保羅底薪投奔快船,4大意義誕生!陣容聯盟最強,10核心全是首發

保羅底薪投奔快船,4大意義誕生!陣容聯盟最強,10核心全是首發

嘴炮體壇
2025-07-21 23:58:24
政審通過卻被退檔,一名考生與國防大學失之交臂,原因讓人破防

政審通過卻被退檔,一名考生與國防大學失之交臂,原因讓人破防

紅豆講堂
2025-07-20 15:42:39
亞洲一哥與東家分道揚鑣:新帥不給足夠信任承諾,他想要離開

亞洲一哥與東家分道揚鑣:新帥不給足夠信任承諾,他想要離開

里芃芃體育
2025-07-22 03:00:03
CCTV5直播中國男籃VS委內瑞拉,比賽時間公布,楊瀚森周琦都會打

CCTV5直播中國男籃VS委內瑞拉,比賽時間公布,楊瀚森周琦都會打

體育大學僧
2025-07-21 12:05:23
拔出蘿卜帶出泥,杜建英更多秘密被曝,原來私生子只是冰山一角

拔出蘿卜帶出泥,杜建英更多秘密被曝,原來私生子只是冰山一角

小白兔YY
2025-07-21 13:44:18
力壓吉利長城!又一汽車巨頭誕生,百年難見的氣運之子

力壓吉利長城!又一汽車巨頭誕生,百年難見的氣運之子

象視汽車
2025-07-21 07:00:08
先是海參崴,再是圖瓦和庫頁島,俄羅斯對中國,心態完全改變了

先是海參崴,再是圖瓦和庫頁島,俄羅斯對中國,心態完全改變了

近史閣
2025-07-19 19:29:19
一聲巨響!俄羅斯轟炸波蘭企業,波蘭頭上懸了3年的劍終于落地了

一聲巨響!俄羅斯轟炸波蘭企業,波蘭頭上懸了3年的劍終于落地了

文雅筆墨
2025-07-21 09:10:43
心疼宗馥莉也不該造謠她奶奶,深扒后才發現奶奶也是大女主

心疼宗馥莉也不該造謠她奶奶,深扒后才發現奶奶也是大女主

娛小北
2025-07-21 00:21:27
宗澤后又曝大瓜,宗馥莉結過婚,前夫身份不簡單,網友反應一邊倒

宗澤后又曝大瓜,宗馥莉結過婚,前夫身份不簡單,網友反應一邊倒

查爾菲的筆記
2025-07-21 19:02:15
官宣:高校大規模裁員!

官宣:高校大規模裁員!

超級數學建模
2025-07-18 22:36:17
世事無常,四川高考生劉萍去世,前一天收錄取通知書,第二天溺水

世事無常,四川高考生劉萍去世,前一天收錄取通知書,第二天溺水

育學筆談
2025-07-21 19:35:23
2025-07-22 04:32:49
明清史研究輯刊 incentive-icons
明清史研究輯刊
分享推介明清史研究資訊
7944文章數 22479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教育要聞

關于課外輔導班,我持反對態度

頭條要聞

男子為終身質保花60萬買蔚來 1年跑17萬公里權益沒了

頭條要聞

男子為終身質保花60萬買蔚來 1年跑17萬公里權益沒了

體育要聞

這四位大兄弟,你們真敢要3000萬吶

娛樂要聞

五哈全員為寶石老舅送祝福

財經要聞

炒港美股"補稅潮"突襲?一文了解始末

科技要聞

劉強東闊氣出手!兩月投了4家具身智能公司

汽車要聞

勞斯萊斯前設計師全新力作 榮威M7正式亮相

態度原創

家居
健康
時尚
手機
公開課

家居要聞

別樣老上海 重塑復古優雅

呼吸科專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謠言!

二搭的風正在吹向你的CP

手機要聞

曝REDMI K90全系50MP長焦、定制新屏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涿鹿县| 金阳县| 长乐市| 瑞丽市| 交城县| 尼玛县| 宝丰县| 益阳市| 富民县| 金山区| 湛江市| 西乌珠穆沁旗| 安乡县| 平遥县| 玛纳斯县| 临漳县| 怀安县| 吴江市| 西丰县| 米易县| 镶黄旗| 芦溪县| 乡宁县| 方正县| 开远市| 疏附县| 韶山市| 霍城县| 河曲县| 万山特区| 屏东县| 中西区| 嘉义市| 壶关县| 隆德县| 酒泉市| 乐山市| 永吉县| 抚松县|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