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占領的約旦河西岸,一道五米高的金屬圍欄橫亙在巴勒斯坦小鎮辛吉爾(Sinjil)的東邊。
涂成黃色或橙色的沉重大門被安裝在巴勒斯坦社區的入口處,封鎖了所有進出城鎮的通道,只留下一條單一的入口,而入口處的以色列士兵在哨所中嚴密監視著一切。
52歲的辛吉爾居民薩娜·阿爾旺(Sana Alwan)是一名私人教練,她說,曾經只需短短幾分鐘就能抵達拉馬拉的路程,現在往往會耗費三小時,甚至更久。每天出門時,她根本無法預測自己會在檢查站被困多久。
“我們的生活有一半都浪費在路上了。”她說道。
因為無法確保按時抵達,她的工作量大幅減少,客戶也漸漸流失。
34歲的穆罕默德·賈穆斯(Mohammad Jammous)在杰里科長大,現居拉馬拉。他曾經幾乎每周都能見到家人,但如今,原本一個小時的車程往往需要耗費數小時。他說,現在通常只能每月回家一次。
一、被切斷的土地與生計
據路透社7月5日報道,52歲的穆薩·沙巴內(Mousa Shabaneh)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辛吉爾現在就像一座巨大的露天監獄。”
他是七個孩子的父親,眼睜睜看著工人們將圍欄修建到鎮邊的苗圃中,而這個苗圃曾是他唯一的收入來源。
“我們現在被禁止進入苗圃,所有的樹都被燒毀,全都沒了,到頭來,他們就是在切斷我們的生計。”他補充道。
如今,辛吉爾的居民只能通過狹窄蜿蜒的街道抵達唯一的出口。一些人需要步行穿過被封鎖的路段,再坐上另一側的車輛。
副鎮長巴哈·弗卡(Bahaa Foqaa)指出,這道圍欄將8000名居民困在僅僅10英畝的土地上,他們私有的2000英畝土地被完全隔離。
“這就是占領軍用來恐嚇人民的手段,目的是摧毀巴勒斯坦人民的意志。”巴哈憤慨地說道。
二、以色列態度
幾十年來,以色列一方面口頭上支持建立巴勒斯坦獨立國家,但另一方面卻不斷擴展定居點。路透社報道稱,他們的目標是將整個約旦河西岸并入以色列版圖。
對于圍欄的存在,以色列方面透露,約旦河西岸的圍欄和障礙物是為了保護自1967年戰爭以來遷入該地區的猶太定居者。
以色列比尼亞明地區委員會負責人以色列·甘茨(Israel Gantz)表示,辛吉爾的圍欄是因為居民曾向高速公路上的車輛投擲石塊和燃燒瓶,這些車輛的乘客是猶太人。
“如果對巴勒斯坦人完全解除限制,那只會鼓勵針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謀殺。”他說。
目前,大約有70萬以色列人居住在1967年戰爭中占領的土地上。大多數國家認為,這些定居點違反了《日內瓦公約》,該公約禁止在被占領土上安置平民。
以色列堅稱,這些定居點是合法的,并以歷史和宗教的紐帶為理由進行辯解。
以色列軍方表示,這些圍欄的設立是為了保護附近拉馬拉至納布盧斯的高速公路。
軍方在聲明中解釋道:“鑒于該地區頻繁發生的恐怖事件,我們決定設置圍欄以防止針對主要道路的石塊襲擊和其他擾亂社會秩序的活動,從而保障區域內平民的安全。”
軍方在聲明中還表示,由于仍允許居民從唯一入口進出,這項政策被認為確保了“自由通行”。
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官員認為,這些政策實際上是在故意壓制經濟發展和正常生活。他們警告,這種手段可能適得其反,促使更多年輕人同情激進組織。
巴勒斯坦總理穆罕默德·穆斯塔法(Mohammad Mustafa)曾在上個月對記者表示:““他們正在竭盡所能,讓我們的人民生活極度艱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