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科學界最佳“內線”來啦!“博覽日報”為您播報當日有趣的科學內容、最新的科研進展、腦洞大開的科學發現、熱點事件的科學觀察。您可以單獨訂閱“博覽日報”——點擊左下方 話題,點擊右側“訂閱話題”按鈕即可。
這顆行星上,你能看到79個月亮?
地球只有一個天然衛星,那就是月球。當我們夜間抬頭,我們最多只能看到一個月亮,它會出現新月、滿月或者幾乎看不到的情況。
但作為行星之王的木星,半徑是地球半徑的11倍多,體積是地球的1000多倍!除了體積和質量大,木星有非常多的“月球”——也就是繞著木星的衛星。
如果我們駕駛一艘飛船來到木星的表面,我們一抬頭,會發現天空中到處都是“月亮”——因為它有79顆衛星。并且它的“月亮”豐富多彩,甚至可能蘊含生命。
木星這么大,人類宜居過去是不是就人人都有大House了?想法很美好,但木星實際上是一顆氣態星球,表面蓋不了房子。雖然我們不能移民到木星,但它的衛星確實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適于生命繁殖的場所。
圖片來源:格致論道講壇
成功打破壟斷!160億年誤差僅1秒~
時間的基本單位“秒”,是目前7個國際基本物理量單位中被測量得最準確的量。目前,“秒”的定義為:位于海平面上的133Cs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在零磁場中躍遷輻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
當前用于復現“秒”定義的裝置為133Cs噴泉原子鐘,其最小頻率不確定度為1×10?1?,相當于連續運行3.2億年誤差一秒。在此基礎上要想進一步減小系統不確定度,提高“秒”的精度,面臨難以突破的挑戰。
2022年舉辦的第二十七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通過“關于秒的未來重新定義”決議——將利用光鐘實現時間單位“秒”的重新定義,并計劃在2030年第29屆CGPM大會做出最終決定。而實現這一目標則要求世界上至少有三臺位于不同研究機構的光學原子鐘(基于相同的鐘躍遷)的系統不確定度小于2×10?1?。
此前,國際上僅有美國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JILA)研制的??Sr光晶格原子鐘和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研制的1?1Yb光晶格原子鐘滿足這一要求。
近期,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在??Sr光晶格原子鐘系統領域取得了突破進展,使我國在光晶格鐘主要性能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第二個實現光晶格鐘頻率不確定度和頻率不穩定度均優于2×10?1?(相當于連續運行160億年誤差一秒)的國家。
鍶光鐘物理裝置(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僅硬幣大??!
我國科學家打造衛星激光通信“超強心臟”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成功研發出高性能MEMS快反鏡,如同衛星激光通信"數字生命體"的"精密心臟",精準調控光束確保星間通信的"生命信號"不中斷。
該器件突破傳統機械鏡體積大、遲滯和原有MEMS鏡面小、帶寬低、無傳感的瓶頸。采用"復合骨骼"般的雙層異構集成技術,實現大鏡面、小封裝,并集成高靈敏度角度傳感器。
受手機屏按壓啟發,利用硅壓阻原理創新設計"應力集中區",將傳感器靈敏度大幅提升63%,如同賦予"超人聽力",能分辨1000公里外0.3米的變化(0.3μrad)。
為確保信號"毫發無損",團隊對鏡面動態形變進行"全維度體檢"。在500Hz工作頻率下,精度達±2mrad,最大動態表面形變僅2納米——相當于足球場鏡面起伏不超過一根發絲!
這滿足遠距離衛星激光通信對鏡面面型的嚴苛要求,在航空航天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未來團隊將繼續優化鏡面尺寸、閉環控制及可靠性。
封裝后的MEMS快反鏡(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既要水少肥少還要水稻產量好?
現代矮稈水稻品種和化肥使用大幅提高了產量,但也消耗了大量水和肥(尤其是氮肥)。如何在減少水肥使用的同時,保證產量和抗病性,是個大難題。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關鍵“開關”——水稻體內的 OsNPF6.1 蛋白。它主要負責在缺氮環境下吸收硝態氮。
研究發現當水稻采用“節水減肥”模式,生長在低硝態氮環境中時,反而能更好地抵抗水稻條紋病毒(RSV)。這時,OsNPF6.1蛋白被激活,促進吸收硝態氮。這些硝態氮被轉化為一種叫“一氧化氮”的信號分子,啟動抗病毒程序。
病毒也很狡猾,它產生的SP蛋白會像“膠水”一樣粘住OsNPF6.1,讓它失效,從而破壞水稻的這條抗病毒防線。但在低氮環境下,OsNPF6.1蛋白會發生一點“變形”(科學家稱為磷酸化修飾)。這個小小的改變讓它不容易被病毒的SP蛋白抓??!這樣,即使氮少,OsNPF6.1也能繼續工作,幫助水稻抵抗病毒。
科學家之前就發現,OsNPF6.1的一個優良版本能幫助水稻在低氮條件下增產。這次研究又發現,這個優良版本本身就有抗病毒的潛力!所以,選育帶這個優良版本的水稻品種,再配合使用緩釋硝態氮肥,有望實現減少氮肥用量、增強對RSV等病毒的抗性、維持甚至提高產量!
只活一年的雄性華麗扇喉蜥為求偶有多拼?
雄性華麗扇喉蜥身高只有大約7厘米,需要站到巖石上才能吸引雌性華麗扇喉蜥的目光。由于華麗扇喉蜥只能存活一年,所以這是它們唯一的繁殖機會,如果遇到競爭者,它們也不惜血戰.....
視頻來源:CCTV紀錄
內容綜合自中國科普博覽微博、格致論道講壇、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CCTV紀錄
本文首發于中國科普博覽(kepubolan)
轉載請注明公眾號出處
推薦資源
關注使用“科學與中國”小程序,可觀看以院士科普視頻為代表的優秀科普視頻,第一時間獲取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科學節等科普活動報名信息。
轉載注明出處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授權、合作、投稿事宜,聯系webmaster@kepu.net.cn
中國科普博覽是中國科學院科普云平臺,依托中國科學院高端科學資源,致力于傳播前沿科學知識,提供趣味科教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