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我們在感受溫暖時,沒想過太陽會下山。”
兩年前的7月,湖南衛視這條悼念微博,像一把鈍刀,令屏幕前的我們淚如雨下。
再次回顧李玟在《聲生不息》唱《真的想見你》的片段,突然驚覺:那個笑容甜美、熱辣似火的“電臀天后”,真的永遠留在了2023年的夏天。
兩載春秋,蟬鳴依舊,《想你的365天》仍在街角飄起。可我們終于懂了——原來“太陽”也會累,那些“我很好”的背后,藏著多少沒說出口的“我撐不住了”。
擁有“熱辣甜嗓”的天才少女
李玟的人生,是一本寫滿坎坷的勵志書。
1975年1月17日,李玟出生于香港。9歲隨母親移民美國加州時,父親已因病離世。母親帶著三個女兒,艱難度日。
李玟學習努力刻苦,以優異成績被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錄取,并在大學期間連續四年擔任學生會會長。
1991年,她參加美國舊金山華埠獅子會妙齡小姐慈善活動,獲得冠軍。次年又獲“加州地區歌唱大賽冠軍”,表現出令人驚嘆的音樂天賦。
真正的轉折在1993年——李玟參加香港TVB《新秀歌唱大賽》,以一曲《Delta Dawn》驚艷眾人,拿下亞軍,正式叩開娛樂圈大門。
1994年6月15日,她的首張專輯《愛就要趁現在》橫空出世,一周銷量突破20萬張,標志性的“熱辣甜嗓”從此刻進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首位站在奧斯卡舞臺上的華人歌手
1996年加盟臺灣索尼唱片后,李玟的事業開始“開掛”:《李玟》《CoCo’s Party》兩張專輯橫掃亞洲;
1998年《Di Da Di 暗示》銷量180萬張,“電臀天后”成為專屬標簽;更在第16屆世界杯足球賽開幕式上,用一曲《顏色》點燃全球觀眾的熱情;
1999年李玟發行首張英文專輯《Just No Other Way》,全球銷量200萬張,并憑借主打歌曲《Do You Want My Love》成為首位成功進軍歐美主流樂壇的華人歌手。
2001年第73屆奧斯卡頒獎禮,李玟身著紅色亮片旗袍唱《月光愛人》(英文名為《A Love Before Time》,《臥虎藏龍》主題曲),讓世界記住東方美——這也是華人歌手第一次站在奧斯卡的舞臺上。
臺上熱辣如火,臺下抑郁成疾
舞臺上的李玟光芒四射;可舞臺下的她,卻藏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
她的左腿天生有缺陷,2歲手術失敗,醫生用鐵棍穿過腳跟固定,導致一輩子只能靠右腿支撐舞臺上的勁歌熱舞。每一場演唱會結束,右腿都腫得像發面饅頭一樣。
而與富商樂裕民的婚姻,光鮮背后同樣滿目瘡痍:為求子她經歷9次試管嬰兒,并被媒體多次曝光丈夫出軌……
更讓人心碎的,是與抑郁癥的對抗。在李玟的社交賬號里,我們看到的永遠是她的元氣自拍、和粉絲的熱情互動以及對生活的真誠感恩;可現實生活中的她卻被抑郁癥折磨多年。
有人說,舞臺上的她像火,把光和熱全撒向人間;可沒有人知道,舞臺下的她,抑郁成疾,只能在黑暗里默默舔傷。
2020年,李玟在微博寫下:“醫治破碎的心靈需要極大的勇氣,我還在學習。”就這樣她一次次咬著牙硬扛過去,直到終于扛不下去——
而最后一條語音,她還在對歌迷說:“你們要健康快樂,我會努力的。”
那些“我很好”的背后
李玟的離開,像一把鋒利的刀,劃開了現代女性的集體困境:我們習慣了當“超人”,卻忘了自己也是需要被疼的“普通人”。
搜索社交平臺,“媽媽/妻子/女兒/職場人”的標簽下,滿是相似的故事:
凌晨3點哄睡孩子,爬起來改方案的職場媽媽;
婆婆住院、孩子發燒、丈夫出差,一個人扛下所有的“頂梁柱”;
明明累到頸椎犯病,卻因為“同事都沒下班”不敢先走的“老好人”;
為了維持家庭和諧,默默咽下委屈的“賢妻良母”……
我們總說“等忙完這陣就休息”“等孩子大了就對自己好點”,卻忘了:愛自己這件事,從來沒有“等一下”的選項。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情緒耗竭”:當一個人長期忽視自己的需求,不斷透支情感和精力去滿足他人時,最終會陷入“我什么都做不好”的絕望。
李玟的悲劇,正是這種耗竭的極端體現——她太習慣當“給予者”,卻不記得自己也需要被呵護被愛。
正如一位心理學專家所說:“自我關愛不是自私,而是一種心理資本的積累。只有先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我們才能在家庭和社會角色中保持穩定輸出。”
親愛的,任何時候都請記得愛自己
人生實苦,但任何時候都請記得愛自己,這或許是李玟留給所有女性的最后一課:
真正的強大,不是“我可以”,而是“我允許”:允許自己脆弱,允許自己休息,允許自己把“我”放在第一位。
那么,如何真正學會“愛自己”?
第一,把“我需要”說出口。
很多女性習慣了當“救火隊員”,卻忘了自己的需求同樣重要。下次當你想拒絕無效社交、想推掉額外的工作、想給自己買件貴一點的衣服時,試著說:“我需要這樣。” 是的,你的感受,值得被重視。
第二,給生活留一塊“自我區”。
朋友曉琳的故事讓我很有觸動:她每天早起1小時,在客廳鋪瑜伽墊;每周三晚把孩子交給丈夫,去學油畫;每個月給自己買一束花。
她說:“這些時間不是浪費,是我和自己的約會。”哪怕每天只有15分鐘,也要留給“純粹的自己”——讀一本書、聽一首歌、發一會兒呆,都好。
第三,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李玟的遺作《戰歌》里唱:“傷痛過、血淚模糊過,懷疑過也重新來過。”
我們不必當“女戰士”,可以當“普通人”。工作沒做好,哭一場沒關系;婚姻有矛盾,吵一架沒關系;身材不完美,穿不了喜歡的衣服也沒關系。
你不需要活成任何人的“完美模板”,只需要活成自己的“完整版本”。
最后,請記住:如果你“以前喜歡的事現在一點都提不起興趣”,“半夜醒來看天花板就想哭”,“連笑都需要力氣”,那么一定記得抽時間找心理醫生聊聊。
那些藏在笑容里的痛,不該是秘密;那些需要被聽見的聲音,不該被沉默。“請你務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萬次,毫不猶豫地救自己于人間水火。”
兩周年的今天,我們懷念李玟的歌,更懷念她“為華人音樂破圈”的熱血;我們心疼她的痛,更想替她告訴所有女性:
你可以耀眼,也可以脆弱;你可以是別人的太陽,也可以只做自己的光。
愿天堂沒有抑郁,愿你在未來的舞臺上,永遠唱得肆意,笑得坦然。
CoCo,我們想你,不止365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