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度對華的態度很是活躍,為此還將網絡上爆火的“高志凱線”拿了出來說事,面對這樣的情況,印度政府不得不做出回應。
為此,印度防長就在北京向中國拋出“永久劃線”的橄欖枝的同時,外長蘇杰生說:印度是中國的最大的鄰國,而后總理莫迪的專機默默地飛向了非洲。
三場戲碼同步上演,印度的外交變臉比熱帶季風轉向還快,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橄欖枝的背后
印度防長拉杰納特·辛格訪華時突然拋出“愿推進中印永久劃界”的提議,表面是和平信號,內里卻藏著精密算盤,先是打向中巴關系。
今年5月印巴邊境沖突中,巴基斯坦使用中國殲-10C戰機擊落多架印度軍機,徹底暴露了印軍裝備代差,更讓新德里焦慮的是,巴方正計劃追加采購更先進的中國戰機。
印度試圖以“邊界讓步”為籌碼,換取中國在印巴爭端中保持所謂“中立”,后面是止損策略,中印邊境對峙八年,中國在基礎設施和后勤保障上占據壓倒性優勢。
印度為維持同等軍力部署,每年消耗GDP近1.5%,遠超中國的0.3%,這種消耗戰拖得越久,印度越被動,主動提“劃界”實則是以攻為守,搶占道義高地。
最后直指經濟困局,莫迪“印度制造”戰略遭遇瓶頸,第二季度外資流入同比下滑18%,邊境問題被國際資本視為重大地緣風險。
印度工業聯合會報告顯示:超七成外企擔憂邊界沖突導致供應鏈中斷,解決邊界爭議,成為莫迪挽回外資信心的速效藥。
然而這些算計撞上了中國的務實立場,中印已舉行二十輪軍長級會談,解放軍在實控線中方一側建成59個直升機坪、12條戰略公路,西藏軍區全域5G覆蓋。
軍事優勢轉化為外交定力,中國堅持“互不挑釁”原則,對印度的空頭支票一笑置之。
最大鄰國的雙面戲
印度外長蘇杰生的表演更顯精妙,他在國際場合高調宣稱“印美關系不決定對華立場”,自詡“中國最大鄰國”,擺出戰略自主姿態,話音未落,現實就給了響亮耳光。
就在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印結束當天,印度商務部宣布對112項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涵蓋新能源組件和精密機械。
這種兩面性貫穿印度外交全局,在四方安全對話(QUAD)中,印度積極扮演美國“印太戰略”的軍事支點,今年聯合軍演頻次創紀錄。
轉身在金磚平臺,又屢次否決去美元化提案,拖慢組織改革進程,更諷刺的是上合防長會議,印度作為唯一拒簽聯合聲明的成員國,把“不結盟”演成了“全得罪”。
莫迪的非洲之行揭穿了最后偽裝,7月3日,他登機前往加納、阿根廷、巴西,表面談礦產合作,實則劍指中國稀土供應鏈。
印度商務部長戈亞爾曾放話要“替代中國稀土”,但印度國家稀土公司連年虧損,喀拉拉邦稀土礦因環保抗議停工三年,缺乏冶煉技術的印度礦石,最終仍要運往日本加工,所謂“擺脫中國依賴”淪為國際笑話。
印度難逃的戰略困局
莫迪臨行前突然改口稱“金磚是關鍵平臺”,暴露了印度更深層的戰略焦慮,特朗普上臺后推行“美國優先”,對印度加征鋼鋁關稅,美印貿易談判上月破裂。
與此同時,金磚吸納埃及、伊朗、沙特等新能源大國,話語權顯著提升,印度既怕被美國收割,又怕被金磚邊緣化,只得重新擺出合作姿態。
中俄走近更讓新德里如坐針氈,俄烏沖突后,中俄能源結算全面去美元化,軍事協作深化,印度雖從俄羅斯低價購油,卻因美國二級制裁損失120億美元貿易額。
若徹底倒向西方,將喪失俄制武器維護渠道,印軍70%裝備依賴俄方技術支持,經濟數據揭示殘酷真相,中國連續三年穩居印度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2024年逆差突破1200億美元。
印度想取代中國供應鏈, 現實是手機產業鏈十年攻關,本土化率仍不足15%;莫迪力推的半導體計劃,因土地糾紛和電力短缺擱淺。
當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占率達28%時,印度塔塔汽車卻因電池技術卡脖子被迫裁員。
結語
印度的“劃界”倡議與“最大鄰國”自詡,終究是包裹戰略野心的糖衣,蘇杰生的外交辭令遮不住QUAD軍演的硝煙,莫迪的非洲礦產之旅救不了斷裂的稀土產業鏈,防長的“橄欖枝”更動搖不了中巴鐵盟。
中國看得明白:穩定邊境需要起重機而非擴音器,區域合作要實績不要姿態,當印軍在拉達克修隧道時,中巴經濟走廊已創造56萬個崗位,當莫迪推銷稀土計劃時,中國已掌控全球90%稀土加工技術。
印度若真想當“最大鄰國”,就該明白:大國地位不是討來的,而是靠互信掙來的,一邊喊和平一邊搞小圈子,一邊要合作一邊加關稅,這套把戲,早該收場了。
資料來源:
《莫迪開啟十年來“最長訪問”》環球時報
《印度外長“狂言”:鄰國要么合作,要么付出代價》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