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你家后院的爛樹枝!
這是30萬年前的木頭工具!
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7月4日文章(《30萬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遺址最新考古成果在線發表》)指出,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多學科團隊公布了一項考古新發現,云南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35件保存完好的距今約30萬年的木器,并確認是人類制作和使用的工具。這是目前東亞地區發現最早的木器。
云南甘棠箐,一個被古撫仙湖封印的“時間膠囊”!
1984年現身,2014—2015年和2018—2019年該遺址被再次發掘。
缺氧湖底+快速掩埋,讓35件木器逃過腐爛命運,成了穿越30萬年的“信使”!
如何實錘這是人類工具?劃重點——
? 削削削!
一些標本存在因砍枝修形削尖而留下的削刮痕,尖端存在因使用而產生的磨光條痕和斷裂破損。這些痕跡出現在特定部位并具有方向性,是人類加工與使用的證據。
? 用用用!
一些木器尖端保留土壤殘留物,包含植物淀粉粒,證明木器的主要功能是挖掘地下植物食材。
? 復刻!
實驗模擬成功復原了用石器加工木器并用來挖掘植物根莖的過程,輔證遺址出土的木器是人類制作和使用的工具。
更絕的是——這里石器為啥超迷你?
因為遺址附近缺乏石器原料,只能在遠處尋找石料,把加工成形且便攜的小型石器帶入遺址使用。木器的出現,應是遺址占居者因石料資源匱乏而用木質工具取代石器功能的結果。這些石器被古人用來加工木器、肢解獵物,木器上的削刮痕跡和動物骨骼上的切割劃痕即為明證。
該成果多方面改寫了學界對于舊石器時代人類生存能力與方式和東亞舊石器時代文化特點及其成因的認識,包括竹木器在東亞、東南亞古人類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對舊石器時代“竹木器假說”的實證意義。
該發現首次揭秘古人類采集經濟狀態,全面展現遠古盤中餐中廣譜食材的種類,提供了先民用木器挖掘可食性植物根莖的可靠證據,揭示了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環境下的東南亞古人群獨特的資源利用策略和適應生存方式。
這些不起眼的木棍
藏著被遺忘的
“舌尖上的舊石器時代”
它證明
生存的答案,從來不止一種
圖片來源于中科院古脊椎所微信公眾號
新媒體編輯:常暢
如需交流可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