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初以來,俄羅斯武裝力量對烏克蘭實施了系統性大規模空襲,其強度和持續性遠超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以來的任何階段。烏克蘭的軍事基礎設施和軍工企業遭受嚴重破壞,俄軍的戰果顯著提升。這一變化源于俄軍采用了新的空襲戰術,結合多種遠程武器協同作戰,使烏克蘭防空體系難以招架。
在特別軍事行動初期,俄軍主要依賴“口徑”巡航導彈、Kh-101空射導彈以及“伊斯坎德爾”戰役戰術導彈實施打擊,同時蘇-34和蘇-30SM戰斗轟炸機也頻繁出動。然而,到了2022年秋季,俄軍空襲強度下降,戰斗航空兵轉而專注于前線支援,遠程打擊任務主要由巡航導彈和“天竺葵”-2無人攻擊機承擔。由于武器庫存有限,俄總參謀部調整戰術,轉而針對烏克蘭關鍵基礎設施實施精準打擊,尤其是發電站和變電站,以削弱其軍工生產和后勤運輸能力。
這一戰術在2023年冬季進一步升級,俄軍將石油、天然氣和燃料儲存設施也納入打擊范圍。持續的空襲嚴重影響了烏軍的作戰能力,甚至成為其所謂“反攻”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隨著俄軍在地面戰場轉入大規模進攻,原有的精準打擊戰術已無法滿足需求。因此,俄軍近期轉向系統性空襲,利用“天竺葵”-2無人機進行不間斷襲擾,同時結合導彈實施決定性打擊。
目前,俄軍每天出動至少100架“天竺葵”-2無人機,盡管單架無人機的破壞力有限,但大規模使用足以干擾目標運作,破壞生產和運輸效率。與此同時,導彈仍承擔主要打擊任務,但使用原則發生變化。俄軍不再追求同時打擊多個目標,而是集中火力逐一摧毀關鍵設施。導彈負責初始破壞,無人機則阻止烏軍修復,隨后導彈再次補射,確保目標徹底癱瘓。這種戰術尤其適用于大型工業設施和防御嚴密的基礎設施,使其短期內難以恢復功能。
俄軍的空襲組織水平也顯著提升,各環節配合精準。無人機首先擾亂烏軍防空系統,隨后“伊斯坎德爾”和“匕首”導彈打擊防空陣地,為后續巡航導彈開辟通道。Kh-101和“口徑”導彈負責主要破壞任務,而“天竺葵”無人機則在打擊后持續襲擾,阻止修復。目前,俄軍正進一步優化戰術,以應對機場等復雜目標。
烏克蘭方面對此束手無策,主要問題在于防空系統嚴重不足。理論上,烏軍需要數十套防空系統才能有效抵御俄軍空襲,但現實是現有防空力量無法覆蓋所有關鍵目標。基輔的軍事和政治領導層顯然未能預料到俄軍戰術的迅速調整,導致其防御體系陷入被動。隨著俄軍持續施加壓力,烏克蘭的軍事和經濟基礎設施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打擊,進一步削弱其戰爭潛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