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歌手》第四期中,單依純一首《李白》沖上了熱搜!
“單依純瘋了”的詞條瘋狂吸引人的眼球,點進去一看,這還是單依純嗎?
她一改往日溫柔形象,魔性歌詞“如何呢?又能怎?”,配上唱詞風格,吸引一眾網友魔改模仿。
但隨著熱度的發酵,也帶來了諸多質疑,網友們紛紛倒戈,口碑直下,表示:“這就是在毀經典!”
此時,我不禁想起一個人。
同樣的舞臺,同樣的年紀,她也是在這樣的舞臺燈光下去表達自己。
但口碑風評卻出奇的好,出奇的一致。
她就是集才華與美貌于一身的鄧紫棋。
曾有人發出質疑,單依純能不能成為第二個“鄧紫棋”呢?還是平臺創造的神話?
01
單依純19歲時,參加了2020年的《中國好聲音》,在盲選階段所演唱的《永不失聯的愛》。
這首歌刷屏各大視頻網站和音樂榜單,甚至沖上了抖音話題榜前三,點贊量破百萬。
獨特的聲線和高超的唱功,讓單依純年少成名。
她的實力無疑是讓人認可的,但翻看她所有的歌唱曲目,幾乎都是翻唱,與鄧紫棋這類創作型音樂人差距非常明顯。
出道至今五年,還沒有非常像樣的專輯,在《歌手》上夸張的改編,對于她自身來說可能并不是好事。
《歌手2025》中單依純翻唱王菲經典作品《天空》,其憑借空靈嗓音與高完成度的現場表現,連續兩期獲得競演第一名。
單依純在節目播出后發文稱“致敬”前輩,但從她幾期節目來看,妝造和形象打造,都隱隱透著王菲的影子。
單依純選擇的歌曲很多都是王菲的經典曲目或者風格相近的歌曲,唱腔和唱法更是和王菲如出一轍。
這波操作很難不讓人懷疑是在蹭熱度。
單依純在19歲憑借《中國好聲音2020》爆火后,后又在2021年參加愛奇藝綜藝《爆裂舞臺》,同年還參加了《說唱聽我的第二季》《我們的歌第三季》《聲生不息·家年華》等多檔綜藝。
作為一個歌手,不去沉下心鉆研,而是過分依靠流量刷臉,頻繁登上綜藝,消耗自己,明顯是不合適的。
尚且年輕的單依純,在我認為,可能還真無可能成為第二個。
02
鄧紫棋,同樣是23歲參加《歌手》,她在綜藝成名后,并沒有躺在名利的溫床,而是毅然前往伯克利音樂學院深造,提升自己。
在流量面前,她永遠記得自己的初心,是對音樂的熱愛。
17歲時,她就發行個人首張EP《G.E.M.》,其中大部分是自己作詞作曲,2009年,鄧紫棋憑借該EP獲得2008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生力軍女歌手獎(金獎)”,第9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粵語女新人獎” 。
2014年,鄧紫棋在《歌手》第一期演唱《泡沫》,憑借充沛的情感和高超的唱功,她火遍內陸。
有人說,一個歌手失去經紀公司的支持就像斷線的風箏,永遠飛不出去。
鄧紫棋偏偏飛了出去,在擺脫了經紀公司之后,她實力證明了自己是個獨立音樂人。
2020年,她發表了脫離經紀公司后的第一張專輯《摩天動物園》,內容完全由自己作詞作曲。
該專輯獲得第31屆臺灣金曲獎“評審團”獎,第43屆十大中文金曲”“最佳中文唱片獎”、“2020hito流行音樂獎”、“亞洲傳媒推崇大獎” 、2019年度流行音樂全金榜“年度最佳專輯獎”等多名獎項 。
這是她首次真正為自己發聲。
那一刻,人們才意識到,那個曾被貼上‘甜美少女’標簽的女孩,早已在沉默中完成自我覺醒。
每一次低谷都是為下一次高峰做準備,鄧紫棋是一個在逆境中成長的人。
03
綜藝節目只是一個舞臺,只是給選手們提供了一個機會。
有些人通過舞臺會越走越順,有些人卻適得其反。
現實中的例子,數不勝數,譬如:
2015年,李榮浩通過《歌手》這個節目,打破了“歌紅人不紅”的窘況。
2020年,周深更是借助《歌手·當打之年》舞臺進一步出圈。
他演唱的《達拉崩吧》在節目播出后實現了音樂平臺上的破億播放。
2018年的張天,參加《歌手2018》后,卻被部分觀眾認為太過于注重炫技,而忘記了歌曲本身的理由淘汰,后期也并沒有走紅趨勢。
鄧紫棋,通過《歌手》獲得在內陸的大熱口碑,為她的歌唱之路繼續添磚加瓦。
而單依純,帶來的好像是平臺的造神計劃,或許能帶來瞬間的“黑紅”流量,但消耗觀眾遲早會得不償失。
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繡花要得手綿巧!
在這個浮躁的圈子內,單依純需要沉下心來,打磨自己,搞原創!
在這一點上,單依純做的不如鄧紫棋。
或許,也就是鄧紫棋口碑碾壓單依純的根本原因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