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今年3月1日中國足協官網發布的“中國足協球員自薦系統”嗎?當時,很多人以為這只是一次“走過場”。不過,根據最新的相關數據,截至 6 月 30 日,已有 25487 人進行注冊,6813 人提交了個人基礎信息,1055 人按要求完整上傳了相關技術數據資料,啟動了自薦流程,而且有303人進入到備選庫。能夠有數千人自薦,說明這套系統還是能夠發揮一些實際作用,并非完全“來虛的”。
男性比例遠高于女性
從注冊數據來看,參與人數超過 2.5 萬,顯示出社會對足球人才自薦渠道的高度關注和積極響應。提交個人基礎信息的人數占注冊人數的比例約為 26.7%,而啟動自薦流程的人數占注冊人數的比例約為 4.1%。這表明,雖然大部分注冊者對系統表示了興趣,但真正完成自薦流程的人數相對較少,可能與系統對技術數據資料的要求較高有關。
在自薦球員中,男子球員 1035 人,女子球員 20 人,性別比例差異顯著。這反映出當前中國足球領域中,男性參與度遠高于女性的現狀,也提示足協在未來應加大對女子足球人才選拔的宣傳和支持力度。年齡最小的僅 5 歲,最大的 47 歲,年齡跨度大,說明足球人才自薦不受年齡限制,不同年齡段的愛好者都希望通過這一平臺展示自己。2011 至 2013 年齡段球員占比超過總人數的 69%,這一年齡段的球員正處于足球青訓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積極參與為中國足球的未來儲備了豐富的人才資源。
超三百人進入備選
根據中國足協發布的通告,自薦系統功能通過 “主動注冊 - 信息填報 - 初篩評估 - 選拔入庫 - 動態復評” 五大流程實現。目前,經過中國足協青少年足球部、國家隊管理部、女子足球部組織的專家團隊初篩評估,303 人進入到備選庫。其中,來自海外地區的 11 名自薦球員中,有 4 人入庫,這一初篩評估機制確保了入選球員具備一定的足球天賦和潛力。
通過專家團隊對自薦球員身體條件、技術能力、比賽理解等多維度評分,備選庫中 16 名球員已進入到中國足協青少年足球部組織的 2011、2012 年齡段大區訓練營。大區訓練營采用 “訓練觀察 + 教學比賽” 模式,依照 “五環” 模型對這些球員進行全方位評估。這種科學的評估機制,有助于全面了解球員的綜合素質,為后續的選拔提供了可靠依據。
從實際效果來看,能有303人進入到備選庫,說明外界對足協的這項新政還是抱有希望,愿意積極參與的。有句俗話說“高手在民間”,說不定這三百多人中,還真會涌現一些好苗子。
仍需要更好完善
“中國足協球員自薦系統” 的推出,是中國足協創新足球人才選拔機制的重要舉措。它旨在暢通足球人才選拔通道,拓寬足球人才選拔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有效防治群眾身邊的足球選材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通過這一系統,一些原本可能被埋沒的足球人才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為中國足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對于青少年球員來說,這一系統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激發了他們對足球的熱愛和參與積極性。對于國家隊和各級聯賽來說,自薦系統擴大了選材范圍,有助于發現更多有潛力的球員,提升球隊的整體實力。未來,中國足協將繼續優化 “球員自薦系統”,完善球員選拔機制,持續挖掘優秀足球人才。隨著系統的不斷完善,相信會有更多的足球愛好者參與其中,為中國足球的發展貢獻力量。
同時,足協也應加強對女子足球人才自薦的宣傳和引導,縮小男女足球人才自薦比例的差距。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強對入選球員的培養和跟蹤,確保他們能夠在足球領域中不斷成長,為中國足球的崛起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當然,它究竟能不能真正地為中國足球挖掘出優秀的人才,恐怕還需要更多的完善才行。
原標題:《新民體育|中國足協自薦系統并非“走過場”,超千人自薦會帶來“寶藏”嗎?》
欄目編輯:華心怡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關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