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初中生家長們,晚上好!咱都知道,孩子上了初中,那成長速度就跟坐火箭似的,還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和小想法了。有時候,他們能干出讓咱家長揪心到不行的事兒,就比如說晚上不回家!這時候啊,溝通就成了修復咱和孩子關系、走進他們內心世界的超級橋梁。那咱家長該咋和孩子溝通呢?
首先啊,咱得保持冷靜,千萬別一上來就發火。孩子晚上沒回家,咱心里又急又氣,這太正常了。但要是一見面就劈頭蓋臉把孩子罵一頓,孩子指定得產生抵觸情緒,之后更不愿意和咱交流了。就有這么一位家長,孩子一夜沒歸,等孩子回來,家長直接上手打了孩子。結果咋樣呢?孩子不僅沒認識到自己錯哪兒了,還離家出走好幾天,這可太鬧心了!所以啊,咱得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
情緒平穩一些之后,咱就得表達關心,讓孩子感受咱的愛。咱可以用溫和的語氣跟孩子說:“孩子,你昨晚沒回家,爸爸媽媽一整晚都沒睡好,老擔心你了。”讓孩子知道,咱生氣不是想指責他,而是因為愛他、在乎他。這種充滿愛的表達,能讓孩子心里的防備一點點放下。孩子感受到咱的關心,就更愿意說出晚上不回家的原因啦。
孩子解釋的時候,咱得耐心傾聽,走進孩子內心。千萬別中途打斷他。初中的孩子可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了,他們不回家的原因那是五花八門,可能是和同學聚會,可能是出去散散心,說不定還在逃避家里的某些問題呢。耐心傾聽能讓孩子覺得咱尊重他,咱也能更全面地了解事情真相。有個孩子,就因為在家里和父母關系緊張,經常晚上去朋友家過夜。他父母耐心傾聽后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平時對孩子要求太嚴,給孩子整有壓力了。
了解孩子不回家的原因后,咱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辦法。要是因為和同學聚會,就和孩子商量以后聚會的時間和地點,讓孩子提前跟咱說一聲。同時,咱還得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比如說晚上必須幾點之前回家。制定規則的時候,咱得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也參與進來,這樣他們才更愿意遵守。
最后,咱得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告訴孩子咱相信他以后能處理好這些事兒,不會再讓咱擔心。信任的力量可強大了,能讓孩子更有責任感。孩子按時回家或者有其他好表現時,咱得及時鼓勵和肯定。咱可以說:“你今天按時回家了,做得老棒了,爸爸媽媽可驕傲了。”這樣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更愿意往好的方向發展。
孩子晚上不回家,咱當家長的肯定擔心。但只要咱用正確的方式和孩子溝通,親子感情就能越來越好,還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溝通的時候,咱得一直保持冷靜、關心、尊重和信任,讓孩子在愛的氛圍里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大家都學會了不?
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心理咨詢師、高級中學心理學教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具有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背景。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青少年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自閉、多動與抽動癥及其他心理障礙豐富的個案經驗。青少年成長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機網癮、厭學、戀愛問題、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為(長程陪伴有豐富的經驗)、青春期問題、考前焦慮(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導)、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障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