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按套路出牌,我就得給你加碼!”
1948年,劉帥命王近山擔任主攻,進攻襄陽。豈料,對方接到任務后,竟然直接采用了最冒險的方法。
劉帥以為他的“沖動勁兒”又犯了,嚴肅叮囑他要慎重考慮。但王將軍卻堅持己見,始終不愿改變想法。
劉帥無奈,只好朝他放出了“狠話”。
結果王將軍一聽,倔脾氣也上來了,當即道:我怕過什么!
那么劉帥到底給他加了什么“碼”?王將軍最終究竟有沒有順利完成任務?
有名的“王瘋子”
在我國開國將領中,王近山將軍雖然不是資歷最深厚的,但他“猛將”的名聲卻是響當當的,一身赫赫軍功也能在眾將士中排到前幾位。
后人為了紀念他,還以他為原型,拍攝了電視劇《亮劍》,可謂家喻戶曉。
但誰能想到,王將軍當初參軍時就是個“毛頭小子”,沒有文化,也沒有指揮天分,上了戰場只會悶著頭硬拼,因此被人稱作“拼命三郎”。
不過,在我軍中,“拼命三郎”并不少見,但能像王將軍那樣取得巨大成就的,卻非常罕見。
而這一切,都得益于一個人的幫助,他就是劉伯承元帥。
兩人第一次接觸是在抗戰初期,劉帥被調到八路軍129師擔任師長。徐向前副師長特意向他介紹了自己的愛將,時任772團的副團長王近山。
劉帥看著他頭上裸露著的疤痕,頓時想起了他的一些“傳聞”,當即笑著調侃道:這就是那個“王瘋子”吧?
其實不止劉帥,就連中央領導都知道徐帥麾下有一個打起仗來不要命的同志。
當年革命形勢嚴峻,紅四方面軍的艱苦程度,并不亞于中央。
王近山在十五歲那年參的軍,結果剛進部隊沒兩天就被派上了戰場。那時的他哪里會打仗,不過是被派上去充人數的。
但他天生豪勇,不怕死,第一次上戰場便像一頭小老虎一樣,對著敵人又打又拼。
有一次,隊伍被打散了,王近山落了單,路上遇到了幾個持槍的國民黨士兵。
他卻一點也不怕,直接沖上去,抱著敵人滾下了懸崖。
后來,敵人摔死了,他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還成功回到了部隊。從此,大家便送了他一個外號“王瘋子”。
也因此,他受到了徐帥的賞識,迅速被提拔到了團長的位置。
后來他便愈戰愈勇,渴望打仗、拼命打仗。
在“反六路圍攻”中,他奉命率領28團追擊逃敵,卻不慎誤入國民黨范紹曾部隊的重重包圍中。
在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王近山毫不畏懼,直接率領全團全力進攻,左右砍殺,不僅一舉擊潰了敵人的封鎖線,還直接將一個旅的敵人包了餃子。
此類的戰斗也有很多,也正是因為常年在一線作戰,他身上所帶的刀傷、彈疤不計其數。
但也能看出,王將軍其實并不是個講究戰術的人,豪勇雖多,但缺乏智謀。
這樣的人,在一線作戰還行,但若是讓他指揮大規模作戰,還差點氣候。
劉帥第一次見他便看出了這一點。為了栽培這位干將之才,他便決定給對方講講為將之道。
在戰場上蛻變
劉帥先是肯定了他“能懼萬夫”的勇猛氣概,然后又告訴他,指揮員不能將自己等同于一個沖鋒陷陣的士兵。
因為他們還要發號施令,這才是一個隊能決勝的關鍵。光有呂布之勇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張良之謀,孔明之智……
王近山一開始聽到首長對自己的夸贊還很高興,但聽到后半句時,他卻慚愧地低下了頭。
劉帥是軍中有名的儒將,談兵論戰,能輕易地引經據典,講得頭頭是道。而他卻沒上過學,連字都不識幾個,怎么能做好一個優秀的指揮員呢?
劉帥也看出了他的情緒,當即鼓勵他說,一個人的智謀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學習和實踐的結果。
隨后他又講了呂蒙勤學兵書的故事,告誡他只要用心學,絕不會比“吳下阿蒙”差。
王近山備受鼓舞,從此竟然真的開始踏實研究起軍事理論來。
在劉帥的耐心指點下,他也逐漸學會了獨立思考,有時還會與陳賡旅長提出獨到的見解,慢慢從“猛張飛”蛻變為了一個智勇雙全的呂蒙。
當然光談理論還不夠,劉伯承在戰場上的出奇制勝更是讓他受益匪淺。
在1937年的娘子關戰役中,為了解救被日軍包圍的國民黨部隊,劉伯承決定在七亙村設伏,打掉他們的輜重部隊。
王近山一聽有硬仗要打,立馬來勁兒了,當即攬下了主攻任務。
這一仗打得極其順利,王近山憑借著一往無前的攻勢,僅用五個連的兵力便將帶著重武器的三百日軍全部消滅了。
結果,等他要帶著隊伍凱旋時,劉帥卻又下令,讓他再在原地設伏一次。
王近山有些驚訝,哪有在同一地點打兩次伏擊的?
但劉帥卻胸有成竹地說,敵人也會這樣想,他們料定我軍會轉移,而我軍則反其道而行,這正是兵法虛實之妙!
果不其然,日軍再次中伏,王近山不禁對劉帥的軍事遠見佩服得五體投地。
之后,他便開始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劉帥的每一次的指揮戰術,他都會仔細研究,總結經驗。
經過多年的歷練后,他也終于成長為了一名成熟的指揮員。
青出于藍
解放戰爭開始后,他被任命為晉冀魯豫野戰軍六縱司令,繼續奮戰在中原大地上。
在隴海路、定陶以及挺進大別山等一系列惡戰中,他一直率領六縱充當先鋒隊,沖殺在最危險的地方,每次都能順利完成任務。
也因此,他成為了劉帥最信任的愛將之一。
1948年,二野兵臨襄陽,六縱再次作為主攻部隊攬下了攻城的任務。
襄陽依山傍水,地勢險要,國民黨軍隊不僅在城外設置了穩固的防御工事,就連周圍的群山上也埋伏了大量兵力,我軍想要一舉拿下極為困難。
在歷史上,奪取襄陽的戰役大多都是“先攻山再破城”。劉帥一開始也是先以攻山為首要任務考慮的作戰計劃。
結果,王近山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我軍到襄陽的距離并不遠,完全可以從山下直接來個“刀劈三關”,打開走廊通道,一口氣攻進城中。
但劉帥卻覺得他這個想法太過大膽,畢竟這種戰術史無前例,若是出一點差錯就會得不償失。
劉帥勸他再仔細考慮考慮,但王近山卻態度堅決。畢竟打了這么多年仗,他已經能獨立判斷戰局了。
劉帥以為他的倔脾氣又犯了,于是便說道:你不按常理出牌,我就得給你加個碼!你務必要活捉康澤,不準讓他逃走,我就要活的!
原本劉帥也只是想讓他知難而退,沒想到王近山一聽,斗志也上來了,直接急道:首長,我怕過什么任務?你放心,我保證完成!
就這樣,王將軍做好計劃后,當即打響了攻城的第一槍。
他先是以少數兵力抑制山上的敵軍火力,然后再指揮李德生的17旅,一路猛沖,奪取了琵琶山、真武山、鐵佛寺。
等前進通道打開后,他又命尤太忠的16旅,分路猛攻襄陽西門和南門。
面對敵人強大的防御工事,王近山率領戰士們狂挖坑道,以爆破的方式成功炸開了城門。
最終,戰士們一舉攻入城內,與敵人開啟了激烈的巷戰。在我軍的重重防守下,康澤逃無可逃,被我軍成功俘虜。
捷報傳來后,劉帥非常高興,當即表揚王近山,說他越來越會動腦子,仗打得越來越精了!
后來,王將軍便憑借著這一聲赫赫戰功,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但他始終沒有忘記,這一份至高無上的榮譽,離不開劉帥當年對他的諄諄教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