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近些年世界的紛擾與喧囂,想必不少人也會感到藝術的“無用”。只是,無論這個世界奔向何種境地,藝術依然會在。一些無用的思考也依然被需要。就當是在如今晦暗的現實之下,一次充滿無力感的無為之為。讓我們一起安靜下來,找出一個角度,整理一些或許無關緊要的思考,記錄下來。僅此無它。
林慮山之夏
100cmx80cm
布面油畫
2023
一個藝術家身處的地緣環境,不可避免的會對其創作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而這種在地性對于藝術創作來說,會以何種方式參與到作品中?它在為藝術創作提供養分的同時,是否也形成了某種限制?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在地性是否就意味著犧牲開放性與多元性?又或者,越是在扁平化、通識化的時代,藝術的在地性愈發可以顯示出其特異價值?針對這些問題,漫藝術設置了一個線上調查采訪。藝術家陳永生老師根據自己的思考和實踐經驗給出了他的答案。
精心潭
30cmx200cm
布面油畫
2024
陳永生:嵩山,也許再畫十年二十年。
漫藝術:您的創作所在地在哪里?
陳永生嵩山。
漫藝術: 您有過在不同的地域長期生活和創作的經驗嗎?
陳永生:在宋莊住過幾年,同時嵩山兩地跑。不太習慣。在嵩山時想著宋莊的工作室,在宋莊想著嵩山的工作室。所以無論在宋莊還是在嵩山都是在畫嵩山,在嵩山時開門便是山,每天睜眼就能觀賞到不同的嵩山、沒事去山里轉,嵩山時刻溶在心里,創作上非常方便。在宋莊時,心里一直想著嵩山,有點像熱戀中的情侶突然被分開了。彼此間有無限的想念,同時創作上就會抓住嵩山給我特有的一些場景來進行創作。
漫藝術:您的藝術創作和您現在所處的地域(文化、經濟、歷史、地域性格等)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顯性關聯或隱性關聯)?
陳永生:關聯是有的。嵩山是五岳之中岳,是世界地質遺產。同時又是世界文化遺產,我以嵩山為母題進行藝術創作與之聯系是顯而易見的。
老馬幽潭
220cmx200cm
布面油畫
2022
漫藝術:您出生和成長的故鄉和您后來的藝術創作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顯性關聯或隱性關聯)?
陳永生:沒有直接的關聯,我出生于安徽的巢湖市魚米之鄉,山清水秀,而中岳嵩山畢盡是名山皇家氣象。一般不可與之同語。
漫藝術:如果有關聯,您會在作品中有意識地深化它嗎?或者您會有意識地弱化或者試圖消除這種關聯嗎?原因是什么?
陳永生:當然還是有著某種關聯,嵩山缺水,而巢湖水多,所以我的創作中水的成分常常在畫面中顯現。嵩山是石頭山雨后的水會迅速流走。所以下雨人家是往家跑。我是往外跑,青雨中的山石、青煙、瀑布、小溪……
少室若蓮
260cmx220cm
布面油畫
2014
漫藝術: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這種在地性的經驗對于藝術創作來說是持續的給養?還是一種無形的限制?
陳永生:對我來說是持續的給養,一年四季的更送,白天與黑夜的變化,都會給予我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
漫藝術:您經常旅行嗎?新的地域經驗會對您的藝術創作產生影響嗎?
陳永生:以前常旅行,每到異城它鄉都會產生一些新的藝術嘗試,也常常有些意想不到的收獲。也會不自覺地用在創作中。
漫藝術:簡單介紹一下您當下的創作情況。
陳永生:自2010年以來,我一直以嵩山為主題進行了大量的寫生與創作,本來想用十年來完成嵩山的一系列作品,現在看來也許再畫十年二十年。
粉色秘境
100cmx100cm
布面油畫
2023
永生的寶石谷
嵩山沒有“寶石谷”這個地名,亦沒有色彩純凈的寶石,它是陳永生一幅畫作的題名。
《寶石谷》來自畫家的主觀臆想,是摹繪嵩山已久“看山不是山”的自然流變,是將原本于山谷中靜默已久的普通山石,異化或神化的結果。
寶石谷
260cmx450cm
布面油畫
2018
久居山林寫生,陳永生逆向西西弗斯神話思維,不往山上推石頭,而是不斷從山上往下搬運石頭,置放畫室里外,落地為安。這些看似普通實則存活數十億年并不普通的山石,成為畫家意念中的情緒各異的表情包。
拿《寶石谷》引題,用以展名,頗有“在地化、在人化”意涵,亦復趣味。
寒山聞瀑
300cmx200cm
布面油畫
2018
假若,以鯤鵬視野俯瞰九州大地,偌大嵩山不過是太室、少室兩顆寶石的鑲嵌,東西顧盼于大河之南,守望華夏歷史的流變摶合,生成無數文明的寶石,構建中國文明色彩斑斕的永固基石。
倘若以畫家視野,佇立“三溝三嶺環山”處的雷家溝,仰視放眼太室、少室兩山,看山、看水、看草偶爾一覽村姑臨溪戲水之妖嬈背影,追憶曾經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攫取久違的“青春律動”,留存過去強說煩惱的煩惱,淡化現世的煩惱。
居山畫畫,或許是最好不過的精神出口。
冬之祭
200cmx180cmx5
布面油畫
2020
每至永生山居畫室,設若種種異想,比對犁面溝、太子溝、雷家溝,溝溝都有藝術者扎村“藝術”實踐近況,獨獨畫嵩山者,永生是也。
古今復盤扭轉時空,推前至公元713年,另有一人,獨畫嵩山:盧鴻一(亦稱盧鴻)。其隱居太室東端懸練峰,憑借《草堂十志圖》(亦稱《嵩山十志圖)、詩文《嵩山十志》,活生生將“詩、書、畫”三者完美演繹一處,范例了中國“文人山水畫”的初始,順便落得“隱逸文化”高士的美譽。
西山勝境
160cmx200cmx2
布面油畫
2018
永生自2012年,拔俗擇居太室西端雷家溝,輕松自在地寫生,力微任重地搬石頭,久而久之畫出和李公麟摹繪鴻一《嵩山十志圖》不一樣的“新嵩山圖景”,生生將巍巍硬朗的嵩山,繪出峻秀斑斕的“寶石花”,如花一般色彩渲染了似山非山的嵩岳圖景,畫家的主觀浪漫別樣了山水、煥然了山水。縱然如是,知嵩山者,一眼可見其即嵩山。
布衣者盧鴻、布衣者永生、布衣者我等,舉凡拔俗一世也罷、脫塵一時也好,唯有嵩岳可以接迎神祇,凡人可以化羽成仙的古老敘事,可供“滋養”藝術。
斯地的山峰、深谷、溪流、林木、石頭乃至禽禽獸獸、鳥鳥蟲蟲、花花草草都很別樣,不過別樣的生成,來自久居后的另眼相看。
同樣別樣的《寶石谷》,乃至前后十余年其他永生的畫作,擇集于雷家溝村畫室,展期三天或七天,等待山外來者,看山、看畫、看人順便抱走一二“寶石花”,返城余暇,借故“拔俗脫塵”練習,懷擁寶石、臥游山水,試試能否:一晌貪歡復貪歡。
文/齊岸民,2025.6.15
陳永生作品欣賞
雪飄飄
180cmx110cm
布面油畫
2022
水亦寒
130cmx89cm
布面油畫
2022
花動春山
50cmx200cm
布面油畫
2025
少室疊翠
100cmx150cm
布面油畫
2021
千重山
30cmx200cm
布面油畫
2024
嵩影
80cmx230cm
布面油畫
2024
溪山晚照
100cmx100cm
布面油畫
2022
少室煙霞
80cmx120cm
布面油畫
2022
夏山
130cmx90cm
布面油畫
2022
九朵蓮花山
50cmx200cm
布面油畫
2022
鵲華
160cmx200cmx3
布面油畫
2018
(來源:漫藝術)
畫家簡介
陳永生,1967年7月出生。祖籍安徽巢湖市,現居嵩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油畫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中國寫意油畫研究院研究員、河南省華夏文化藝術國際交流學會理事、嵩山畫院副院長。
個展:
2022年何處是我鄉鄭州
2022年隱山之人深圳
2020年靜觀默照陳永生作品展嵩山
2019年月明直見嵩山雪洛陽北岸空間
2017年開門見山陳永生作品展鄭州大觀當代
2015年嵩山陳永生作品展鄭州飛白視覺
群展:
2019年首屆中國寫意油畫雙年展吉林
2015年2015“岳麓”中國寫意油畫學派寫生創作研究展湖南長沙
2012年中原行·中國當代著名畫家作品展河南省美術館
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湖北藝術館
2007年首屆中國青年百人油畫展上海美術館
2006年“無盡江山”南北油畫展中國美術館
2004年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廣東省美術館
2003年第三屆中國油畫展精選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