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馬遷的《史記》中,除了上古時期的堯舜禹湯等圣君之外,漢文帝恐怕是他筆下最為圣明的君王了。在漢文帝執政時期,很好的延續了高帝與呂后以來與民休息,“無為而治”的傳統,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發展,注重吏治的革新,給與臣民一定的言論自由,同時還廢除了連坐與肉刑等殘忍的法律。除了以上這些之外,漢文帝還是一位經常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的帝王。
漢文帝二年(公元179年)十一月和十二月,連續發生了兩次日食。當然這只是史書里的記載,日食發生在什么地方,是京都長安還是地方上沒有具體的記載。事實上同一個地區在一個農歷月中出現兩次日食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在官方歷史記載中,我們常常看到短時間內多次出現日食的記載。或許可能是真實的,或許可能只是史官或者皇帝借著日食等自然現象表達一些政治主張而已。這一次,漢文帝就利用日食發起了一場政治表演。
漢文帝對大臣說:“我聽說上天生育了萬民,安排君王來撫養和治理他們。君王如果不仁德,執政一旦有問題,上天就會以災異的形式警示君王。短短一個月,連續出現了兩次日食,這鐵定是上天在對我發出警告了。我本是德薄之人,僥幸登上了君位,處于諸侯王與百姓之上,天下的興亡全系我一身,我的責任是重大的,只有兩三個執政大臣如同我的左右手。我對下不能治理和養育萬物生靈,對上有損于日月星辰的光輝,我的仁德實在不夠。以后我在下達命令時,大家都要思考一下命令是否存在錯誤,如果我有錯誤的話,你們一定要及時的提醒我。而且要選拔賢良方正和敢于進諫的人,來糾正我的錯誤。”
漢文帝接著又說:“趁著這個機會,朝廷要進行整頓,減少財政支出和徭役,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為了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本來是應該盡可能的解散軍隊的。然而邊境上還不夠安定,所以戍邊的軍隊是萬萬不能隨便解散的,那就只能把寡人的皇宮衛隊進行裁員了。撤掉多余的皇宮及京師的衛隊,皇宮只要留下足夠的馬匹就行,多余的送給驛站。”作為一位皇帝,漢文帝顯然是賢明的,兩場日食就讓他生出了如此之多的感慨,并且趁機出臺了眾多利民惠民的政策,這在幾千年的歷史上是少見的。與此同時,漢文帝的語言藝術也是十分高的,這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也是難能可貴的。
表面上看,漢文帝似乎是在利用日食這一自然現象進行自我反省。但漢文帝并沒有過分的貶低自己,進而損害自己的權威,他巧妙的把責任歸結為身邊沒有足夠的賢人輔佐,沒有正直的大臣指正自己的過失,或者說大臣的數量可能也不夠多,大家都很忙,所以疏忽了對皇帝的進諫。于是漢文帝提出了要求賢,通過選拔新鮮的血液來充實朝堂。轉了一圈,漢文帝的最終目的并非是反省自身的過失,而是要招攬新的人才。
三言兩語之間,漢文帝既反省了自身的不足,從而留下了賢君的榜樣。與此同時也對朝廷中樞進行了擴編,引進新鮮的血液更新換代,替換掉一些尸位素餐的舊官僚,特別是高帝與惠帝時代留下的一大批軍功貴族。這不僅鞏固了自己的執政基礎,也將很多問題解決于無形之中。由此可見漢文帝執政水平與語言藝術的高超,是一般君王難以企及的。在這樣一位不僅注重自我反思,也注重執政方式方法的帝王的領導之下,西漢王朝能開創偉大的治世也就不足為奇了。
(談歷史地理,說人文教育,聊讀書心得,交天下朋友,歡迎大家點贊與關注帆哥的人文小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