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現場
嗑瓜子是許多人閑暇時的小愛好
可誰又能想到
瓜子竟會“跑”到人的脖子里“安家”
深圳程序員阿偉
就遭遇了這樣的離奇事兒
一天,阿偉脖子突然腫了一塊大包,壓迫到了耳神經,令他疼痛難忍,于是來到深圳市人民醫院就診。醫生當即為阿偉做了檢查和抗生素治療,但膿腫消退情況并不理想,隨后醫生為他做了排膿手術。不料,在皮膚切開、沖洗膿液時,竟意外發現膿液里存在黑色異物。
鄢敏 深圳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后面我就把這些黑色的東西送去病理化驗,發現是植物類的異物。
一個脖子上的膿包,竟然藏了7粒瓜子,阿偉至今都有些難以置信。發現事情沒有那么簡單后,醫生趕緊帶阿偉做了鼻咽喉鏡和碘水造影,最終發現,罪魁禍首原來是阿偉患有一種罕見的先天畸形——梨狀窩瘺。
鄢敏 深圳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我們對患者進行碘水造影,大部分的造影劑在患者吞咽的時候,都會從咽喉到食道到患者胃里面去,然而他左側的頸部也有一點造影劑的顯影,說明這個位置有個瘺口跟竇道,患者可能患有梨狀窩瘺。
什么是梨狀窩瘺?
胎兒發育時,咽喉與頸部組織未能完全分離,在咽部梨狀窩(喉嚨兩側凹陷處)與頸部之間形成異常瘺管,就是梨狀窩瘺。
這條細長的竇道像一條暗渠,一端開口于咽喉,另一端可延伸至頸部深層組織,成為細菌和異物入侵的“秘密通道”。
而且,這條通道特別愛開在左側頸部,占患者中的90%,可能與胚胎期鰓弓發育不對稱有關。
也就是說,阿偉膿包里的瓜子,就是順著這條先天的“秘密通道”走偏了位置,在脖子里“安營扎寨”的。
可是最近,阿偉并沒有嗑過瓜子。他苦苦思索,突然想到,20年前的一個夏天,他脖子的同一個位置也發生過類似的腫痛,但是吃了藥就好了。
阿偉身上的謎案,得追溯到他的童年——
1
20年前,阿偉第一次頸部腫脹,很可能就是瓜子通過吞咽動作進入梨狀窩瘺口,但因感染較輕,藥物壓制后未被察覺。
2
瓜子在頸內潛伏了下來,而攜帶的油脂和蛋白質成為細菌的“營養基”,在竇道內形成慢性炎癥。
3
這回連續熬夜加班,導致阿偉的免疫力暴跌,讓潛伏多年的感染終于全面爆發。
其實,阿偉已經很走運了。
醫生表示,多數患者在幼年就會出現反復的頸部感染,但也有像阿偉這樣的“幸運兒”,因瘺管較深、未受刺激而長期無癥狀,直到熬夜、感冒、辛辣飲食等導致免疫力下降時,殘留在瘺管中的食物殘渣(如瓜子)便會引發感染,形成膿腫。
醫生隨后通過支撐喉鏡用等離子刀封閉了他的瘺口,這屬于一種微創治療,不會在脖子上留下切口。告別了陪伴20年的瓜子,阿偉滿意地離開了醫院。
頸部膿腫非小事
出現這些信號要小心
醫生提醒:
如果嬰幼兒出現反復頸部膿腫,家長應引起警惕,建議進行咽喉內鏡篩查;
如果出現以下癥狀,很可能是梨狀窩瘺的預警,建議立刻前往耳鼻咽喉科進行專業檢查,避免因感染等問題引發嚴重并發癥——
反復頸部腫脹
抗炎治療無效
吞咽時頸部疼痛
頸部皮膚發紅發熱
伴有頸部包塊
無明確外傷史
快轉給身邊的家長們!
部分來源丨深圳市人民醫院
第一現場記者丨黃澤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