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歷史文化感興趣,尤其是史前文化和玉文化,推薦打卡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的凌家灘遺址博物館。博物館今年五月正式開館,主要收藏展示了凌家灘遺址區(qū)內(nèi)發(fā)掘出的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等珍貴文物約1100件。
“凌家灘文化”與“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稱為“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存在于距今約5800年到5300年的長江中下游巢湖地區(qū),它突然興起又忽而消亡,為后人留下了諸多精美玉石器,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
館中詳細介紹了凌家灘考古發(fā)掘歷程,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85年,至今已經(jīng)過16次考古發(fā)掘,其中充滿了各種艱辛,也有不少有趣的插曲。
比如這件精美的虎首玉璜,它的“合體”過程間隔了30年,其中一端為1987年征集而來,另一端則是在2007年考古發(fā)掘中出土的。
凌家灘中出土的玉器無論在數(shù)量、品種還是造型上都是最引人矚目的,它們工藝精湛,玉質(zhì)精美,紋飾神秘,堪稱古國時代的奇跡。
館中專門設置了“玉耀長河”單元,其中的玉器琳瑯滿目,讓后人得以通過它們窺見凌家灘人獨特的精神世界。
遺址中出土了六件完整的玉人,坐姿、立姿各三件,他們表情莊重,雙臂貼胸,呈現(xiàn)出禮神致敬的姿勢,據(jù)專家說是凌家灘高等級貴族中巫師的形象。
這件玉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有角有鱗的玉龍,其珍貴程度可以和紅山文化中大名鼎鼎的“C”形龍媲美,都是華夏民族龍圖騰、龍信仰發(fā)展歷程的見證。
玉龜和玉簽是后來中原地區(qū)流行的龜甲占卜的“前身”,5000多年前的先人對自然和萬物的了解都極其有限,將許多無法解釋的事歸于神靈,為了遠離災害、保證平安,人們發(fā)明了用玉龜和玉簽來與神鬼、天地交流。
形象生動的虎首玉璜、首尾相連的玉龍、造型細膩的玉人等珍貴玉器讓人嘆為觀止,它們靜靜陳列在展柜中,仿佛帶著5000多年前的神秘信息,等著人們?nèi)グl(fā)現(xiàn)。
憨態(tài)可掬的玉石豬重達88公斤,是目前我國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早、最大和最重的玉石豬。整個玉器基本保留了玉籽料的本身模樣,豬的拱部凸出,嘴兩側刻有彎曲的獠牙,生動形象。
館內(nèi)復原了凌家灘遺址發(fā)現(xiàn)時的墓穴原貌,大量精美文物深埋地下,是人們叩響“古國時代”大門的密鑰。
新開的博物館總有后天優(yōu)勢,除了豐富珍貴的藏品外,館內(nèi)運用了多種高科技手段——人工智能、裸眼3D等技術構建出沉浸式體驗氛圍,整個參觀過程互動性極強,充滿趣味。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玉極為推崇,它被賦予神性,是先民祭祀禮儀用品,它被賦予美好品質(zhì),君子如玉是對人的最高褒獎。“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玉可以說是整個華夏民族的“心上人”,想了解我國獨特的玉文化和輝煌的凌家灘文化,凌家灘遺址博物館不要錯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