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納斯昂首挺立,冰肌玉骨,清冷地高懸于眾人仰望之上;思想者則蜷曲低首,仿佛用青銅的褶皺裹著人類所有無解的難題。兩座雕像彼此對峙,一個引頸向天,一個俯首向地,一個展示著至美的身體,一個深陷于至深的思想之中。這至美與至思,各自于沉默之中如冰山般獨立,它們遺世而超世,彼此之間亦無言語相通——只因為舉世無雙,所以注定孤獨。那種至大無群、至美無雙、至深無匹的境界,原來便是美與思想不得不支付的代價。
這孤獨絕非偶然,而是永恒的宿命。林黛玉與賈寶玉,他們彼此之間固然靈魂相通,然而兩人終究各自是各自孤峰上的明月,雖互相映照卻各自清冷。那悲涼的宿命,便是孤獨而來,又孤獨而去,中間漫漫人生路上,孤獨亦如影隨形。于是,這孤獨便成了藝術與哲學反復描摹的終極命題。
倘若維納斯與思想者真能行走于今日喧囂的人群中,則維納斯必為塵世間最孤獨的美,思想者必是喧嚷中無人問津的沉默者。由此我頓悟:大美與大思想,原都是孤獨所鑄成。正如那初唐的三顆孤星:王績沉醉于酒鄉,獨對萬物;王勃才氣縱橫,卻如朝露般短暫璀璨;駱賓王則如霜劍般冷冽,在《討武曌檄》中迸發出最后的凜然之光。他們無一不孤傲不群,遺世獨立,也恰恰因此,孤獨才助他們淬煉出了千年不凋的詩篇。倘若不知曉孤獨之美,又怎能真正品味詩人以及詩中那孤獨無言的魂魄?
日暮將近,游人散去,只剩燈光下兩尊雕像依然凝固于亙古的沉默之中。我轉身離開,卻又忍不住回頭——偶然瞥見兩個年輕人在雕塑前自拍,他們的笑容燦爛如花,映照在手機屏幕上。我不禁躊躇:那小小的方寸熒屏之中,映出的究竟是誰的孤獨?
孤獨之美,原來如此:它并非虛空,乃是那“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蒼茫天地間,由孤峰托起的心靈明月,將千古長夜照徹。人于孤絕處所成就的,正是那不朽的輝光,在無人之境中,反而成了照亮人間暗處的永恒炬火——這便是在宇宙的無言里,靈魂獨自完成的偉大工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