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道 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7月3日刊發了記者薇薇安·杜(音)撰寫的報道,題為《中國的大灣區能否匹敵東京和加利福尼亞?》,報道編譯如下:
在促進創新的全球競賽中,加利福尼亞州的硅谷和日本的東京灣等區域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但是今天,包括深圳、香港、澳門、廣州和另外七座城市在內的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一個雄心勃勃的挑戰者,在北京的指導下迅速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計劃于2017年正式啟動,是中國在經濟一體化和創新驅動增長方面的大膽嘗試。但是,這個擁有8700萬人口的雄心勃勃的區域能否與東京和舊金山等老牌創新中心相匹敵呢?
在最近的一次采訪活動中,我遇到了一個由年輕的國際專業人士和學者組成的代表團,他們結束了為期一周的粵港澳大灣區探索之旅。通過與這個多元化群體成員交談,我了解到該地區正在發生的快速變革以及親身體驗了這些變革的全球專業人士的觀點。
中國快速建設大型基礎設施的能力是無與倫比的,深圳向科技大都市的轉變尤其引人注目。機器學習公司莫洛科的亞太區戰略經理高昊賢稱,深圳的發展是“我見過的全球最為重大的變革之一”。
就讀于復旦大學的巴西籍博士生佩德羅·恩里克·斯廷哈根強調了澳門連接葡萄牙語國家的戰略潛力。但是,他提醒說,實現這種國際抱負,關鍵在于消除阻礙跨境合作的行政障礙。
粵港澳大灣區與加利福尼亞州和東京的主要區別在于其創新體系的基礎。硅谷和東京灣因草根創業、學術研究和風險資本而蓬勃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則主要利用騰訊和邁瑞醫療等老牌巨頭的規模和實力。
家樂福全球采購公司數字解決方案經理瓦妮薩·瑪麗娜·迪亞斯·埃達德對當地科技公司的抱負與干勁表示了欽佩。但是,她指出,小企業仍然被企業巨頭所掩蓋,限制了創新的多樣性。
要想全面成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需要為創業提供更大的制度支持,同時需要加強大學與產業之間的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吸引全球人才的潛力是顯而易見的,它為專業人士提供了較低的生活成本、充滿活力的城市和重要的職業發展機會。
高昊賢稱贊騰訊的企業文化是真正的“開放和全球意識”,對吸引國際人才至關重要。制藥公司歡躍醫療的高級經理雨果·豐塔內爾贊揚了深圳和香港城市服務方面的數字化和便利性,稱之“令人印象深刻”。
清華大學的孟加拉國學生坦維爾·帕爾韋茲·馬托巴爾強調地區內部蘊藏著巨大機遇,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通過本土化優勢增強全球吸引力的潛力。
交通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正在飛速發展,已經超越了加利福尼亞州分散的交通網絡,可與東京正在老化、但覆蓋廣泛的基礎設施相媲美。在考察港珠澳大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項目后,參觀者表示,大灣區的連通性顯著提升。
可持續發展公司Sim2Sustain的顧問兼量化分析師斯特凡妮·塔尼婭·雅克利娜·斯佩斯卡強調了培育基層創新與國際合作機構的重要性,這對大灣區的發展至關重要。
歸根結底,粵港澳大灣區代表了一種獨特的復合體——中央政府的戰略部署與地方多樣性的空前融合。
如果取得成功,粵港澳大灣區可能重新定義21世紀全球創新中心的含義。(編譯/鄭國儀)
晨曦中的港珠澳大橋(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