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生活擊垮過嗎?
那種始終深陷泥濘,越掙扎越下墜,無路可逃的感覺,你是否也經歷過?
長達6年的時間里,我不斷地遭受生活的重擊。
無數次,在我掙扎著要爬起來時,又將我打趴。
最痛苦的時候,我都已經放棄自己了,卻又被幸運地救了回來。
去年9月,我用僅存的一點“求生意志”,抱著試試的態度走進了咨詢室。
沒想到,這次嘗試不僅幫助我走出了抑郁,更重要的是:
如今的我比“崩塌”前更通透、堅韌,也在痛苦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鼓起勇氣,回顧那些痛苦和治愈時刻,將自己的故事分享出來。
是希望能給同樣被生活重擊,被恐懼籠罩的朋友一些希望和鼓勵:
那些至暗時刻,是宇宙在為你鍛造接住奇跡的容器。
恐懼緊緊扼住
我的咽喉
我常常想,一個人要不幸到什么程度,才會接連遭遇命運無情的玩笑?
大一時,抑郁這條黑狗狠狠地咬住了我,迫使我休學;
大二時,我試圖用輕生來結束這一切,卻又被救了回來;
大學畢業,父親竟突然離世,讓我的世界徹底崩塌。
我再次陷入深深的絕望,甚至又一次想尋求徹底的解脫。
可我不能。
父親走后,家里只剩下患癌的母親和兩個還在上學的妹妹。
我不能倒下,因為母親和妹妹們還需要我。
可我真的無力承擔這一切。
經濟的重擔、工作的不如意、家人的不理解……像一座座大山壓在我身上,讓我喘不過氣。
一切的一切讓我疲憊不堪,我真的很懷疑,自己是否還有繼續前行的力量。
我試過向朋友、家人傾訴,但他們無法理解我的痛苦,甚至覺得我太過脆弱。
偌大的世界里,我竟然找不到一點能支撐自己的力量。
直至某個深夜,我在網絡平臺寫下自己的絕望,想要尋求“解脫”。
卻迎來了好幾個暖心評論,還有陌生朋友分享出自己的經歷,建議我去試試心理咨詢。
我就是在那時,抓住了這根可能的“救命稻草”。
2024年9月,我第一次走進了心理咨詢室。
那時的我,對心理咨詢并沒有什么明確的期待,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想給痛苦一個出口。
但那次咨詢結束后,我感受到了久違的輕松。
那種感覺,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了許久,終于看到了一絲微弱的光亮。
我的咨詢師,有著幽默的性格和溫暖的笑容。咨詢時,她溫和的語氣也能讓我安心下來。
因為首次咨詢的體驗不錯,我便與她約了后續的碰面。
從那時開始,每周日晚的咨詢,成了我生活里最期待的時刻。
藏在恐懼背后的
創傷
在咨詢室里的探索是逐漸深入的。
最開始,我們的主題圍繞在職場。
我向咨詢師傾訴工作中的困惑和壓力,她耐心地傾聽,幫助我分析問題的根源。
偶爾也會聊到我的性格。
我告訴她,自己一直以來都很難相信別人,因為我覺得人心難測。
咨詢師的回應讓我印象深刻。
她說:“不確定的東西是需要驗證的。”
比如,我曾經懷疑咨詢師對我的好僅僅是因為我付費了,甚至認為她在咨詢外不回復我的消息是因為討厭我。
然而,咨詢師用無數次的行動向我證明了她的真誠。
她的每一次的回應都充滿了關懷和支持,從未讓我感到被忽視或不被理解。
在她的陪伴和引導下,我逐漸放下了戒備,開始真正信任她。
當信任開始建立,我有了勇氣去面對自己的恐懼和痛苦,我們的探索便深入到內心。
我向咨詢師坦露了自己最羞于啟齒的“情感潔癖”——對微信消息的極度敏感。
只要對方超過半小時沒回復,我便會如坐針氈,腦海中不斷浮現“TA不在乎我”“我被拋棄了”的念頭。
如果超過一天還沒回復,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刪除對方,似乎用這種方式才能斬斷內心的刺痛。
這種極端行為曾讓我失去過朋友,甚至差點毀掉一段感情。
咨詢師沒有評判我的行為,而是輕聲問道: “你覺得,對方不回復時,究竟意味著什么?”
我的答案幾乎是脫口而出的: “意味著我不重要。”
她輕搖了搖頭,說:“這是你的猜想,但猜想是需要驗證的。”
接著,她引導我列出“對方不回復”的各種可能:
可能在開會、手機沒電、情緒低落,甚至可能只是需要時間思考如何回復。
“你看,這些原因都與你無關。”
她的話像一根細針,輕輕戳破了我內心膨脹的恐懼。
我隨即問到:“為什么我總會有這樣的想法?”
咨詢師沒有馬上給出答案,而是引導我去探索自己的內心,挖出背后的根源。
我的童年里,充斥著父母因忙碌而“消失”的記憶:
生病時獨自去診所買藥、家長會上永遠缺席的座位、無數個對著空蕩客廳寫作業的黃昏……
那些沒有被父母很好回應的期待,最終長成了我心中一根尖銳的刺。
這根刺讓我將所有關系中的沉默都解讀為“拒絕”,將延遲回復等同于“拋棄”。
咨詢師告訴我,當我不斷刪除沒有及時回復的好友時,其實是在重復童年時“先離開就不會被拋棄”的自我保護機制。
當我明白了這一點,咨詢重心也有所調整:她一步步地教我如何去改變、去行動。
比如,當我擔心某件事時,咨詢師就用“可能性區域技術”引導我去思考:
這件事情最糟糕的情況是什么?最好的情況是什么?最可能的情況又是什么?
讓我能更全面地看待這件事,減少對未知的恐懼和焦慮。
再比如,她會鼓勵我去試著詢問朋友不回復消息的原因。
第一次實踐時,我渾身發抖地握著手機,仿佛在對抗某種本能。
兩小時后,我收到對方解釋“昨天加班到凌晨”的消息時,突然蹲在地上哭了。
原來那些我以為的“TA不在乎”,不過是TA也正在經歷生活的褶皺。
是咨詢師讓我意識到,我并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我的感受和需求同樣重要。
也是她教會我如何設定邊界,如何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曾經的我是個極度討好型人格,總是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甚至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但現在,我學會了對自己說“不”,學會了尊重自己的內心。
當我不再恐懼
正如“好事多磨”,改變的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
有一次,我的情況突然反復,情緒再次跌入谷底。
那天,我茫然地走在街頭,腦海中一片混亂,甚至忘記了自己的住處。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和恐懼,仿佛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
我趕緊在平臺求助了咨詢師,講了自己當下的情況。
她看到后,立刻安排了一次臨時的咨詢。
在咨詢中,我感受到她的緊張和焦急,不僅關心我的情緒狀態,還一再確認我的安全。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久違的溫暖和關懷。
她的緊張和焦急讓我意識到,她是真心在乎我的,而不僅僅是因為職業的責任。
這次經歷讓我對她愈發信任,也更加堅定地相信,心理咨詢是我走出黑暗的重要途徑。
隨著咨詢體驗的積累,我為人處事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不再是那個總是迎合別人、忽略自己的人。
我開始勇敢地對侵犯我邊界的人說 “不” ,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我開始明白家人只是沒有如我期待般愛我,而不是不愛我。
我開始相信這個世界充滿美好。
這些改變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咨詢師的陪伴和引導下,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曾經,我以為心理咨詢只是解決心理問題的一種方式。
但后來我發現,它遠不止于此。
它不僅幫助我走出了抑郁,還為我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讓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
而咨詢師也不僅僅是我的引導者,更是我的支持者和朋友。
她的陪伴讓我相信,我并不孤單。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有人愿意傾聽和理解我。
如今,我能夠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不再害怕失敗。
我知道,生活依然會有風雨,但我已經學會了如何在風雨中前行。
未來的路或許依然充滿挑戰,但我,已經做好了準備。
如果你也正背負著超載的人生在風雨中跋涉,或許也可以試著推開那扇有光的門。
那里沒有神跡讓你瞬間治愈,但會有人陪你找到自己的力量,教你用新的針腳,把破碎的過去縫制成繼續前行的錦囊。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選擇咨詢師,可以看看這位經驗豐富、專業扎實的咨詢師—— 王麗芳
王麗芳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從業 超12年 ,積累個案時長6000+小時 ,擅長以 心理動力取向、客體關系取向等 幫助來訪者解決個人成長、抑郁焦慮、心理創傷等議題。
為鼓勵更多人邁出第一步,王老師在今日開通了3個半價咨詢名額,即 原價700元/次 的正式咨詢,現在 只需350元 。
↓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
如果,你也有抑郁焦慮、壓力過大等心理困擾,又想選擇更多不同風格的咨詢師,不妨試試壹心理的「半價咨詢」、「買一送一」咨詢優惠,找到更合適你的那一位咨詢師↓
作者:來訪者Siri
編輯:小西
圖源:圖蟲創意、Unsplash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