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智行當下正經歷著明顯的 “冰火兩重天”:一方面,問界 M8、問界 M9 憑借穩定表現維持著不錯的銷量;
另一方面,曾月銷近 3 萬輛的 “明星車型” 問界 M7,在 2025 年銷量急轉直下,月銷已不足 5000 輛,而智界 R7 的銷量下滑更為慘淡,成為品牌陣營中難以忽視的短板。
從銷量曲線來看,問界 M7 的下滑軌跡清晰且刺眼:2025 年 1 月仍保持著超 8000 輛的水平,但 1-5 月連續走低,4-5 月直接跌破 5000 輛關口,5 月銷量僅為 4139 輛。這樣的表現不僅與巔峰時期相去甚遠,更讓市場大跌眼鏡。
一、競品圍堵:從 “碾壓” 到 “硬剛” 的實力落差
問界 M7 的銷量起伏并非首次。早年間,該車曾因銷量低迷啟動大幅官降,最終憑借價格優勢打開市場。但進入 2025 年,市場環境已截然不同 —— 競品的產品力全面升級,形成了 “內外夾擊” 的態勢。
外部來看,理想 L6、L7 等車型憑借精準的定位和均衡的配置,持續收割中高端 SUV 市場;內部而言,鴻蒙智行旗下的智界 R7 也分流了部分潛在用戶。
作為售價 24.98 萬 - 32.98 萬元的中大型 SUV,問界 M7 如今面對競品時,已失去了往日 “碾壓級” 的優勢,只能陷入 “硬剛” 的消耗戰,銷量下滑成為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二、光環褪色:從 “稀缺” 到 “普及” 的價值稀釋
“華為光環” 曾是問界 M7 最大的亮點與底氣。但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普及,這一 “光環” 正逐漸失去稀缺性 —— 當曾經的 “獨家優勢” 變成“大眾產品”,消費者對 “華為賦能” 的敏感度大幅下降。
更關鍵的是,剝離 “華為光環” 后,問界 M7 背后的賽力斯品牌影響力有限,且長期依賴技術標簽導致自身口碑沉淀不足。在消費者對 “智能科技” 的新鮮感褪去后,僅憑品牌基礎難以支撐高銷量,這也解釋了為何 “光環褪色” 后,車型銷量迅速下滑。
三、產品滯后:改款乏力與資源傾斜的連鎖反應
與鴻蒙智行旗下的 “改款快手” 智界 S7(不到一年改款三次)相比,問界 M7 的產品迭代明顯滯后。2025 年 4 月的年度改款未能達到市場預期,被業內認為是 “戰術失誤”。
這種滯后或許與資源傾斜有關 —— 從目前表現來看,鴻蒙智行可能將更多精力投向了銷量更穩定的問界 M8、M9,導致問界 M7 在產品競爭力上逐漸掉隊。
從問界 M5、M7 到智界 S7、R7 的銷量集體走低,不難發現一個趨勢:“華為光環” 的影響力正在減弱,單純依靠智能科技已無法保證 “完勝”。
消費者購車時愈發理性,不再為單一標簽盲目買單,這也印證了 “物以稀為貴” 的市場規律 —— 當技術優勢從 “稀缺” 變為 “普及”,唯有持續的產品力迭代、精準的市場定位和扎實的品牌沉淀,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