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操心孩子學習的家長們,今天咱來嘮嘮初中生厭學心理輔導,就像用溫度融化冰層一樣,咱一步步來。
第一步:蹲下來聽,別站著說。當孩子說“不想上學”的時候,可別著急問“為什么”。你先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一個初中生的書包里啊,可能藏著三件“隱形行李”呢。考試排名就像一座小山,壓得孩子肩膀都快斷了;課間被孤立的孤獨感,就像根刺,扎得孩子心里生疼;還有青春期荷爾蒙帶來的莫名煩躁,那感覺就像心里有只小怪獸在搗亂。你可以試著說:“最近你總嘆氣,是數學課的函數題太難,還是和好朋友鬧別扭了?”用具體問題代替籠統追問,就像打開一扇扇小窗,讓孩子的真實情緒透進來。
第二步:把“厭學”拆解成會呼吸的碎片。別把厭學當成洪水猛獸,它可能是孩子在用特殊方式喊疼呢。有的孩子討厭早讀時被強制背課文,那感覺就像被塞進模具的橡皮泥,一點自由都沒有;有的孩子抗拒被貼上“差生”標簽,就像穿著不合腳的鞋奔跑,難受得很。你可以畫張“情緒地圖”,把一天分成晨讀、課堂、課間、作業四個區域,讓孩子用紅黃綠貼紙標記感受。當他說“數學課是紅色”,你別急著糾正,先問:“紅色像火山爆發,還是像被火燒的疼?”
第三步:在廢墟里種花。厭學的孩子常常被貼上“懶”“叛逆”的標簽,但他們的內心可能藏著未被發現的種子。有個男孩討厭寫作文,卻偷偷在游戲里設計出精妙的關卡;一個總逃課的女孩,畫的涂鴉讓美術老師眼睛都直發亮。你可以試著說:“我發現你上次用樂高搭的太空站超酷,要不要試試用積木給物理老師演示杠桿原理?”把學習變成探險游戲,讓知識從課本里跳出來。
第四步:給壓力做減法,給成長做加法。初中生的壓力就像多米諾骨牌,一張倒下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你可以玩個“壓力氣球”游戲,讓孩子在紙上寫下煩惱,每寫一個就吹大氣球,直到氣球爆炸。爆炸的“砰”聲就象征著壓力釋放,然后一起討論:哪些煩惱像螞蟻,能自己解決;哪些像大象,需要大人幫忙。同時建立“成長儲蓄罐”,每天存入小成就,主動舉手一次存5分,整理書桌存3分,周末用積分兌換家庭電影夜。
第五步:織一張有彈性的網。厭學可不是單線程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編織安全網。家長要當“情緒翻譯官”,把“你再不上進就完了”換成“我看到你努力了,我們一起想辦法”;老師可以設計“匿名樹洞本”,讓孩子寫下不敢說出口的委屈;社區不妨開設“課后興趣工坊”,讓厭學生成為小老師教別人滑板、編程。記住,教育不是整齊劃一的收割,而是等待每一顆種子找到自己的雨季。
厭學的孩子不是在拒絕學習,而是在拒絕被異化。咱在輔導的時候,不妨學學園丁,不強行修剪歪斜的枝椏,而是松土、澆水、等待。那些看似叛逆的“厭學”,或許正是他們保護內心純真的鎧甲。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在風暴中依然相信,世界值得他們用好奇的眼睛去探索。大家不妨試試這些方法,說不定能讓孩子重新愛上學習喲!
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心理咨詢師、高級中學心理學教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具有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背景。專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詢;青少年抑郁癥、強迫癥、恐懼癥、焦慮癥、自閉、多動與抽動癥及其他心理障礙豐富的個案經驗。青少年成長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機網癮、厭學、戀愛問題、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為(長程陪伴有豐富的經驗)、青春期問題、考前焦慮(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導)、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障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