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常怡
實習生 裴章袺
青澀稚嫩、長相帥氣、性格溫和……初見楊意,很難把“護理員”這個字眼和他聯系起來。剛剛大學畢業的他,入職武漢一家養老中心,選擇做了一名護理員,每天和老人們打成一片。作為一名“00后”,這個在父母眼中“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孩子,如今卻是中心最年輕的護理員,也是唯一一名男護理員。他深受中心老人們的歡迎,老人們說,每天和這個孩子在一起,“蠻開心”。
楊意今年剛滿22歲,前不久從武漢民政職業學院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入職江漢區常青街吉年頤養中心,正式成為一名護理員。
從“照顧家人”到“守護更多老人”
“劉奶奶,您昨天睡得好嗎?”7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常青街吉年頤養中心,房間內,楊意半彎著腰,一邊幫老人測量血壓,一邊詢問她的身體狀況。
“116/74mmHg。”從開始到測量出結果,整個過程中,楊意和老人之間并無過多的交流,但眼神里流淌出一種“長期合作”的默契。
“奶奶,血壓很正常的,您先喝口水,一會我來陪您做手工。”測完血壓走出房間前,楊意回頭對劉奶奶說道,老人也向楊意揮揮手,笑著點頭回應。
“這個小伢蠻靈光,對我們老人蠻仔細,見到人總是一臉的笑。”劉奶奶告訴記者,小楊雖然來養老中心時間不長,但是深受老人喜歡。
今年22歲的楊意是湖北恩施人,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跟長者們很親近。
“為了以后能更好地照顧好家人,高考后填寫志愿時,楊意選擇了智慧養老與管理專業。”回想起自己選擇的行業,楊意表示,現在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養老行業用人需求日益增加,在國家相關政策和市場合力的推動下,自己選擇了老年服務專業,想在這個行業深耕。
楊意介紹,自己班級上的57名同學中,男生只有15名。畢業后,選擇從事護理員的男同學則更少了。面對他人不解甚至異樣的眼光,楊意表現出了和他性格一般的沉穩和包容,“我覺得這份工作與性別無關。”
“比起生活上的照料,老人脆弱的心更需要呵護。”楊意說,每天除了基本的日常護理、康復訓練,一有時間他就來到老人身邊,耐心傾聽他們說話。很多老人都很喜歡他,昵稱他為“大孫子”,有時如果楊意休息兩天,樓層的長者會不停地關心詢問他的去向,養老院家庭般的溫暖氛圍也常常感動著這個勤懇努力的年輕人。
“小鮮肉”融入集體,收獲家屬送來的錦旗
楊意告訴記者,中心有多名護理員,他們主要負責老人的起居和生活照料,而他主要負責老人們的心理安撫和康復訓練,“我們這層的老人都有行動障礙,更需要耐心和關愛。”
93歲的張爺爺是今年1月初入住中心的,由于在外院意外骨折導致長期臥床,張爺爺的左側身體無法行動。楊意在多次和張爺爺的聊天過程中得知,張爺爺還是有想要下床行動的愿望,楊意默默地記在心中。
“我找到了我的主管,溝通了想幫助張爺爺做行走訓練的規劃。”楊意稱,得到主管的支持和指導后,自己除了每天的日常照護工作外,都會堅持輔助張爺爺進行行走訓練。
張爺爺中期康復時,楊意每天主要幫助他適度進行低強度的力量訓練,如直腿抬高、靠墻靜蹲,增強爺爺患肢的肌力;后期康復時,楊意每天幫助爺爺進行一些肢體恢復性功能鍛煉,經過兩個月的堅持后,張爺爺可以不用扶著走廊扶手,而是在楊意的攙扶下來慢慢行走。
記者發現,張爺爺體格高大,楊意攙扶著他比較吃力,但他還是堅持了5個多月幫助爺爺日復一日地鍛煉,從不懈怠。如今,張爺爺可以在不被攙扶的狀態下,自己慢慢地行走。
面對家屬多次的感謝,楊意靦腆地說:“自己看到張爺爺如今的狀態,我心里面也感覺非常地開心,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非常值得。”此外,工作短短三四個月,楊意就收到兩面家屬送來的錦旗,對他的照護工作予以高度的肯定和贊揚。
比起“4050”的護理員,老人們更容易對“孫子輩”的他敞開心扉。當老人們情緒出現問題時,楊意會耐心地傾聽他們的想法,通過交流與陪伴,引導他們恢復到正常的生活,每天都可以聽到他們的歡聲笑語。
關于如何與老人交流、相處,楊意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些老人雖然臥病在床,甚至精神狀態不太好,但他們仍然需要被尊重,而我能做的就是俯下身來,給予他們長期的耐心陪伴和平等交流。”他說,很多時候,他是“站著、彎腰、俯身”這樣的狀態,和老人們“咵天”。
更多年輕人選擇養老行業
因為年輕人的加入,頤養中心更熱鬧了。唱歌、做操、做手工……每一位老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他們是老人們的“生活管家”,不僅要照顧老人一整天的生活起居,還要負責常規的健康護理,更要學著與老人“交朋友”,撫慰他們的情緒。離開校園不久的他們,仍帶著一絲稚氣,但在工作中,卻好像“忽然長大”,任勞任怨,把控住每個護理細節。
今年,該中心迎來了3位“00后”養老護理員,楊意就是其中一位,通過不懈的努力他們全部取得了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他們將更專業,服務也將更高質量。”
不久前,在江漢區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上,楊意登臺參賽,雖然是“新人”,但在賽場上,他表現得卻非常老練,得到評委們的一致好評。
“00后觀念新潮,充滿活力,在服務過程中與長者相處像爺孫們一樣融洽,給長者帶來更多歡聲笑語。”吉年頤養中心照護部馬院長說,未來吉年康養也會繼續幫助年輕護理人員做好各種護理學習培訓及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為他們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
馬院長介紹,吉年頤養中心通過“師徒制”手拉手幫扶,安排經驗豐富的一線養老管理人員作為導師對學員進行“一對一”指導,不斷提高員工的基礎護理技能及綜合管理能力,此外吉年康養還與省內多所高校進行定向培養,安排護理員到公司多個機構及站點進行周期性學習,助力武漢市養老事業的人才梯隊培養。
“陳經理就是我的師傅,在針對患有認知癥的長者的照護方面,陳經理毫無保留地教授了我很多。”談起“師傅”陳林,楊意感慨萬千。
站在老人們的床前,夕陽透過窗戶灑在他們身上,楊意側著耳朵,仔細聆聽著老人的話語。在這個情景里,老人和楊意都能感受得到自身存在的意義,他們被尊重、被依賴,相互陪伴。這些原因,也是楊意愿意投身并熱愛養老護理行業的信念所在。
如今,楊意已擔任照護部的護理組長,談起未來,楊意表示自己會繼續參與培訓和競賽不斷提升自己,讓更多人看到00后也能在養老賽道上跑出新高度,用專業的照護讓每個夕陽都流光溢彩。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